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基于此剖析了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在联系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及加强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最后分析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论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实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途径
0.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学目的不仅只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而且也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1.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我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实施辩证法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中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强调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个性表现[1],使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要求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2.1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联系社会实践
小学生虽然思维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不乏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以教材及教学大纲为依据,尽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激情,引导并激励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从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实践、科学的分析中认识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应用性,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2]。
2.2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将知识当做科学的问题来对待的学习态度及科学精神,要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做是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确立既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数学意识、模式探索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加强情感体验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应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探究未知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正确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群体中受到赞扬与尊重的欲望,使他们获取一些正面的情感体验。
3.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的分析对于实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及数学教育观。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断加强研究,逐步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另外,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坚持以育人为目的,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3.2 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学相长[3]。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以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有效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健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全面质量观。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要改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查[4];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种考查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方式代替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在教学评价标准上更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水平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数学课作为学生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不仅是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数学来自人类社会的实践和探索,是一门与社会科学、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密切相连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素质教育资源的挖掘。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明,田效勋,徐爱杰,王唯,何芳,冉乃彦,富凯宁,高孝文,耿申.关于“九五”期间北京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
[2]何致权,顾青山.不信春风唤不回──对江苏省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
[3]龚鹏飞,黄耀红.洞庭湖畔绽新花——湖南省岳阳市代代红小学素质教育进课堂写意[J].人民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途径
0.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学目的不仅只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而且也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1.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我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实施辩证法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中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强调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个性表现[1],使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要求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2.1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联系社会实践
小学生虽然思维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不乏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以教材及教学大纲为依据,尽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激情,引导并激励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从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实践、科学的分析中认识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应用性,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2]。
2.2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将知识当做科学的问题来对待的学习态度及科学精神,要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做是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确立既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数学意识、模式探索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 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加强情感体验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应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探究未知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正确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群体中受到赞扬与尊重的欲望,使他们获取一些正面的情感体验。
3.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的分析对于实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及数学教育观。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断加强研究,逐步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另外,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坚持以育人为目的,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3.2 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学相长[3]。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以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有效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健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全面质量观。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要改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查[4];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种考查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方式代替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在教学评价标准上更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水平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数学课作为学生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不仅是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数学来自人类社会的实践和探索,是一门与社会科学、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密切相连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素质教育资源的挖掘。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明,田效勋,徐爱杰,王唯,何芳,冉乃彦,富凯宁,高孝文,耿申.关于“九五”期间北京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
[2]何致权,顾青山.不信春风唤不回──对江苏省海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
[3]龚鹏飞,黄耀红.洞庭湖畔绽新花——湖南省岳阳市代代红小学素质教育进课堂写意[J].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