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99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飞
  
  通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已经听不到音乐,也听不到解说。只有欢呼,欢呼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
  1999年初夏时节,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刚刚从阳光尘土汗水挥洒的军训基地,回到绿荫鸟鸣书声朗朗的大学校园,晒得黝黑的皮肤和焕然一新的精气神儿,都让我们感觉到,即将结束的第一年大学生活笃实而有意义。然而,一个好消息的到来,更让我们这些忙着总结和收获的校园新鲜人精神振奋——那就是代表学校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的群众游行。
  兴奋和期待迅速在期末备考的紧张氛围中蔓延开来,大家纷纷猜测,国庆游行到底是什么样?是电影《大阅兵》所呈现的那份庄严激荡?还是各行各业人民欢聚一堂的其乐融融?我们会走过天安门广场吗?会看到国家领导人吗?会唱歌跳舞吗……
  随即展开的训练回答了所有的疑问。当二十几个院系的同学在操场上颇为壮观地列队站好时,教官却说,我们仅仅是参加教育方阵游行的六十五所高校之一。在国庆当天,整个方阵要随着游行队伍走过长安街,并且在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时候,挥舞彩旗、喊出响亮的口号,所有的动作都须整齐化一。
  时值7月,训练时总是晴空万里。要是走得整齐、喊得响亮,蓝天白云便是好心情的大背景;如果状态不好、频频出错,盛夏骄阳也不免成为抱怨的对象。
  在最初训练的时候,我们手里是没有国旗和彩旗的,于是必须假装手握旗子整齐挥舞,同时喊出口号。没想到真正拿到旗子以后,好多人反而不会走了。有人行进的时候戳到旁边的同学,有人挥舞的时候旗子被甩出去,队伍的整齐度大打折扣,原本已经取得的一点进步也荡然无存了。
  以这样的状态去参加第一次教育方阵大合练,是谁都不乐于见到的事情,可是有限的时间和下滑的信心始终没能让情况有所改善。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合练,却成为了我们整个游行经历的转扼点,所以记忆也特别深刻。
  也许是军训后重新穿上迷彩装给了我们别样的心情,或是面对其他院校同学激发了内心的荣誉感,从到达集合地开始,北师大方队就特别惹人注目。那天的记忆对我来说就像一支浑厚交响乐,从第一个音符起,随着教官的每一个口令,每一次整齐的动作,每一声来自人群的赞叹而渐入佳境。
  第二天,我们在宿舍订阅的《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了关于这次合练的报道,除了训练中的严谨认真,我们和兄弟学校拉歌时的热情洋溢、午饭过后收集垃圾的环保意识,都在记者的笔下成为了北师大的闪光点。那一天,真的觉得特别光荣。
  9月,我们领到了游行服装,也很快开始了真正的长安街演习,于是同学们当中又是一阵骚动和兴奋。是不是能看到参加阅兵的解放军队伍?真想亲眼见识见识三军仪仗队的风采!
  那时,年轻的我们很难想象组织一场如此盛大活动的艰巨和困难,到了集结候场地点才知道,为了保持良好的秩序,我们是绝对不能随便走动的,必须坐在原地等待2到3个小时。然而所有的等待并非枯燥无趣,那些凌晨微凉的夜晚现在想起来是如此令人怀念,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唱所有能想到的儿歌,或是为在北京寂静的夜空里看到庆典烟火的演习激动不已。
  特别难忘的是紧邻我们的少先队员鼓号队方阵,那些小弟弟小妹妹身上背着鼓号,穿着短裤短裙,一定比我们更冷、更累,但他们也同样安静地彻夜等待着,一次又一次。
  不能忘记的还有游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总是几个小时地站在指定位置为游行人员指引路线,或者在我们气喘吁吁跑回大巴的时候递上早餐。多年之后,当工作经验告诉我组织一次活动远比参与活动要辛苦数十倍,我更想感谢那时照顾我们的所有人。
  10月1日,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一切都已经很熟悉了,一样的路线,一样的音乐,一样的步伐,一样的队列,一样的伙伴,一样的口号……然而天空中的蔚蓝取代了演练时夜幕的黑暗,广场上的鲜艳取代了空旷,连我们的方阵,也在阳光照射下显现出了五彩服装和旗帜特有的绚烂。
  这一次,我们没有再席地而坐,而是早早地列好队伍准备出发。在整齐的行与列之间,明黄、湖蓝、水粉、靛青、草绿的色彩错落缤纷,国旗、彩旗和许许多多校旗迎风招展。
  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到这么多的笑脸吧?只有这么多欢笑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快乐吧?
  在一次一次地踮脚张望,一次一次地查看时间之后,终于看到方阵最前方的旗帜缓缓向前移动了。那一刻,我能感受到队伍里前所未有的安静,只有脚步和衣服摩擦的声音。
  长安街,你还是和从前那样宽阔吧?只是这一次,你是不是可以长一点,再长一点?
