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批改孩子们的作文, 我总觉得孩子们和标点符号仍很陌生, 很多时候仍不能很好地与它进行和谐地交谈。为此, 我精心地准备一节课, 让孩子们真正地了解一下这位朋友。
上课伊始, 当孩子们听说今天要学习标点符号, 顿时,眼睛里闪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色。我听到了孩子们窃窃私语的声音:“五年级了, 还学习标点符号, 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吧?” 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去会一会这位老朋友。
一、初识标点符号
我首先出了这样一道题: 明光小学女排打败了双池小学女排夺得了冠军。你觉得这句话的意思表述得清楚吗?怎样才能表述得明确呢?
孩子们读着读着, 脸上不禁露出了茫然之色。平时在课堂上一向爱插嘴的陈浩同学举手说:“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表述得很不清楚。究竟谁夺得了冠军, 让人觉得很迷糊。” 其他孩子也随声附和:“是呀, 是呀。” 我神秘地说:“有一位神医能医治这句话中的迷糊病。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是标点符号!”“你能让标点符号发挥神医的功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 最后一致认为: 如果是“明光小学女排夺得了冠军”, 应该表述为“明光小学女排打败了双池小学女排, 夺得了冠军”。如果是“双池小学夺得了冠军”, 应该表述为“明光小学打败了, 双池小学夺得了冠军”。
我又进一步追问“通过这道题的练习, 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们都皱起了小眉头。接着我又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经过交流, 孩子们达成了共识: 在同一句话中, 即使是相同的标点符号,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有时甚至会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二、领会标点符号
我赶忙趁热打铁:“标点符号发挥的作用可大啦! 想听听它的故事吗?” 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了, 学生兴趣盎然。
“有一位财主开酒坊同时也造醋, 而且用下脚料养猪,但是此人以吝啬闻名。一次, 他请了一位秀才给他的作坊写对联, 要求祝福他作坊的生意兴隆, 也要保佑他家人丁兴旺, 财源茂盛。秀才写了没有标点的上下联及横批, 读给他听:酿酒缸缸好, 做醋坛坛酸;养猪头头大, 老鼠只只死。横批: 人多, 病少, 财富。此人听了很高兴, 但是却不肯按照事先讲定的价钱付款, 只给了一半。秀才并不与他讨价还价, 拿着钱走了。第二天, 许多人围在财主酒坊的门前哄笑, 此人出门观看, 发现对联已经被加注了标点: 酿酒缸缸好做醋, 坛坛酸。养猪头头大老鼠, 只只死。横批: 人多病, 少财富。气得他直翻白眼。”学生听了乐得哈哈大笑, 他们嘲笑财主的吝啬, 佩服秀才的聪明, 更欣赏标点符号的无穷魅力。我见孩子们意犹未尽, 接着又讲了一则故事———《先生合约》:相传, 有一个富翁, 生性吝啬。有一次, 他聘请一个教书先生, 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 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 但借说口说无凭, 要求立一张凭据。那个富翁满口答应。教书先生就写了一张合约:“每天膳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看着这张合约, 细读了一遍:“每天膳食,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就欣然在合约上签了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 教书先生就大叫起来:“怎么尽是青菜, 没有鱼肉呢? 我们不是约定每餐要有肉食的吗?” 讲完后, 对着富翁将合约读了一次: 每天膳食: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这个富翁听后哑口无言, 以后每顿饭都做有鱼肉的菜给这个教书先生吃。
“标点符号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啊!”“我看啊, 标点符号应该改名, 称它为神奇的小点, 一点不为过。” “今后写作文, 我们可要认真琢磨, 千万别乱用标点符号惹出笑话啊!” 孩子们听了这两则有趣的故事, 受益匪浅。
三、运用标点符号
看到孩子们终于认识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我兴奋不已, 并再一次趁热打铁:“孩子们, 你们想做一位让标点符号发挥神奇作用的小天使吗? ”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出了一道题: 请给下面一句话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 让它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或效果。“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由于孩子们对标点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他们做得特别的细心, 特别的认真。我悄悄地巡视了一周, 发现孩子们做得都不错, 有的答案竟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认真地归纳了一下, 孩子们说出了九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陈述句: 表示主人不留客。)
(2)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感叹句: 表示主人坚决不留客。)
(3)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疑问句: 表示主人对是否留客犹豫不决或客人在询问主人是否留客。)
(4)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 留。(有问有答, 答案是肯定的。)
(5)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 不留。(有问有答, 答案是否定的。)
(6)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 留!(有问有答, 强烈表示留客。)
(7) 下雨天留客, 天留! 人不留?(反问句: 表示客人质问主人应该留客。)(8)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 不留?(先疑问, 再用反问作作肯定回答。)(9) “下雨, 天留客? 天留! 人不留!”(表示主人对“天留客” 提出了疑问, 那就让天留客吧, 他坚决不留了!)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 我毫不吝啬地向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太有才了! 个个都是神奇的小天使!” 受到了老师的夸奖, 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上课伊始, 当孩子们听说今天要学习标点符号, 顿时,眼睛里闪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色。我听到了孩子们窃窃私语的声音:“五年级了, 还学习标点符号, 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吧?” 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去会一会这位老朋友。
一、初识标点符号
我首先出了这样一道题: 明光小学女排打败了双池小学女排夺得了冠军。你觉得这句话的意思表述得清楚吗?怎样才能表述得明确呢?
