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新疆兵团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策略为: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以经济待遇为基础、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并重;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
[关键词]新疆兵团 高等院校 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
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最能动的资源是人才资源,尤其是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高层次人才。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受制于教师,特别受制于高层次人才组成的核心团队。高层次团队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加剧了人才的竞争,一些不具备“价值导向趋势”、“地缘导向趋势”的一般高校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卓有成效地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构建自身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高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新疆兵团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由于受边疆地区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偏远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物质条件、信息获取、知识更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兵团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新疆兵团高校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高层次人才的概念具有相对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范围,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人才群体。但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如下的“三高”特征:一是高学历,即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一般指接受了研究生教育;二是高职称,一般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三是高能力,即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结合新疆兵团高校实际,本文所指的高层次人才包括有:获得博士学位人员;正高级职称人员;两院院士、长江学者;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专家称号的人员。
近年来,兵团普通高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截至2006年,兵团普通高校共有教授18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00余人,长江学者1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专家称号110多人。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紧缺,尤其是缺少顶尖级人才。优质的人力资源是高校自身良性运转的基本要素之一,但由于受边疆地区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偏远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兵团高校一直存在着高层次人才难培养难引进、培养和引进了难留住的问题,导致学校人才断层,人才储备严重短缺。近几年兵团高校教育规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师资队伍迅速扩充,从教师数量上看,能达到教育部对普通高校生师比的要求,但随着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总体规模和素质无法满足高质量、高层次的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兵团特殊的体制、欠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的劣势,致使高层次人才引进缺乏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严重障碍,直接的结果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力,外流现象频繁出现。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向“东流”、向“自治区流”和在东部地区人才的“驻留”,使得兵团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内地高校及自治区高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高层次人才质量不整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科技原创能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原创性、开拓性研究成果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较少,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的数量较少。兵团高校学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各高校、各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分布状况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兵团高校拥有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低;教师中留校任教人数比例较高;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农、医学科上,且知名专家年龄偏大,缺少年轻高层次人才。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1.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培养和引进是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也必然是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当然,要准确把握培养与引进的关系需考虑众多因素,如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学校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各自在处理本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培养与引进的关系问题时不应趋同,而应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特色策略。
由于兵团高校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信息比较闭塞,文化、科技不发达,购物、休闲、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人文环境差,从而使兵团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成本高。同时,由于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大多长期生活在疆外发达城市,较难形成归属感,往往会在有更好选择机会时重新返回疆外工作,这就造成花巨大成本引进的人才流失,给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相反,对于兵团高校自身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家庭一般都已经在当地建立,社会关系基本稳固,流出的几率较小。同时,由于是高校自己培养人才,可以有选择有重点的培养学校急需的人才,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合学校发展需要,更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兵团高校来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应该采取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
2.以经济待遇为基础,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并重。经济窘迫一直是困扰兵团高校人才发展的首要现实问题,因此兵团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必须从改善高层次人才经济待遇着手。事实上,近年来兵团高校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问题,它们在办学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标准,而且还在逐年提高。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在引进博士且具有教授职称人才的待遇上已经由前几年的20万,提高到现在的25万。但是由于受兵团高校经济条件和所拥有资源的限制,还不能把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提高到让人满意的地步,这就造成了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困局。面对困难,兵团高校应重新优化、组合本校的现有资源,并采取多种途径争取更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在改善高层次人才经济待遇的同时,兵团高校也要重视高层次人才政治待遇的提高。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优越感,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则增强他们的社会优越感。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前者属较低层次的需要,后者属较高层次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对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工作和政治待遇工作一定要双管齐下,齐抓共管。当然,“政治待遇”内涵应定位在高层次人才拥有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方面,而不是在高层次人才担当一定的行政管理职务上。
3.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高校硬环境包括大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等。高校软环境是相对于大学硬环境而言的,它一般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校史传统、学术氛围、管理效率和水平、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来说,硬环境提供物质基础,软环境提供精神动力。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待遇,同时他们更需要事业发展的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支持。一定意义上讲,软环境对人才的作用更重要,对人才的成长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凡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学校,尽管硬件条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良好的有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它们在软环境建设上都有独到之处,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世界著名大学的硬件条件并非都是最好的,但其软环境大都是世界一流的。因此,兵团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
由于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制约,兵团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与内地高校仍有较大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兵团高校硬件建设力度的加大,兵团高校在硬件建设上有了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来说,当前急需要加强的是软环境建设,以软环境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高层次人才。兵团高校软环境的建设要从体制创新入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职称晋升体制、人才评价体制、人才激励机制,改善管理方式方法,构建高层次人才建设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机制,注重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以柔性管理为主进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发展规划项目“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追.新疆兵团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途径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7,(9).
[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M],兵团年鉴出版社.
