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应用演示实验法具有重要价值,高中化学教师需结合教学实际将演示实验法合理地应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中,最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研究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9-02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化学概念还是化学定义均需要通过做实验来得出相应结论。通俗来讲,化学一旦脱离实验就成了纸上谈兵。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均进行完整地实验,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有效应用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以教师为主体,一旦实验条件不足或者进行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时只能采用演示实验方法。从总体来说,高中化学教师需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演示实验,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教学效率。
  一、演示实验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够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物质的外表特征,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在演示实验辅助下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地满足高中生心理需求,最终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如用水发电实验,能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之后,容易产生学习欲望,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果对一件事物未能细致观察,势必无法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在讲课时,需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难点,从始到终均需要细致地观察事物,再让学生做好实验步骤记录。在课堂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所出现的各种其他现象,及时纠正高中生的片面性。
  3.充分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
  实验教育教学方法是一种感性认知方法,在教学中可分为以下两种:(1)验证性实验;(2)探索性实验。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证明和得出结论和知识具体应用等步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的课堂氛围,将演示实验逐渐转变为小组实验,学生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再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4.提高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此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之后,教学方式开始逐渐转变,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学生和教师可一起参与实验研究,例如,以酸的性质为例,实验过程中观看盐酸和带锈铁钉反应,不难发现铁钉表面逐渐光亮,但由于盐酸被过量使用所以有时还会看到铁钉表面出现气泡情况。上述现象的出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总结出实验的具体现象。学生带着满满的求知欲去探究问题,加深所学知识,填写报告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化学演示实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出化学实验艺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改进已有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已有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实验原理为例,教师常用NaOH (氢氧化钠)溶液与 H2SO4 (硫酸)溶液反应生成H2O(水)、Na2SO4 (硫酸钠),此种实验方法较为简单、安全。以2NaOH+ H2SO4 =Na2 SO4 +2H2 O化学方程式为例,实验前后均表现为无色溶液,总体现象不明显。当溶液混合时会发生放热反应,在演示实验中无法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演示则需要使用溶液的酸碱性,此种实验现象过于隐蔽,无法直观显示。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采用彩色溶液来显示此项实验,选取铁离子溶液能够突出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变化。高中化学教师切不可长期依赖于传统经验,而不去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需共同思考,對原有的经验加以创新能够实现共同进步。
  2.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导入教学知识。
  课堂教学导入在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不可获取的课程,有效教学导入会立即吸引高中生的注意,继而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便于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对高中化学的导入课堂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演示实验导入方式有以下几处优势:(1)演示实验能够促进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教学知识点;(2)演示实验法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带来较大冲击,学生在观看实验室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法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演示实验方法能够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方法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演示实验的教育教学目的。
  3.对比实验,分析实验问题。
  对比实验方法是常见的演示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后可清楚了解物质的具体性质,再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做完一个演示实验后,学生对其印象可能不够深刻,但是如果涉及到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对比实验,则更能说明实验问题。以金属电极为例,电极有正极和负极。通过演示实验不难看出,电流从正极再流向负极。基于此,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在实验方法中学到真正的学习思考能力。
  三、应用演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即使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注意:演示实验不能够代替操作实验。演示实验不能代替操作实验而独立存在,部分化学教师为了省事,将演示实验作为主要教育教学手段,此种方式是不可取的[1]。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相比起其他实验方法,演示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方便与教师一起在课堂上探讨。高中化学教师也需结合实际将演示实验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兴立.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12(6):140-141.
其他文献
我国近些年在电力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提高就显得比较重要。电力工程管理方面要注重模式的创新,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对提高电力工程管理
摘 要:我国的全面改革深化背景下,加强电力工程的建设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电力工程的完善建设,就能满足实际人们的生活生产用电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在质量管理方面就要充分重视。本文主要就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特征体现和管理的重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和管理原则以及措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電力工程 质量管理 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南瓜片在不同温度(60℃、70℃和80℃)下的热风干燥特性。采用Fick扩散模型对南瓜片的水分质量传递进行描述,并计算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