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是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永恒的追求。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抓紧抓好。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为根本要求,以“评价激励、文化引领、体验感悟、家校联动”为基本路径,以“重认知、重导行、重矫正”为基本方法,深入推进养成教育,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校长推动、德育牵头、全员参与、家长配合”的推进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评估手册”为抓手,激发习惯养成的内在动力
(一)分层细化,明确要求。
我校从上世纪90年代就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了《红旗小学行为规范评估手册》,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三次修订,每学年开始,每班在首次班队活动时温习上年的行为规范要求,学习本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的要求。每个年级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如此训练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学生易于达成。教师依据规范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严要求,抓训练,学生根据规范的要求,实现自我规范、监督。
(二)分层评价,激发动力。
1.学校依据学生平常表现,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月月、周周提出规范教育主题,张贴在墙栏上的“每周温馨提示”中。
平常的日常行为规范,涉及到早读、午休、礼仪、路队、课间、卫生、班务等,每日由校园小民警进行日日监督、评比,每周评选出学校的周“五星班级”。
2.学校依据校本规范《红旗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在每月25日班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达标的评估会上,学生先自评,打出等第,填入自评栏,然后再由班级评出等第,填入班评栏。诞生出每月学校的“红旗之星”和学期的“三好学生”、“规范之星” 、“优秀少先队干部”。
3.学校在每月28号对班级学生行为日常规范进行学校考核,评选月优质工作的班主任。德育处每日对学生课间的活动规范进行巡视、引导、评价、考核;教导处每日就学习习惯进行巡视、评价、考核;结合每月的考核,评比出校级“模范班”、“文明班”。
(三)强化矫正,知行统一。
班级矫正:学校班队活动开展规范主题特色活动,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矫正;
日常矫正:每周学校提出养成教育的重点,每天一评,每天一反馈公示,每周总结评比,评出全校的“五星班级”。
教学矫正:学校每一位任课教师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矫正,开展“特殊学生案例分析会”,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并跟踪评价,直到有所进步为止。
二、以文化为纽带,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
(一)挖掘校园文化要素,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名言导行一直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一进校门,抬头便看见四条指导学生做人的名言。德育处每周向学生输送2-3条做人、学习或习惯方面的名言,要求人人熟记、熟背,归纳编辑成校本教材《春雨集》。学校开展“我对规范的认识”的活动,让学生以精练的语言把自己的认识概括出来,全校范围内进行评奖,德育处将获奖的学生感悟汇编成红旗小学“童言稚语话规范”的“红旗学生名言”,专门辟专墙张贴,提醒学生规范于无声处。
(二)增加文化气息,拓展养成教育的文化空间。
我校将“惜时”校训置于校园最醒目处,老师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年来“惜时”二字已经渗入了师生血液,铸就了红旗小学工作高效的教师和视时间为生命的学生。
“奕秋峰”是红旗小学“扬棋类”特色的标志。学校让棋类进课堂,从学走棋的规则、布局的要求、观棋的约束、比赛的规范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助推的作用。通过校赛、市赛、省赛的锤炼,使学生摒弃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浮躁以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缺陷,养成了意志顽强、勇于拼搏、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全局、善于思考、广泛交友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浓厚养成教育的文化氛围。
10年来,学校开展了“书香伴我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并设计了《书香伴我成长》的阅读规范手册,在活动中,通过好书推荐、亲子共读、红旗小学跳蚤书市、阅读奖的评选等系列读书活动,使红旗小学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三、以活动为载体,夯实体验感悟的实践基础
(一)精心打造中队特色。
在开展节约型社会活动中,我校成立了全市首家“节水中队”。通过听专家讲节水、参观水厂、走访小区进行用水情况调研,学习节水小常识,进家庭、进小区宣讲节水方法等活动,带动了全校节水活动的开展,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让节水中队班级相传,届届相传。彰显了环保活动的效果,学校顺势而上,以节水中队辐射其他中队,出现了多个中心主题的特色班级:如:以环保为核心的“绿叶”中队、“爱鸟”中队;以规范教育为中心的“阳光”中队,以爱心为核心的“大拇指”中队、“爱心”中队等二十五个鲜活、特色的集体,百舸争流,生机勃勃。
(二)积极引导实践体验。
在周二的晨会行为习惯教育训练课上,根据学生行为习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场景“你随手扔废纸了吗?”“看见地面有纸屑你弯腰了吗?”“上下楼梯你右行礼让、慢步轻声了吗?”“便后你及时洗手了吗?”“校园里你及时向老师问好了吗?”“你们班里有无人灯吗?”“你拧紧水龙头了吗?”……周周有训练内容,蹲点行政周周检查,人人必须达标。
四、以“三位一體”为保障,凝聚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与家庭相融合。
学校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以学校的《行为规范评估手册》的要求为标准,训练学生在家规范,填在家评栏中。邀请家长为“好习惯伴我行”活动征集了一万多条建议,我们分层落实到各个年级段进行训练,并充实到《红旗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之中,有效地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学校定期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到班级做教子讲座,利用校园即时通的平台,发布学生日日进步的消息,这些个性信息让家长更乐意协助学校巩固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与社会相联系。
我校先后与尚友社区、日报社、驻镇部队开展手拉手活动,如“一日军营体验活动”、“肯德基实践活动”、“中国银行参观活动”、“京口巡警大队训练活动”等,带领学生去观摩学习他们的接待礼仪、服务规范,体会规范在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加促进了在校的规范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回校后更加恪守规范。