[3]钱奕忠,毛立新,李显扬.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一流的人才集聚软环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5).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党委组织部新疆石河子
[关键词]新疆兵团 高等院校 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
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最能动的资源是人才资源,尤其是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高层次人才。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受制于教师,特别受制于高层次人才组成的核心团队。高层次团队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加剧了人才的竞争,一些不具备“价值导向趋势”、“地缘导向趋势”的一般高校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卓有成效地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构建自身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高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新疆兵团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由于受边疆地区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偏远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物质条件、信息获取、知识更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兵团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新疆兵团高校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高层次人才的概念具有相对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范围,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人才群体。但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如下的“三高”特征:一是高学历,即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一般指接受了研究生教育;二是高职称,一般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三是高能力,即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结合新疆兵团高校实际,本文所指的高层次人才包括有:获得博士学位人员;正高级职称人员;两院院士、长江学者;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专家称号的人员。
近年来,兵团普通高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截至2006年,兵团普通高校共有教授18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00余人,长江学者1人,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专家称号110多人。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紧缺,尤其是缺少顶尖级人才。优质的人力资源是高校自身良性运转的基本要素之一,但由于受边疆地区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偏远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兵团高校一直存在着高层次人才难培养难引进、培养和引进了难留住的问题,导致学校人才断层,人才储备严重短缺。近几年兵团高校教育规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师资队伍迅速扩充,从教师数量上看,能达到教育部对普通高校生师比的要求,但随着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总体规模和素质无法满足高质量、高层次的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兵团特殊的体制、欠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的劣势,致使高层次人才引进缺乏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严重障碍,直接的结果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力,外流现象频繁出现。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向“东流”、向“自治区流”和在东部地区人才的“驻留”,使得兵团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内地高校及自治区高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高层次人才质量不整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科技原创能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原创性、开拓性研究成果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较少,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的数量较少。兵团高校学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各高校、各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分布状况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兵团高校拥有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低;教师中留校任教人数比例较高;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农、医学科上,且知名专家年龄偏大,缺少年轻高层次人才。
新疆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1.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培养和引进是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也必然是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当然,要准确把握培养与引进的关系需考虑众多因素,如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学校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各自在处理本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培养与引进的关系问题时不应趋同,而应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特色策略。
由于兵团高校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信息比较闭塞,文化、科技不发达,购物、休闲、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人文环境差,从而使兵团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成本高。同时,由于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大多长期生活在疆外发达城市,较难形成归属感,往往会在有更好选择机会时重新返回疆外工作,这就造成花巨大成本引进的人才流失,给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相反,对于兵团高校自身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家庭一般都已经在当地建立,社会关系基本稳固,流出的几率较小。同时,由于是高校自己培养人才,可以有选择有重点的培养学校急需的人才,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合学校发展需要,更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兵团高校来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应该采取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的策略。
2.以经济待遇为基础,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并重。经济窘迫一直是困扰兵团高校人才发展的首要现实问题,因此兵团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必须从改善高层次人才经济待遇着手。事实上,近年来兵团高校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问题,它们在办学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标准,而且还在逐年提高。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在引进博士且具有教授职称人才的待遇上已经由前几年的20万,提高到现在的25万。但是由于受兵团高校经济条件和所拥有资源的限制,还不能把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提高到让人满意的地步,这就造成了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困局。面对困难,兵团高校应重新优化、组合本校的现有资源,并采取多种途径争取更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在改善高层次人才经济待遇的同时,兵团高校也要重视高层次人才政治待遇的提高。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待遇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优越感,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则增强他们的社会优越感。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前者属较低层次的需要,后者属较高层次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对高层次人才的有关经济待遇工作和政治待遇工作一定要双管齐下,齐抓共管。当然,“政治待遇”内涵应定位在高层次人才拥有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方面,而不是在高层次人才担当一定的行政管理职务上。
3.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高校硬环境包括大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等。高校软环境是相对于大学硬环境而言的,它一般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校史传统、学术氛围、管理效率和水平、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来说,硬环境提供物质基础,软环境提供精神动力。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待遇,同时他们更需要事业发展的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支持。一定意义上讲,软环境对人才的作用更重要,对人才的成长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凡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学校,尽管硬件条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良好的有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它们在软环境建设上都有独到之处,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世界著名大学的硬件条件并非都是最好的,但其软环境大都是世界一流的。因此,兵团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
由于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制约,兵团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与内地高校仍有较大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兵团高校硬件建设力度的加大,兵团高校在硬件建设上有了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来说,当前急需要加强的是软环境建设,以软环境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高层次人才。兵团高校软环境的建设要从体制创新入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职称晋升体制、人才评价体制、人才激励机制,改善管理方式方法,构建高层次人才建设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机制,注重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以柔性管理为主进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发展规划项目“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追.新疆兵团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途径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7,(9).
[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M],兵团年鉴出版社.
[3]钱奕忠,毛立新,李显扬.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一流的人才集聚软环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5).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党委组织部新疆石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