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心”的节日菜单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父亲喜欢做菜,每当年节将至,必先提前一周列好年节大餐的菜单。
  北方山区的食材总离不开山货,父亲的菜品自然也大多以山货为主料,比如榛蘑炖鸡、赤嫩芽炒鸡蛋、红烧林蛙、老腊肉炒豆干等。
  父亲的字体工整隽秀,写菜单时,他总是神情严肃。写好菜单,他首先会举起来,眯着眼睛仔细核对,核对好了才满意地抿抿嘴,在纸的最上端一笔一画地添加标题──某某节日菜谱。如果有疑问,他还会在标题后面加上破折号和“部分菜品待讨论后确定”几个字。
  一切都完成后,父亲会将菜单夹在墙上的照片框里,笑眯眯地表示“人人都可以提意见”。其实,“人人”除了父亲自己,也就是姐姐、我和母亲3人。
  这时,姐姐会上前浏览一遍,指出没有锅包肉。我伸头看了一遍,嚷着“我最爱的炸虾片呢”。父亲憨憨地“哦”了一声,拿起笔将锅包肉和炸虾片认真地填了上去。母亲则鄙夷地撇撇嘴,她向来对父亲的菜单不感兴趣。但不用看,她也知道,父亲不会忘记她最爱的老腊肉炒豆干。
  节日到了。如果是除夕,那天早晨,父亲一做完早饭便忙碌起来。他先将所有菜品逐一清洗切盘,准备工作完成后,就等着下午准时开工。父亲这辈子做任何事都严格遵循条理,不慌不忙,而且相当细致。下午2点,父亲开始煎炒烹炸。随着阵阵香气从厨房飘散出来,一盘盘半成品逐一成为香气诱人的成品。我们知道,盼望已久的大快朵颐的时刻到了。
  大家纷纷在餐桌旁落座,父亲端着最后一盘菜走出厨房,在母亲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他额头上沁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儿,心满意足地笑着用大手端起酒盅,眼睛瞄着母亲,等着她发话。母亲是一家之长,关键时刻总要她先发言。许久,母亲淡淡地说了3个字:“吃饭吧。”欢声笑语骤然升起。


  父亲母亲的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冷漠的?具体时间我已经不记得了。我12岁那年,父亲搬进了原本属于我和姐姐的小屋,从那时起,父亲和母亲就很少说话,冷漠如路人了。
  之后,每逢年节父亲依旧提前列好菜单,却写得十分潦草,再也没有当初的认真。他写完菜单,随手放在桌上,潦草的字迹我几乎认不清楚。吃饭时,每个人也都闷头想着自己的心事,很少说话,曾经热闹开心的氛围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母亲先后退休,姐姐去了外省工作。不久,父亲收拾行囊,独自返回山西老家──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有爷爷奶奶当年居住过的窑洞和他们留下的几亩果林。临走前,父亲再一次恳求母亲:“我希望你和我一起回去,也算是叶落归根。”可母亲拒绝了,她说她与父亲分居十几年,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生不同衾,死不同穴。
  于是,父亲孤零零地走了。
  从此,每年“十一”前后,我都会坐两天一夜的火车去西北看望父亲。去之前,母亲总默默地帮我准备东西,吃的用的一大堆,仿佛是要去灾区送慰问品。直到两个大大的行李箱再也装不下了,我对母亲说:“要不,您跟我一起去?您去,比带着这些东西强多了!”母亲则双手一甩:“不去!”然后像是怕被拉着去似的,躲了出去。
  到了老家,一番慰问后,父亲也总假装若无其事地问问母亲怎么样,但也仅是问问,从不多说什么。晚上,他常坐在窑洞前的一把上了红漆的旧太师椅上,望着高墙外的天空发呆。