孩子们读着读着, 脸上不禁露出了茫然之色。平时在课堂上一向爱插嘴的陈浩同学举手说:“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表述得很不清楚。究竟谁夺得了冠军, 让人觉得很迷糊。” 其他孩子也随声附和:“是呀, 是呀。” 我神秘地说:“有一位神医能医治这句话中的迷糊病。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是标点符号!”“你能让标点符号发挥神医的功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 最后一致认为: 如果是“明光小学女排夺得了冠军”, 应该表述为“明光小学女排打败了双池小学女排, 夺得了冠军”。如果是“双池小学夺得了冠军”, 应该表述为“明光小学打败了, 双池小学夺得了冠军”。
我又进一步追问“通过这道题的练习, 你明白了什么?” 孩子们都皱起了小眉头。接着我又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经过交流, 孩子们达成了共识: 在同一句话中, 即使是相同的标点符号,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有时甚至会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二、领会标点符号
我赶忙趁热打铁:“标点符号发挥的作用可大啦! 想听听它的故事吗?” 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了, 学生兴趣盎然。
“有一位财主开酒坊同时也造醋, 而且用下脚料养猪,但是此人以吝啬闻名。一次, 他请了一位秀才给他的作坊写对联, 要求祝福他作坊的生意兴隆, 也要保佑他家人丁兴旺, 财源茂盛。秀才写了没有标点的上下联及横批, 读给他听:酿酒缸缸好, 做醋坛坛酸;养猪头头大, 老鼠只只死。横批: 人多, 病少, 财富。此人听了很高兴, 但是却不肯按照事先讲定的价钱付款, 只给了一半。秀才并不与他讨价还价, 拿着钱走了。第二天, 许多人围在财主酒坊的门前哄笑, 此人出门观看, 发现对联已经被加注了标点: 酿酒缸缸好做醋, 坛坛酸。养猪头头大老鼠, 只只死。横批: 人多病, 少财富。气得他直翻白眼。”学生听了乐得哈哈大笑, 他们嘲笑财主的吝啬, 佩服秀才的聪明, 更欣赏标点符号的无穷魅力。我见孩子们意犹未尽, 接着又讲了一则故事———《先生合约》:相传, 有一个富翁, 生性吝啬。有一次, 他聘请一个教书先生, 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 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 但借说口说无凭, 要求立一张凭据。那个富翁满口答应。教书先生就写了一张合约:“每天膳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看着这张合约, 细读了一遍:“每天膳食,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就欣然在合约上签了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 教书先生就大叫起来:“怎么尽是青菜, 没有鱼肉呢? 我们不是约定每餐要有肉食的吗?” 讲完后, 对着富翁将合约读了一次: 每天膳食: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这个富翁听后哑口无言, 以后每顿饭都做有鱼肉的菜给这个教书先生吃。
“标点符号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啊!”“我看啊, 标点符号应该改名, 称它为神奇的小点, 一点不为过。” “今后写作文, 我们可要认真琢磨, 千万别乱用标点符号惹出笑话啊!” 孩子们听了这两则有趣的故事, 受益匪浅。
三、运用标点符号
看到孩子们终于认识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我兴奋不已, 并再一次趁热打铁:“孩子们, 你们想做一位让标点符号发挥神奇作用的小天使吗? ”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出了一道题: 请给下面一句话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 让它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或效果。“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由于孩子们对标点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他们做得特别的细心, 特别的认真。我悄悄地巡视了一周, 发现孩子们做得都不错, 有的答案竟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认真地归纳了一下, 孩子们说出了九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陈述句: 表示主人不留客。)
(2)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感叹句: 表示主人坚决不留客。)
(3)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疑问句: 表示主人对是否留客犹豫不决或客人在询问主人是否留客。)
(4)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 留。(有问有答, 答案是肯定的。)
(5)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 不留。(有问有答, 答案是否定的。)
(6)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 留!(有问有答, 强烈表示留客。)
(7) 下雨天留客, 天留! 人不留?(反问句: 表示客人质问主人应该留客。)(8)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 不留?(先疑问, 再用反问作作肯定回答。)(9) “下雨, 天留客? 天留! 人不留!”(表示主人对“天留客” 提出了疑问, 那就让天留客吧, 他坚决不留了!)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 我毫不吝啬地向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太有才了! 个个都是神奇的小天使!” 受到了老师的夸奖, 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