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扎实的音乐课应该高度关注教学过程。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告诉学生音乐知识、音乐结论,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音乐新知识的体验,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应“重结果更重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对音乐的共鸣与起伏、感悟与领悟、体验和发掘上,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
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最突出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评课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树立发展的评课观念。第一,树立导学相结合的评课理念。教师在评课中,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为主。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评价。评“导”: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情感,怎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音乐,如何有效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评“学”:看学生全体是否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勇于质疑问难,发表独立的见解,是否善于合作,学有所获。第二,树立评导相结合的评课理念。音乐教师在评课中,要根据上课教师的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对于课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等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从理论上作深刻的剖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进教学,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的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建立生态型音乐评课模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课堂正逐步向生态型课堂转变。旧的评课模式已不能用来评价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相适应的新的评课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评课教师应具有审视课堂教学的能力,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着力发现“问题”,并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使上课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
建立民主和谐的评课氛围。音乐新课程中心的评课文化认为,评课者与被评者两者应建立起民主的、建设性、对话的伙伴关系。评课前,让上课教师先作自我评价。上课教师自评要谈真实想法,分析原因,并说出自己在音乐课上哪些方面按音乐新课程理念做出有意识地改变,自我感覺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难等。评课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态度要诚恳,定性要合理,做到不以貌取人,不以情代评,不掩饰缺点和错误。在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评课氛围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这样的音乐评课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抓住课堂的闪光点,欣赏课堂的精彩之处。在音乐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模式,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发现闪光处。评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新课程理念比较好的闪光之处。要会欣赏课堂中真正的精彩。每位音乐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评课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去发现上课教师的成功经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通过评课欣赏的过程,在帮助教师认识清楚自己的教学行为及隐藏其背后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使之固化下来,并帮助他在这一高度上再重构,使他做得更好,逐步形成和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对教师的课进行参评。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老师的专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权威的评判。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发现: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时,学生也许就对评价结果产生麻木心理,甚至會造成一种负担,不乐于接受。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参评有利于促进教师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对其本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与学的关键是学,也就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加评课还可以使老师得到第一手的宝贵材料,有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在于交流。学生与授课者交流,是对教师的一种帮助,是一种责任,一种关爱。
音乐评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评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课堂中的闪光处,上课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除了能欣赏外,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除此之处,还要认真聆听其他老师特别是专家的评课,把他们的评价对照比较,反思两者存在的差异或差距。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使每一次的评课有所收获,有所启示,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谢臣小学)
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最突出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评课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树立发展的评课观念。第一,树立导学相结合的评课理念。教师在评课中,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为主。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评价。评“导”: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情感,怎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音乐,如何有效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评“学”:看学生全体是否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勇于质疑问难,发表独立的见解,是否善于合作,学有所获。第二,树立评导相结合的评课理念。音乐教师在评课中,要根据上课教师的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对于课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等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从理论上作深刻的剖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进教学,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的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建立生态型音乐评课模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课堂正逐步向生态型课堂转变。旧的评课模式已不能用来评价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相适应的新的评课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评课教师应具有审视课堂教学的能力,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着力发现“问题”,并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使上课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
建立民主和谐的评课氛围。音乐新课程中心的评课文化认为,评课者与被评者两者应建立起民主的、建设性、对话的伙伴关系。评课前,让上课教师先作自我评价。上课教师自评要谈真实想法,分析原因,并说出自己在音乐课上哪些方面按音乐新课程理念做出有意识地改变,自我感覺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难等。评课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态度要诚恳,定性要合理,做到不以貌取人,不以情代评,不掩饰缺点和错误。在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评课氛围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这样的音乐评课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抓住课堂的闪光点,欣赏课堂的精彩之处。在音乐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模式,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发现闪光处。评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新课程理念比较好的闪光之处。要会欣赏课堂中真正的精彩。每位音乐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评课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去发现上课教师的成功经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通过评课欣赏的过程,在帮助教师认识清楚自己的教学行为及隐藏其背后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使之固化下来,并帮助他在这一高度上再重构,使他做得更好,逐步形成和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对教师的课进行参评。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老师的专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权威的评判。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发现: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时,学生也许就对评价结果产生麻木心理,甚至會造成一种负担,不乐于接受。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参评有利于促进教师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对其本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与学的关键是学,也就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加评课还可以使老师得到第一手的宝贵材料,有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在于交流。学生与授课者交流,是对教师的一种帮助,是一种责任,一种关爱。
音乐评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评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课堂中的闪光处,上课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除了能欣赏外,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除此之处,还要认真聆听其他老师特别是专家的评课,把他们的评价对照比较,反思两者存在的差异或差距。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使每一次的评课有所收获,有所启示,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谢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