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尼莫地平对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置换脑脊液,椎管内注射尿激酶,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产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对照组产生4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研究组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治疗整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疗过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减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改善预后成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51-03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并且多发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包含癫痫、再出血、脑积水以及脑血管痉挛等[1]。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与残疾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中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键[2]。尼莫地平是属于钙拮抗剂,具有轻度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缺血性疾病。本文对于治疗期间应用尼莫地平对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起到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9.2±8.5)岁;动脉瘤患者42例,非动脉瘤患者14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0.0±8.2)岁;动脉瘤患者44例,非动脉瘤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活动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诊断,得到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提供临床常规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做好预防与治疗脑水肿工作,腰穿成功之后首先测试颅内压,慢慢放出脑脊液,每次放出大概5 mL,之后按照1~2 mL/min速度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置换脑脊液,10 mL/次,一共置换脑脊液150 mL,椎管内注射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1~2)×104 U,依照出血量大小选择不同剂量,治疗2周评价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尼莫地平(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國药准字H20044738),选择4~8 mg尼莫地平混合500 mL 0.9%氯化钠溶液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周评价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对两个组别患者用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做出系统性的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与相关身体数据,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级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意识改善达到2级以上,头痛与呕吐等表现完全消失,脑膜刺激征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脑脊液检测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显效;患者的意识改善达到Ⅰ级,头痛与呕吐等表现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抵抗不明显,脑脊液和压力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有效;患者的意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没有任何好转,代表无效[3]。(2)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出现波动或进行性加重,患者的意识从清醒转化成嗜睡或昏迷,患者产生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表现体征,患者产生颅内压升高表现,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出血,患者具备上述情况之一,可以诊断成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3)根据医院自制治疗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整体治疗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得分和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施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研究组中未产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对照组中4例患者在病程时间第5天至第7天出现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治疗中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含轻微头痛1例,头昏1例,发热感1例,面部潮红2例,未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对照组中产生头晕1例,发热1例,头痛2例,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于治疗整体满意度评分为(92.61±3.20)分,高于对照组的(79.51±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1,P<0.05)。
3 讨论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属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0%~90%。近几年来,由于动脉瘤手术技术以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再出血问题已经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脑血管痉挛引发人体脑组织缺血、大量钾离子产生外流、钠离子产生内流,导致组织膜电位降低,出现去极化,引发钙离子电压依赖性通道产生开放,大量钙离子内流,对细胞质与蛋白质代谢造成破坏,从而引发细胞肿胀变性并且坏死。钙离子超负荷不仅会出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障碍,还会降低酶活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出现血管源性水肿,使脑组织缺血与缺氧现象加重,继发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属于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5]。为患者提供尼莫地平注射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出现,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产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情况对比差异明显,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尼莫地平表现为脂溶性,十分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地作用到脑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阻止钙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下降,保持血脑屏障通透性下降,缓解线粒体损害,减轻脑水肿表现,对于颅内儿茶酚胺引發的脑血管痉挛现象产生拮抗,降低大分子物质渗出,降低水分进入到大脑实质,进一步缓解水肿[6]。由此可见,能够在常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之上及早开展尼莫地平注射治疗,可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综上所述,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应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林裕,代永庆,杨志波,等.脑血疏联合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70-73.
[2]郭星星,杨桦.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68-170.
[3]陈博文,苏飞,冉继朋,等.利多卡因对大鼠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35(6):641-645.
[4]向兴刚,周益凡,林琳,等.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332-1335.
[5]朱登超,孔盼盼,连自闯.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合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93-194.
[6]陈健龙,彭浩,张茂,等.红细胞输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9,40(6):830-833.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51-03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并且多发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包含癫痫、再出血、脑积水以及脑血管痉挛等[1]。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与残疾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中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键[2]。尼莫地平是属于钙拮抗剂,具有轻度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缺血性疾病。本文对于治疗期间应用尼莫地平对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起到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9.2±8.5)岁;动脉瘤患者42例,非动脉瘤患者14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0.0±8.2)岁;动脉瘤患者44例,非动脉瘤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活动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诊断,得到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提供临床常规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做好预防与治疗脑水肿工作,腰穿成功之后首先测试颅内压,慢慢放出脑脊液,每次放出大概5 mL,之后按照1~2 mL/min速度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置换脑脊液,10 mL/次,一共置换脑脊液150 mL,椎管内注射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1~2)×104 U,依照出血量大小选择不同剂量,治疗2周评价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尼莫地平(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國药准字H20044738),选择4~8 mg尼莫地平混合500 mL 0.9%氯化钠溶液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2周评价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对两个组别患者用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做出系统性的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与相关身体数据,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级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意识改善达到2级以上,头痛与呕吐等表现完全消失,脑膜刺激征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脑脊液检测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显效;患者的意识改善达到Ⅰ级,头痛与呕吐等表现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抵抗不明显,脑脊液和压力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有效;患者的意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没有任何好转,代表无效[3]。(2)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出现波动或进行性加重,患者的意识从清醒转化成嗜睡或昏迷,患者产生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表现体征,患者产生颅内压升高表现,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出血,患者具备上述情况之一,可以诊断成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3)根据医院自制治疗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整体治疗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得分和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施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研究组中未产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对照组中4例患者在病程时间第5天至第7天出现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治疗中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含轻微头痛1例,头昏1例,发热感1例,面部潮红2例,未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对照组中产生头晕1例,发热1例,头痛2例,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于治疗整体满意度评分为(92.61±3.20)分,高于对照组的(79.51±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1,P<0.05)。
3 讨论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属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0%~90%。近几年来,由于动脉瘤手术技术以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再出血问题已经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脑血管痉挛引发人体脑组织缺血、大量钾离子产生外流、钠离子产生内流,导致组织膜电位降低,出现去极化,引发钙离子电压依赖性通道产生开放,大量钙离子内流,对细胞质与蛋白质代谢造成破坏,从而引发细胞肿胀变性并且坏死。钙离子超负荷不仅会出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障碍,还会降低酶活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出现血管源性水肿,使脑组织缺血与缺氧现象加重,继发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属于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5]。为患者提供尼莫地平注射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出现,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产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情况对比差异明显,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尼莫地平表现为脂溶性,十分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地作用到脑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阻止钙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下降,保持血脑屏障通透性下降,缓解线粒体损害,减轻脑水肿表现,对于颅内儿茶酚胺引發的脑血管痉挛现象产生拮抗,降低大分子物质渗出,降低水分进入到大脑实质,进一步缓解水肿[6]。由此可见,能够在常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之上及早开展尼莫地平注射治疗,可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综上所述,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应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林裕,代永庆,杨志波,等.脑血疏联合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70-73.
[2]郭星星,杨桦.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68-170.
[3]陈博文,苏飞,冉继朋,等.利多卡因对大鼠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35(6):641-645.
[4]向兴刚,周益凡,林琳,等.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332-1335.
[5]朱登超,孔盼盼,连自闯.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合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93-194.
[6]陈健龙,彭浩,张茂,等.红细胞输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9,40(6):83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