  他再也不掌勺了。在那个旧式村落里,自有女性亲属照顾老人们的日常起居,他几乎从没走进过那边的厨房。
  父亲离开东北的第5年春天,母亲突发脑梗住院。父亲获悉后,拖着一条静脉坏死的右腿,拄着拐杖,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探望。
  在医院病床前,父亲握着母亲的手老泪纵横,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好着哩。”母亲含混不清地咕哝着,欣然地看着父亲。父亲低下头,哭得更厉害了。他这辈子最心疼的人是母亲,可伤他最深的人也是母亲。

  一个月后,母亲出院了。她没有完全康复,常常只能坐在轮椅上,每天由父亲在家里推着轮椅行动。医生说她心脏有些问题,要尽量多休息,于是更多的时候,父亲便将她扶到床上坐好,自己坐在旁边陪她说话。
  我下班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情景,常常是两位老人像个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地并排坐在床沿上,脸朝向我,眼里满是孩子般的期待。偶尔,父亲挽着母亲小步地挪动着,两人都小心翼翼地握着彼此的手。


  2个月之后,夏天到了,母亲的65岁大寿近在眼前。
  一天晚上,我正忙着用手机和朋友聊天。父亲走进我房间,笑眯眯地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稿纸递给我。我放下手机接过一看,标题是“生日宴菜单”,下面列着若干菜品,而母亲最爱的老腊肉炒豆干当仁不让地排在首位。
  我抬起眼睛望着父亲:“爸,您要亲自掌勺啊?”父亲点点头:“你妈身体这样,我怕万一哪一天……她就喜欢吃我做的菜。”我心里一酸,我知道父親心中一直有种种担忧。
  “别想这么多。”我安慰他,“倒是您,拖着这么一条病腿,怕是做不了那么多菜,不如我去饭店订一桌好了。”父亲微微地笑了:“还是在家吃有气氛,而且有你帮忙嘛。”父亲说话的尾音拖着浓浓的山西腔,听来有种憨憨的撒娇意味。
  是啊,有我呢!我可以帮助父亲完成心愿啊!
  第二天,我照父亲开出的菜单去超市买回了各种食材,为生日宴做准备。两天后,姐姐和姐夫带着4岁的小外甥也回来了,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母亲生日那天,我和姐姐一起给父亲打下手,在他的指挥下忙碌了大半天,终于摆上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宴席。母亲坐在正中的座位上,像个孩子似地笑着。记忆中,一向严厉矜持的她从没这样笑过。
  那晚,一家人欢声笑语,温情四溢。父亲心满意足地看着我们,一如当年。不同的是,如今的他,和母亲,均已两鬓斑白。
  父亲举起酒杯,却对我和姐姐说:“以后,写节日菜单的任务就交给你俩了。”我和姐姐对视一眼,伸了伸舌头。
  写菜单多麻烦,不如去饭店点餐简单,我心里想。父亲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不满地说:“你们这代人,就喜欢吃快餐。不要嫌麻烦,家要有家的气氛,别小看一张菜单,一个人对家的感情有多深,心思有多细,都体现在里面哪!”
  我的脸微微发热,却还是小声辩解:“我们平时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家里,哪有时间这么细细准备。”这时,母亲竟然发话了,她口齿不清地说:“准备饭菜,需要时间,更需要心。为家里人准备,麻烦也高兴呢!”
