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 对54例症状性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一体化钢板融合器置入术.术后行日本脊柱学会(JOA)评分,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随访12~79个月,甲均53.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椎间隙高度和脊柱前凸已恢复,无器械断裂、远期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1例急性椎间盘突出脊髓部分损伤患者和3例症状严重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术后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6.1分,术后改善率为86.7%,融合率100%. 结论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其生物力学优势,是颈椎前路融合固定一项可靠的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32P-玻璃微球(32P-GMS)间质给药后体内生物学分布与代谢.方法 120只小鼠分别经肝脏或肌肉注射32P-GMS,每只(1.80±0.05)MBq/50μl,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血及脏器计算每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阶段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地形图特点,寻找反应其临床病情变化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方法 共62例104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42只眼、临床期42只眼、可疑后圆锥角
目的 研究距骨颈骨折的治疗. 方法 1988年10月-2004年6月,按改良Haw-kins法对66例距骨颈骨折患者分型:Ⅰ型14例,行石膏外固定;Ⅱ型34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
目的分析高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及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择直接行PCI治疗STEMI患者121例,75岁以上47例为高龄组,同期60~7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肝脏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胚胎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旨在探讨BA肝脏纤维化等系列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经手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和术中瘤旁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RGF-C)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作为胃癌临床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8例,分别取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差别,为探讨有效的易损斑块检测方法提供证据.方法 入选2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围产期处理措施。方法:对1993年3月~2007年6月期间2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及分娩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
[目的] 探讨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截止于2007年9月利用Suture Button装置固定的下胫腓联合急、慢性损伤的13例病人进行连续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