红旗小学经几代领导人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以基础实、习惯好、后劲足、有特长而享誉全市。■
一、以“评估手册”为抓手,激发习惯养成的内在动力
(一)分层细化,明确要求。
我校从上世纪90年代就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了《红旗小学行为规范评估手册》,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三次修订,每学年开始,每班在首次班队活动时温习上年的行为规范要求,学习本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的要求。每个年级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如此训练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学生易于达成。教师依据规范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严要求,抓训练,学生根据规范的要求,实现自我规范、监督。
(二)分层评价,激发动力。
1.学校依据学生平常表现,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月月、周周提出规范教育主题,张贴在墙栏上的“每周温馨提示”中。
平常的日常行为规范,涉及到早读、午休、礼仪、路队、课间、卫生、班务等,每日由校园小民警进行日日监督、评比,每周评选出学校的周“五星班级”。
2.学校依据校本规范《红旗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在每月25日班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达标的评估会上,学生先自评,打出等第,填入自评栏,然后再由班级评出等第,填入班评栏。诞生出每月学校的“红旗之星”和学期的“三好学生”、“规范之星” 、“优秀少先队干部”。
3.学校在每月28号对班级学生行为日常规范进行学校考核,评选月优质工作的班主任。德育处每日对学生课间的活动规范进行巡视、引导、评价、考核;教导处每日就学习习惯进行巡视、评价、考核;结合每月的考核,评比出校级“模范班”、“文明班”。
(三)强化矫正,知行统一。
班级矫正:学校班队活动开展规范主题特色活动,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矫正;
日常矫正:每周学校提出养成教育的重点,每天一评,每天一反馈公示,每周总结评比,评出全校的“五星班级”。
教学矫正:学校每一位任课教师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矫正,开展“特殊学生案例分析会”,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并跟踪评价,直到有所进步为止。
二、以文化为纽带,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
(一)挖掘校园文化要素,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名言导行一直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一进校门,抬头便看见四条指导学生做人的名言。德育处每周向学生输送2-3条做人、学习或习惯方面的名言,要求人人熟记、熟背,归纳编辑成校本教材《春雨集》。学校开展“我对规范的认识”的活动,让学生以精练的语言把自己的认识概括出来,全校范围内进行评奖,德育处将获奖的学生感悟汇编成红旗小学“童言稚语话规范”的“红旗学生名言”,专门辟专墙张贴,提醒学生规范于无声处。
(二)增加文化气息,拓展养成教育的文化空间。
我校将“惜时”校训置于校园最醒目处,老师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年来“惜时”二字已经渗入了师生血液,铸就了红旗小学工作高效的教师和视时间为生命的学生。
“奕秋峰”是红旗小学“扬棋类”特色的标志。学校让棋类进课堂,从学走棋的规则、布局的要求、观棋的约束、比赛的规范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助推的作用。通过校赛、市赛、省赛的锤炼,使学生摒弃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浮躁以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缺陷,养成了意志顽强、勇于拼搏、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全局、善于思考、广泛交友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浓厚养成教育的文化氛围。
10年来,学校开展了“书香伴我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并设计了《书香伴我成长》的阅读规范手册,在活动中,通过好书推荐、亲子共读、红旗小学跳蚤书市、阅读奖的评选等系列读书活动,使红旗小学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三、以活动为载体,夯实体验感悟的实践基础
(一)精心打造中队特色。
在开展节约型社会活动中,我校成立了全市首家“节水中队”。通过听专家讲节水、参观水厂、走访小区进行用水情况调研,学习节水小常识,进家庭、进小区宣讲节水方法等活动,带动了全校节水活动的开展,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让节水中队班级相传,届届相传。彰显了环保活动的效果,学校顺势而上,以节水中队辐射其他中队,出现了多个中心主题的特色班级:如:以环保为核心的“绿叶”中队、“爱鸟”中队;以规范教育为中心的“阳光”中队,以爱心为核心的“大拇指”中队、“爱心”中队等二十五个鲜活、特色的集体,百舸争流,生机勃勃。
(二)积极引导实践体验。
在周二的晨会行为习惯教育训练课上,根据学生行为习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场景“你随手扔废纸了吗?”“看见地面有纸屑你弯腰了吗?”“上下楼梯你右行礼让、慢步轻声了吗?”“便后你及时洗手了吗?”“校园里你及时向老师问好了吗?”“你们班里有无人灯吗?”“你拧紧水龙头了吗?”……周周有训练内容,蹲点行政周周检查,人人必须达标。
四、以“三位一體”为保障,凝聚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
(一)与家庭相融合。
学校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以学校的《行为规范评估手册》的要求为标准,训练学生在家规范,填在家评栏中。邀请家长为“好习惯伴我行”活动征集了一万多条建议,我们分层落实到各个年级段进行训练,并充实到《红旗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之中,有效地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学校定期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到班级做教子讲座,利用校园即时通的平台,发布学生日日进步的消息,这些个性信息让家长更乐意协助学校巩固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与社会相联系。
我校先后与尚友社区、日报社、驻镇部队开展手拉手活动,如“一日军营体验活动”、“肯德基实践活动”、“中国银行参观活动”、“京口巡警大队训练活动”等,带领学生去观摩学习他们的接待礼仪、服务规范,体会规范在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加促进了在校的规范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回校后更加恪守规范。
红旗小学经几代领导人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以基础实、习惯好、后劲足、有特长而享誉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