  如今,我已经回想不起望见天安门城楼时的心情了,耳朵用力地等待着属于我们的那支《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眼睛始终用余光看着排面的整齐度,心里还不停默记熟得不能再熟的口号——
  “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当这八个字响亮地冲出肺腑,有一瞬间,我觉得我们是同一个人,跳动着同一颗心,用同一个声音在说话。然而语言和步伐似乎跟不上心跳的速度,方阵里瞬间响起了同学们的欢呼,奋力摇动的旗帜和激动的呼喊迅速感染了整个方阵,于是大家都开始用最大的声音喊出快乐的心情。已经听不到音乐,也听不到解说,只有欢呼,欢呼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
  在那一刻,我们忘记了苦练多时的整齐划一,只记住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如今,祖国已迎来六十岁华诞,而我们也将步入而立之年。但是在这一段回忆面前,时光荏苒的感慨却不再。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在网上看到那时我们雀跃的身影和幸福的呼喊,还依然有当时的激动和快乐。
  亲爱的祖国,就让我们陪伴着您,永远这样年轻快乐!
  
  小木
  
  每当看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时候,我会忍不住跟身边的人讲:“我曾经看过最美丽的烟花。”
  1999年的北京,那时我大二,在北京师范大学。我们98级学生经过训练、彩排,最后与北大清华和人大组成教育方阵,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50万人游行。对我而言,中国的第50个国庆节,并不仅仅意味着特殊的某一天,那是和一群人共同走过的一段日子。
  为了参加国庆游行方队,我们经受了十分枯燥和劳累的训练。训练从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5月的新生军训时,就开始了。临近军训结束的某一天上午,突然部队军官把我们整个98级集合在一块空地上,拿着扩音器指挥我们齐步走。
  地乃不毛之地,黑压压一片人移过,就扬起一片尘土。五月天的昌平,太阳已经开始肆虐。一遍又一遍的齐步走,向后转,齐步走,向后转,向前向右看齐……令人不解又不耐。那天我正感冒,头晕伴着头疼,感冒药片的后果就是让我更多了几分无奈。那时,我并不清楚我们此番举动目的和意义何在。只是和大家一样忍受着。训练我们的教官大概也同样在忍受着我们的无序混乱。
  第二年的暑假,因为训练,参加国庆游行的很多大一外地新生都没有回乡探亲。 第一次彩排是在夜里。我们身着胸口印有“北京师范大学”红字的白T恤和绿色迷彩裤,凌晨12点在操场依令集合,坐上专门的公交大巴前往天安门和其他队伍汇合彩排。
  第一次彩排结束的场景至今心有余悸。因为通过天安门的时间是按秒计算,彩排之前,领队一再强调:“为了保证后面队伍能在准确时间经过,大学生方阵通过天安门后,需要马上跑步前进。”我们顿感不安,仿佛马上要百米冲刺。那时是夜里2点左右,大家年纪尚小,都来自不同城市,并不熟悉北京,而且周围同伴衣着类似,一旦跑散,夜色中根本难以分辨自己的队伍。
  果不其然。紧张兮兮地走过天安门,领队一声“快跑”,队伍瞬间乱作一团,蜂拥向前。跑过长安街,拐入西单附近的停车场,才发现比跑步更恐怖的争情出现了:
  面前停着上百辆几乎一模一样的大型公交车,而我要在其中找到搭载自己来到这里的那一辆……
  那巷子里没有灯,是如此的黑,每辆车窗上贴着白纸黑字的简陋编号,只能借助依稀星光才能辨认出来。周围每个人都匆忙奔寻。混杂在一群陌生人里,我终于战战兢兢犹犹豫豫登上一辆车,还好,看到了同队隐约熟悉的脸庞。心总算落在了肚子里。
  第三次彩排的那个凌晨,我们停留于天安门附近的一条街上待命。路灯昏黄,大家三三两两席地而坐,夜风清凉。等待的时间有些漫长。忽然两声礼炮的巨响,缤纷绚丽的礼花刹那绽放,铺满了我们头顶的整个夜空。我们都禁不住跳起来,仰望,惊呼,赞叹!礼炮阵阵,这一片礼花将逝未逝,那一片又倏地闪现,如此华彩,如此美丽,倒映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我们像一群小孩子仰着脑袋跳着叫着,手指着手拍着,如痴如醉……就像在苦行日久的旅途上,第一次真心诚意地感觉到不虚此行了一般。
  那一幕场景,在经历了之前一次次枯燥甚至被惊吓的彩排之后,仿佛变得格外明亮,格外让人喜悦,几乎凌驾于最激动人心的国庆大典的正式游行。以至后来,每当看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时候,我会忍不住跟身边的人讲:“我曾经看过最美丽的烟花。”
  转眼十年走过,当年游行学生方阵中的同学们,如今散落在各行各业,多已成家立业。已然记不清游行队伍里左右前后的面容,游行时的紧张和兴奋也已渐渐淡忘。只是那一片美丽绚烂的夜空,在脑海里一直清晰。那是一段无比年轻、青春正好的岁月。那是我们一群人共同走过的1999。
其他文献
萧条时,我们播下什么种子  温志宏
嘻唰唰是几年前我在一个酒局上认识的。他在医院搞后勤,跟我们这帮写字的人本来不搭界,但据说读了几本书,喜欢文学,于是加入进来。  第一次接他电话是在喝完酒的第二天。嘻唰唰说:“给你推荐一个偏方,可以治你姐夫的病。”我想了好半天,才想起昨晚聚会时,顺嘴说我姐夫得了糖尿病。虽然那个偏方早就知道,但我还是千恩万谢。  半年后的一天早晨,刚睁开眼,嘻唰唰的电话就到了:“哥们,祝你生日快乐!”感谢之后有点犹疑
