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现状提出以学生发展专业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发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96-01
目前,各类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但是,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的改革上,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尚处于尝试阶段,文化课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数学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考核,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之前没什么太大变化,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 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在职校中作为主课,每周三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个数学本本。教师基本上是类同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是同普高学生一样地学。普教流行什么,职教也流行什么,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在应试教学。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教过、学过、考过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讨厌数学,他们最“怕”函数、最“恨”几何。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如今的数学课只与对口高考学生有关系”。而想升高职的学生却认为:“老师用旧的一套教学方法,教材无专业数学特色”,“老师要顾两头,教得困难,我们学得也困难”。根据目前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对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讲课的过程轻学生接受的程度,重理论轻实践。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现实的课程改革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的观念致使数学教学脱离的实践,也脱离了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实际,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想法,从学生对数学课的态度形成一种敷衍的尴尬境地。
1.2 教师需要加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差异性比较大,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达到升学标准,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性差,而且中职学生不以升学为主要压力,这就更加强了学生淡化数学课的现状,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在以升学率为量化为考评情况下,教师对参加考研、教改的积极性的缺乏,因此,学校要加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1.3 考试机制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由于评价学生郊果还是依靠各类考试和测试,而这些考试原题的70%都可以从平时的练习册和课本中找到,这样就更减少了学生对课堂数学的兴趣。而教学内容,由于文化课和专业课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少,而且内容的陈旧,这就更难引起学生对数学教学课的兴趣了。
2 职校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职业教育要“姓职”,就是要以学生选择的专业为本,围绕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教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等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即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依据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结构,可以划分出文化基础课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自学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可见,职校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2.1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合理选择
目前,职校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因此,职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往往忽视文化课,这时数学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并重视数学学科。它要求不仅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而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变“教材”为“学材”。数学教材(课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应该是课本的使用者,而不仅是课本的教授者。
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够用的原则。要跳出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满足专业岗位需求。教学中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强化知识的运用。
2.2 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专业和学生个体差异为基本
中职数学教学要容入当今社会各专业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在提高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性,重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扭转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局现。由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一些地方的新课标采取因人而异的人性生教学方法。
2.3 评价机制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如果考评机制还是旧的一套,数学教学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我们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这样,职校的数学教学才有希望。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应讲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上,这样一节的评价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意义。中职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第一,评价的主价由只有教师的评价转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第二,评价方式,应从总结性的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第三,应从量的评价转为质的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考试,但考试并不等于评价,它是一种测量结果做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新环节,同时也是制约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要打破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就需要把平时的考查、练习等也加入考评范围,以此来降低考试所占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苏海英.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業,2012(18):132.
[2] 魏厚林.浅议中职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9):68.
[3] 王华山.情感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3):39-40.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发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96-01
目前,各类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但是,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的改革上,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尚处于尝试阶段,文化课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数学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考核,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之前没什么太大变化,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 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在职校中作为主课,每周三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个数学本本。教师基本上是类同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是同普高学生一样地学。普教流行什么,职教也流行什么,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在应试教学。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教过、学过、考过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讨厌数学,他们最“怕”函数、最“恨”几何。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如今的数学课只与对口高考学生有关系”。而想升高职的学生却认为:“老师用旧的一套教学方法,教材无专业数学特色”,“老师要顾两头,教得困难,我们学得也困难”。根据目前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对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讲课的过程轻学生接受的程度,重理论轻实践。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现实的课程改革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的观念致使数学教学脱离的实践,也脱离了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实际,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想法,从学生对数学课的态度形成一种敷衍的尴尬境地。
1.2 教师需要加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差异性比较大,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达到升学标准,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性差,而且中职学生不以升学为主要压力,这就更加强了学生淡化数学课的现状,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在以升学率为量化为考评情况下,教师对参加考研、教改的积极性的缺乏,因此,学校要加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1.3 考试机制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由于评价学生郊果还是依靠各类考试和测试,而这些考试原题的70%都可以从平时的练习册和课本中找到,这样就更减少了学生对课堂数学的兴趣。而教学内容,由于文化课和专业课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少,而且内容的陈旧,这就更难引起学生对数学教学课的兴趣了。
2 职校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职业教育要“姓职”,就是要以学生选择的专业为本,围绕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教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等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即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依据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结构,可以划分出文化基础课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自学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可见,职校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2.1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合理选择
目前,职校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因此,职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往往忽视文化课,这时数学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并重视数学学科。它要求不仅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而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变“教材”为“学材”。数学教材(课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应该是课本的使用者,而不仅是课本的教授者。
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够用的原则。要跳出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满足专业岗位需求。教学中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强化知识的运用。
2.2 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专业和学生个体差异为基本
中职数学教学要容入当今社会各专业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在提高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性,重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扭转教师被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局现。由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一些地方的新课标采取因人而异的人性生教学方法。
2.3 评价机制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如果考评机制还是旧的一套,数学教学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我们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这样,职校的数学教学才有希望。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应讲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上,这样一节的评价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意义。中职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第一,评价的主价由只有教师的评价转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第二,评价方式,应从总结性的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第三,应从量的评价转为质的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考试,但考试并不等于评价,它是一种测量结果做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新环节,同时也是制约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要打破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就需要把平时的考查、练习等也加入考评范围,以此来降低考试所占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苏海英.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業,2012(18):132.
[2] 魏厚林.浅议中职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9):68.
[3] 王华山.情感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