  母亲说的时候,父亲频频点头。我看见,父亲夹起一块老腊肉,耐心地喂给母亲吃。母亲则盯着父亲的脸,她吃得很慢、很慢,脸上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其他文献
在我的老家,屋前的水沟边有两棵盛年的紫荆树,每年4月,两棵树繁花似锦,赢得过往乡亲的赞赏。  父亲因为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才不得不洗脚离田上岸的。到柳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就一直和我居住,这两棵紫荆树是他从柳州带回老家的。  记得那是10年前,父亲初到柳州,当时正值春天,我们带他去看紫荆花,看到一条条街道被花儿妆扮得美轮美奂,他的病容舒展了。他走到紫荆树下,摸摸这棵,望望那棵,还捡起地上的落花端詳,
说到益生菌大家都非常熟悉,平时使用频率也非常高,腹泻、过敏、湿疹、肠绞痛、服用抗生素等情况要吃益生菌已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对益生菌的具体认识就很少了。如今,市场上也有很多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和饮料等,那么什么时候该吃益生菌?服用益生菌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就已经含有乳酸发酵类的食品了
我们是泪流满面地步步回头,还是要继续勇敢地往前走。  最近似乎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很烦躁,也有朋友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怎样还是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谢谢你从我的世界走过。世界太大,过客很多。  有个朋友今天打电话跟我说,他失恋了,相恋5年此刻已然陌路,他跟我讲,他付出了一切,对方需要什么便去给予什么……说了很多很多,但是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承诺,他说:“无论你做了什么事情,我都不
爸爸是光明  我们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楼里,楼道里用的是声控灯,有几个甚至没了灯罩,好在灯还能亮。清晨送暖暖上学,或者晚上带她从外面回来,总要把声控灯喊亮。特别是她早起后,不情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跟她玩喊灯的游戏。  我说:“暖暖,你喊爸爸,灯就亮了。”她不相信。我再次让她喊一下试试看,她喊了一声,楼道还是昏暗的。“声音太小了,你大声喊。”我说。她感觉到了乐趣,就大声喊:“爸爸……”几层楼道的灯都亮
旅游保险“套路”多  低保额沦为心理安慰  近日,平安保险因在伊朗救援不力被消费者谴责的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关于境外旅游保险的讨论。旅游保险随着飞机、邮轮等旅游方式和滑雪、蹦极等旅游活动的丰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保险种类丰富、附加条款繁多,保险公司往往强调优势弱化短板,而有些消费者对于旅游保险又存在误区,低保额的保险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一旦遭遇意外,得到的救援程度和赔偿就远远不能达到预期。  
依托于自然条件的神奇,当北半球的风逐渐寒冷,当我们不得不穿上秋装之时,遥远的南半球却正处于春暖花开的明媚之中。如果你怀念温暖阳光的照耀,怀念春暖花开的美好,现在你只要拿起行装,飛到南半球,就能马上感受春天的美好。  处于南半球的新西兰,可谓是旅游胜地,不知让多少人一见倾心,春天的新西兰更是如此。不论是跟随锦江旅游,去新西兰出海追寻海豚的踪影,还是来一次难忘的冰川健行,抑或是走进当地的迷人小镇感受那
“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二,金满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福寿至……”当今社会,“女大男小”的婚恋状况早已司空见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大女人”和“小丈夫”的有趣故事。2018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笔者寻访了3对嘉兴市的爱侣,请他们聊聊各自的婚恋生活。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校园里的“姐弟恋”走入婚姻  妻子:筱吟,嘉兴人,“85后”,公司文员  丈夫:浩哲,杭州人,“85后”,自主创业
故事1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的嗓子出现了问题,做了小手术,医生要求至少10天不能说话。放学回家后的儿子,进门就嚷嚷:“我太讨厌我的老师了,我再也不想上学了!”  如果是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会严厉地训斥他,但想到医生的叮嘱,妈妈只好保持沉默。气愤的儿子,向妈妈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妈妈,今天老师说我的作业是抄同桌的,但我没有,为什么我的努力和进步,老师都看不见……”  见妈妈没有说话
不仅咖啡可以浓缩,读书也可以。最近,一款名为“getAbstract”的在線浓缩知识文库打着“浓缩知识,化繁为简”的旗号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把它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种阅读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意是说
我在这座城市的一個老小区整整生活了10年,最近专程旧地重游、拜访旧邻,盘桓观瞻了半天,印象最深的竟是旧居对面墙壁上一大片如绒而植、如瀑而泻的爬山虎。遂问老邻居,居住于对面那幢大楼七楼的韦老伯尚健在否?老邻居叹息说,韦老伯已经过世多年了,他住的房子也让其小辈给卖了,也就是说,韦老伯在这个小区连根被拔走哩。  我摇摇头回应说:“韦老伯没有离去,根还在,且不见他一手栽种的爬山虎正生命力旺盛、郁郁葱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