六月的北京,气温渐高,已明显有了炎夏的意思。  信步走过鼓楼的繁华小街,轻轻扣开一个挂有“四合院文物保护”牌匾的小门,缓步轻移,走进月洞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荷叶卧波,喷泉吐幽,一切都充满了禅意。在这花木扶疏、鸟儿鸣翠的静雅之处,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肖武男先生。    深植信仰——“我们不能对文化做出放弃之举”    话题自然从佛教创始及东渐至中国开始。谙熟佛教历史和传承沿革的
美国总统拜登准备效仿小罗斯福大手笔支出,而这是后者在二战前一直避免做的事情。这有可能引发上世纪70年代让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功败垂成”的那种通货膨胀。  自今年1月以来,拜登政府已支出或承诺支出1.9万亿美元用于直接的新冠救济,2.7万亿美元用于投资和商业支持,1.8万亿美元用于福利和教育。这些加起来有6.4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近30%。  支出将主要通过美联储购买债券来融资,隨后还将增税。但
我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更名中国地质大学,编者加),后留校被分配在普通地质教研室,虽然与王鸿祯老师同属一个系,有段时间也曾与王老师住楼上楼下,但那时很少来往,接触也不多。在我们学生眼里,王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说话很少,很严肃的一位学者。我真正接触和深入了解他是从1973年编制《亚洲地质图》开始的,《亚洲地质图》一书的出版延续到19
ECFA作为框架协议签署之后,摆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复杂挑战依旧不少。比如ECFA能否顺利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框架协议之后各类细节谈判将旷日持久,台湾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商签FTA的议程或许也会很快提上日程。    2010年7月10日—11日,主题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  此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召开的时间有其特殊性。就在十几天前,6月29日下午,从
美国的战略家发现,只有美元能够挽超级大国的地位于既倒,其途径就是让美元像“水漫金山”一样,淹没所有对手,而首当其冲的是中国。    国际货币的价值开始左右全球政治。  在货币问题上,中国的汇率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界的主要议题,还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近期年会和各国央行当局的讨论焦点。  所谓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实质是美元需要对新兴市场货币贬值,而美国碍于千夫所指,立志胁迫中国上调人民币汇率。据说,中国
中国报道:您的新书《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首次对两岸故宫文物藏品进行梳理,并向社会公布,能否谈谈这部书的创作背景?  郑欣淼:背景就是近年来故宫学的研究,“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都是故宫学的研究对象。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两岸同胞对彼此了解不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展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宫,让人们对故宫的藏品有一个全面了解。故宫藏品是两岸故宫继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也折射出
厚道载礼,慎思致远。 “用爱心和品牌锻造企业”——这是北京桑子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这家致力于将栖居文化与皇家文脉的瑰玮气度融为一体,专注于“治礼”蚕丝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正以公益事业爱心和产品独特形象,成为市场新亮点。 北京桑子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著名桑葚之乡大别山主麓英山境内建有占地1000公顷、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床套的生产基地。企业先后推出的尚桑子丝贡被、龙寝恒玉养身枕、御品浴
1973年3月,美军战机在北越上空投放炸弹  1948年6月28日,在二战后美英法占领区所合并的西柏林市上空,掠过一架又一架满载生活物资的美军运输机。这些西柏林儿童口中的“糖果轰炸机”,将土地上数以百万计德国民众所需的食物、药品、煤炭空投下来,撒向这片完全位于苏联控制之东德境内的飞地。  从18世纪初就拥有首都身份的柏林,二战结束后由美英法和苏联划分为东、西两块接管。1945年2月签订的《雅尔塔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