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协税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案房屋是拆迁安置所得,系7人共有。经查因当时拆迁的房屋是7人共有,所以安置的房屋根据安置协议也登记为7人共有,现登记的7人均已经死亡。但生前7人有约定,安置房屋归其中1人所有,同时另外6人把他们的共有权证都交给了此人,此房也由这个人一直居住到去世。现在从法院判决书内容看,法院认可了生前7人的约定和这个人的遗嘱,判决结果为该房归另外二人继承,现此二人持该生效判决书,同时持法院出具的调解书,其中1人不要产权直接由另一个人付钱给他,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要求直接登记到1人名下,请问该如何办理?
  按法院意见办。
  直接登记到1人名下?
  应该是先办转移登记,后办赠与登记。
  依据生效法律文书,两个人已经取得物权了,两个人其中一人将自己的份额转让给另外一方转移登记。
  可以先办二人继承,再办部分产权交易,也可以合并办。
  有法律文书,按文书权利人直接登记。
  可以合并办理,但是涉税,程序上不能错。
  增加个问题,对于生效法律文书中附条件,比如房屋归原告所有,由原告支付款项给被告,或文书中明确先后,登记时如何审查?
  这就是给付条款的问题,要看调解书的具体内容,如果有需要配合协助的内容,那就必须共同申请。
  双方到场问题就解决了吧。
  这个倒不一定,要看调解书的具体内容了。
  税务说6个人给1个人是转让得先交税,需买卖双方共同来申请,法院没说相关当事人不用来申请。其中一个继承人是侄子,侄子不是法律上的继承人,根据判决内容,是根据遗嘱得到的份额,所以实际为遗赠得交税。现在其中一个人把自己的份额转让给另外一个人,还得交税。
  税收上的问题交税务,登记合并没问题,因为依据生效法律文书。
  我也这么认为,现二人持法院生效文书,可单方申请登记,直接登记到二人名下,但是税收说办不下去。
  法院强制过户可以忽略税务,但持有效文书申请过户,不能忽略税务吧。
  强制过户,涉及产权权属变更,都得完税,如何能忽略税务?
  强制过户的话,税务实在核不了可以后置。
  税务部门也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让当事人交两次税,为什么非要申请书?
  依嘱托和依申请分别处理。
  税务上是没有错,但是必须要登记部门的申请书是错误的,太教条了。
  所谓税收公平,应该包括执行标准的普遍一致。
  点评
  张晶
  常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契税法》第10条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1、12条,都規定了不动产登记部门有协税的义务。《民法典》第229-231条规定了特殊情况不经登记也产生物权效力。依据生效法律文书登记属于嘱托登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凸显登记簿的物权记载效力,是否缴纳相关税种,都不影响物权效力。嘱托登记并非不动产登记部门的主动行为,在记载到登记簿后,将未纳税情况告知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追缴即可。如果其中还含有申请人的出售等主动行为,则必须先缴纳税费后方可登记。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凸显了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学情分析连续体是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探讨了单元整体教学中学情分析连续体的实践思路:单元教学前确定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学科能力,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和实施路径;单元教学中分析学习状态———观察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课堂学习效果;单元教学后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单元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成效,规划教学改进方案途径。
全屋智能和智慧社区是基于住宅空间智慧化的两大核心场景。近年来,不论是地产商、物业这样的管理型企业,还是智能硬件、互联网企业、传统的零售、金融、服务等外部供应商企业,都在争夺智慧社区和全屋智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