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大多归结为教材不符合学生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分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内容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条件问题,以及学生个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教师就要特别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故此,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精心准备好每次课,与学生建立友好地关系,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兴趣教学。
一、精心备课,改变教师形象
教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练,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根据教材情况可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耐心指导,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二、组织教法得当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如,我在给高中生教排球的过程中,调查反映,虽然有的高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排球,但是排球基础不牢。因此我在授课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教会他们垫球,他们就会想学传球,进攻等。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学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学生要考试就会努力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一定的目标后,他对排球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三、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的工具,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的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地改进。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还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教学管理的艺术性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克鲁普斯卡娅说:“光爱还是不够的,必须善于爱。”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管理的艺术性,一旦出现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要如何主动、积极、巧妙地加以解决或化解,使师生关系始终处在融洽或趋于融洽的格局之中。
体育教学常受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出现,到头来不仅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记得有一次让学生自主学练的课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正在吃棒冰、口香糖等。原来他们趁笔者不注意,偷偷地到小店买的。当笔者集合队伍时,有些同学已吃完了,有些同学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笔者说:“同学们,上课能吃东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只见正在吃棒冰的同学慌忙把东西放在口袋里,正在吃口香糖的同学嘴巴也停止了嚼动。“可我看见有些同学吃东西呀,能勇敢地承认吗?”笔者用期待而又真诚的眼光看着全班同学,几个同学先后地举起了手。“好,敢作敢当,是个男子汉,我佩服,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掌声随即响起。“我还知道有些同学快撑不住了,因为棒冰还在裤袋里呀,快拿出来吃吧,毕竟是用钱买的呀。”有些同学如释重负,拿出棒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全班同学都乐开了怀。“同学们,下不为例哦,下课!”自从这一次后,再也没有出现在课堂上吃东西的现象,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
【参考文献】
[1]刘红. 外国元首的体育情结[J]. 体坛纵横,1997(6).
[2]张耀祠,毛卓. 游泳池内外的毛泽东[J]. 体育文化月刊,1999(1).
[3]曾有情. 足球与战争[J]. 体育文化月刊,1999(11).
一、精心备课,改变教师形象
教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练,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根据教材情况可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耐心指导,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二、组织教法得当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如,我在给高中生教排球的过程中,调查反映,虽然有的高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排球,但是排球基础不牢。因此我在授课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教会他们垫球,他们就会想学传球,进攻等。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学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学生要考试就会努力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一定的目标后,他对排球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三、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的工具,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的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地改进。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还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教学管理的艺术性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克鲁普斯卡娅说:“光爱还是不够的,必须善于爱。”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管理的艺术性,一旦出现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要如何主动、积极、巧妙地加以解决或化解,使师生关系始终处在融洽或趋于融洽的格局之中。
体育教学常受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出现,到头来不仅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记得有一次让学生自主学练的课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正在吃棒冰、口香糖等。原来他们趁笔者不注意,偷偷地到小店买的。当笔者集合队伍时,有些同学已吃完了,有些同学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笔者说:“同学们,上课能吃东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只见正在吃棒冰的同学慌忙把东西放在口袋里,正在吃口香糖的同学嘴巴也停止了嚼动。“可我看见有些同学吃东西呀,能勇敢地承认吗?”笔者用期待而又真诚的眼光看着全班同学,几个同学先后地举起了手。“好,敢作敢当,是个男子汉,我佩服,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掌声随即响起。“我还知道有些同学快撑不住了,因为棒冰还在裤袋里呀,快拿出来吃吧,毕竟是用钱买的呀。”有些同学如释重负,拿出棒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全班同学都乐开了怀。“同学们,下不为例哦,下课!”自从这一次后,再也没有出现在课堂上吃东西的现象,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
【参考文献】
[1]刘红. 外国元首的体育情结[J]. 体坛纵横,1997(6).
[2]张耀祠,毛卓. 游泳池内外的毛泽东[J]. 体育文化月刊,1999(1).
[3]曾有情. 足球与战争[J]. 体育文化月刊,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