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A和IFN-γ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CD34-眼眶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γ干扰素(IFN-γ)对Graves眼病(GO)患者CD34-眼眶成纤维细胞(OFs)的作用,探讨GO的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5例GO患者眼眶减压术中获取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泪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消化法进行培养和传代。采用免疫磁珠富集其中的CD34- OFs。将培养的OFs分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TGF-β+10 ng/ml IL-17A组和TGF-β+100 ng/ml IL-17A组、TGF-β+1 ng/ml IFN-γ组和TGF-β+5 ng/ml IFN-γ组,在各组细胞培养液中均添加5 ng/ml TGF-β以诱导细胞发生纤维化,按照分组方法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IL-17A或IFN-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和泪腺组织来源的CD34- OFs中纤连蛋白、Ⅰ型胶原、ɑ-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和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等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在眼眶脂肪结缔组织来源的CD34- OFs中,TGF-β+100 ng/ml IL-17A组细胞中纤连蛋白、Ⅰ型胶原、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GF-β组和TGF-β+10 ng/ml IL-17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5 ng/ml IFN-γ组细胞中纤连蛋白、Ⅰ型胶原和α-SM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TGF-β组和TGF-β+1 ng/ml IFN-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泪腺组织来源的CD34- OFs中,TGF-β+100 ng/ml IL-17A组细胞中纤连蛋白、Ⅰ型胶原、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GF-β组和TGF-β+10 ng/ml IL-17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 ng/ml IFN-γ组细胞中纤连蛋白、Ⅰ型胶原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GF-β组和TGF-β+5 ng/ml IFN-γ组,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TGF-β+5 ng/ml IFN-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高质量浓度IL-17A处理可促进TGF-β诱导的CD34- OFs纤维化,而高质量浓度的IFN-γ则抑制TGF-β诱导的CD34- OFs纤维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加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双耳腹侧各制作4个增生性瘢痕模型,共8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4组:对照组、激光联合组、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单纯传统注射组,每组20个瘢痕模型。对照组不给予处理;激光联合组:首先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接着同期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激光联合多点微量注射组:先用脉冲染料激光及点阵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外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13岁;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缺损伴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0 cm×2.0 cm~4.0 cm×5.0 cm,骨缺损范围1.0~3.0 cm。切取患侧第2跖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下颌骨牵引术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50例资料,获取术前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D3)、下颌骨长度(D4)、悬雍垂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5)、舌根到咽后
目的探讨等离子光纤溶脂技术改善面部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外科治疗86例面颊和(或)下颌脂肪堆积的患者,女性74例,男性12例,年龄19~39岁,均采用波长为980 nm等离子激光,光纤直径400 μm对治疗部位进行溶脂。对比术前、术后面部形态的改变,观察面部轮廓的改善和皮肤收紧等年轻化作用。结果本组86例,术后6个月随访,80例术后脂肪堆积明显减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例眼睑缺损患者,例1男,45岁,下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全层睑缺损;例2男,84岁,复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整个上睑全层缺损。分别于腭前后纵向弧度设计并从骨膜下钝锐性分离切取3.0 cm×3.5 cm黏骨膜复合瓣,依其眼睑缺损形状修剪,移植于后层缺损区,以替代睑板、睑、球结膜。术前探寻颧眶颊侧穿支血管浅出点,设计穿支皮瓣,术中根据睑缺损程度调整其切取的长、宽度
假体乳房再造术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感染率较高,是导致再造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对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增加了临床医生对假体再造术后感染控制的难度,现对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局部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仍有不同认识,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时间缺乏共识。该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假体乳房再造术后的感染、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假体乳房再造术后
瘢痕是皮肤全层损伤后不可避免的结果,而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过程失调的产物,力学因素在决定伤口外观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瘢痕及伤口愈合中涉及的生物力学相关文献,该文就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力学因素、瘢痕的力学模型以及瘢痕中力学相关治疗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软骨脱细胞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matrix, ACM)是软骨组织工程可选支架材料之一,有望成为对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理想材料,临床应用潜力巨大。多种参数可以用来评估ACM支架的性能,包括孔隙率、孔径大小、吸水性、生物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ACM制备流程包括预处理、脱细胞、清洗、塑形等,且塑形后的ACM支架既可以保持原有的宏观形态,又可以微粒、薄片或复合支架的形态应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截骨的方法有下颌角直线截骨、多次直线截骨、弧形截骨与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角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