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形成学生的科学观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er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学科德育从内容挖掘到过程实施都有其特点。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往往是以隐含状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内容,有效挖掘过程中的寓德因素,提升物理学科的寓德实效性。
  明确物理学科的寓德内容
  物理学科的寓德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学习,明确物理学科的寓德内容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论。
  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及当代的物理学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科学家爱国敬业的事例、关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科学态度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要充分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同时,物理学科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大胆质疑的习惯、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精心挖掘实施过程中的寓德因素
  在物理学科德育实施过程中,要把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坦诚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唤醒潜能。
  1.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创设具有探究力度、可望可及的问题情境。
  如在《形形色色的开关》一课,先以三星堆“千里眼”雕塑阐释人类对发达的感觉器官的渴望,然后展示哈博望远镜和夜视镜图片,指出现在已经实现古人的梦想,这一切全都依赖于科技的发展。通过引入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体验
  实验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形成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的重要过程。
  如在《形形色色的开关》的教学中,教师分组,让学生利用由“传感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电源部分”组成的传感器实验电路体验各种传感元件对电路的控制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无论是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案的制定、实验数据的处理,还是最终知识的形成,都应该由学生通过探究来实现,德育内容也应该融入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则应通过“课前热身”“想一想”“温馨提示”“探究指导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调控,这样既可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在《电功率》一节的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灯的亮度不同”的现象,由此提出了“灯的亮度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探究的思路。
  合理运用德育资源,提升寓德效果
  选取恰当的德育资源并合理运用,是达成德育目标的关键。对于寓德资源的选取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体验,将德育有机地融入知识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方法、融入德育。教师要将凝结于物理知识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家的探索历程,树立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生观。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接受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用正确思想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改造错误的倾向。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认识亚里士多德思维的局限性”“体会伽利略的实验 推理的研究方法”“再现牛顿深入研究前人经验提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历程”等环节,感受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曲折性。
  总之,在物理学科德育的实施中,要把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准寓德内容的发力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无痕地融于物理学科教学中。
  ■ 编辑 付江泓 李刚刚 ■
其他文献
为认真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教育综合改革,东城区积极推动“研修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合作办学,打造一支思想作风端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东城区建立了区教师研修中心与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区教育研修学院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两个研修合作办学项目。研修员直接到一线教师岗位教课,在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水平与学生
1992年,宋京艳从首都师范大学(当时的校名是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成为丰台二中的一名语文老师,直到现在,她依然在这所学校,依然是一名语文老师,最高的职务是丰台二中的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这样的陈述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认为宋老师不是有追求的人。事实恰恰相反。“人如果没有了追求,就像是船舶没有了航向,永远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因为只有有了追求,努力才会有目标;有了追求,奋斗才会有方向;有了
人类的第一目的是生存,依靠理性推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全面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作为承担社会公民基本素养培养的中学,我们必须追问:面对已经严重失衡的重理工(或科技)轻人文的教育倾向,回归到生命与教育的根本的、具有明见性的源初状态,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北京市丰台二中要培养的是“拥有强健的体魄,拥有仁、识、知三者兼备的心灵,永远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仁”就是“关爱他人”,因为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留美教育学硕士。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阶段性工作,是学校从一般走向优秀的过程。学校品牌建设一般为三种途径:一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进行品牌建设,形成
我的师父曾经跟我说过:“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察言观色,把工作做细。”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班主任,我不断反思教育的精彩与失败之处,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我都用心推敲,努力做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  开学伊始,我和学生就培养一种习惯,即“日省吾身”,虽然每天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扬长避短,惩“非”扬“是”,但形式多样,有时是文字交流,有时是一对一的谈话,有时是主题班会交流。针对班内出现的问题,师
寻找飞翔的轨迹(二)  优秀从信念开始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即使当今在各自领域内叱咤风云的名师,也必然经历过“菜鸟”的岁月。只是,他们在“菜鸟”时代就明确了自己的信念,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畏艰辛,不惧险阻,不怕繁琐、枯燥、孤独,日复一日,坚持行进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2013—2014学年,本刊连续报道了12位优秀教师。他们有的来自中学,和青少年打交道;有的来自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幸福是人的高级追求。幸福是人的各种追求实现的综合性体验。幸福的追求伴随人一生,并不断改变;幸福的追求与生俱来,又不断发展;幸福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呼吁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象生动地阐明从小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陆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区情、校情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生活的途径与方法。本期呈现的是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通过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做法。
生活是语文之源。学习语文就是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评判生活、创造生活,即使这些内容不是语文教育所能全部承担的,至少也是语文教学所不可回避或绕开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贯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主张“将写作的触角伸向生活”,教学实践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评判社会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总有教师抱怨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不会立意,甚至是编造情节,究其原因
2012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批准海淀区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主题为“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这是海淀区以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区34所第一批试点学校中,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简称“集团”)作为唯一一所学前教育阶段的机构代表,以申报的“中美耶鲁早期教育实验幼儿园项目”为依托,探索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国际化研究。     项目概况  “中美耶鲁早期教育实验幼儿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