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的近期效果。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脉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脉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结果

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P=0.033]。

结论

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与传统胸腹主动脉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激素局部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学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77例患者,随机分为探条扩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激素局部注射组(探条扩张后一次性注射针黏膜撕裂处分5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简称激素注射组)和探条扩张联合生理盐水注射安慰剂对照组(探条扩张后黏膜撕裂处分5点注射生理盐
青光眼作为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转性的视力丢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身血流异常、视神经血流减少和视网膜微循环障碍与青光眼神经节损伤的机制相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分辨率高、检查快捷、三维成像和量化血流灌注等优势,较彩色超声多普勒、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等其他血流检测手段的重复性、准确性更高,更易应用于临床。OCTA不仅可以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与视网膜
目的探讨肾动脉受累是否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9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8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以及肾动脉是否受累。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变异影响的多因素疾病,是老年人不可逆转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miRNA是一类内源性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或沉默转录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AM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易合成性、靶向性、具有相加效应等方面有独特优点,已有大量实验证明了miRNA在AMD中的治疗潜力,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AMD的新方法。由于A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功能改变所致的致盲性眼病。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视网膜假体植入等新生物学技术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视觉功能恢复上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光遗传学是一种将光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结合的交叉学科的新技术,可将光敏蛋白表达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视网膜神经元上,利用光刺激表达光敏蛋白的细胞,通过产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使其重获感光能力。相
目的将远端吻合口支撑(DAS)技术应用于细小后降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观察其对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中期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后降支细小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和OPCABG联合DAS (OPCABG+ DAS)组,各50例。术后48 h内,重点观察心电图和肌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