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你作主”教学方法尝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 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请选择你所喜欢的”这一具有人文关怀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完善的土壤和动力。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陋室铭》是极富哲理一文,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出相应的句子、词语,通过反复朗读,找出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学生会说: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实践表明,教育无须面面俱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悟学习,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然后让学生以相同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效果更好。
  二、选择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在初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空间顺序:“阳光—山—雪—水”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多数教师是按由“阳光”到“水”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
  老师不妨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济南冬天里哪里的美景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济南冬天的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美景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如果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找到济南冬天的美景的词句后进行。”老师选择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又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选择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展示
  爱活动、爱表现是中学生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些个性特点,适时安排活动,给足他们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干将莫邪》时,学生理解课文,了解寓意后,鼓励学生创作课本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展示给大家。给出孩子们一定的准备时间,结果学生给出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采用朗读课文的方法;有的学生用连环画表现故事的方法;有的表演展示课文的方法;有的用简笔画加重点词语的板书方法……真可谓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
  这样的教学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实践表明,学生在参与展示的过程中,不仅要研讨课文,体悟全文,还要进行归纳总结,布局谋划,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亲身实践。
  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由地选择画一画(说明文),辩一辩(议论文),演一演(传记小说),读一读(散文诗歌),编一编(传记小说),唱一唱(唱诗、剧本)等形式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极佳的情感状态,教学效果很好。
  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可以走得更远。只有这样,老师的课堂教学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城市新移民子女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时间较长的群体的子女,主要包括农转非新移民子女、农民工子女及进城经商人员的子女等。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城乡结合部区域出现了庞大的城市新移民子女群体。该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因缺乏关注或关爱,容易出现自卑、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情绪波动、交往障碍、青春期困惑和升学焦虑等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这些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  一、城市新移民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多媒体演示。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上,能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或虚拟情境,还学生一个生动、奇妙的数学世界,使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拓宽教学时空,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中央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丰富了教学活动的模式,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革命。 
化学是一门到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内容浅显且较少,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点,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评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才能提高。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略)  二、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手段  激发
一、现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反观我们的教学,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读”未能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就匆匆过场,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现象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
〓〓中学生语文的素养的培养,是在感悟意义中成长的,随着意义的逐步清晰、逐步增多,智慧也逐步成长起来,人由意义向前推动着,长大了,最终变成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完整的人。  〓〓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绪满怀,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而景物描写往往不能孤立起来,写人、叙事与写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指出教师的“教”起着“指导”“引领”“点拨”的作用。因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当把阅读时间和阅读过程还给学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从而使阅读教学从一种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