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书:《半路出家》
作者:刘书宏
读书笔记:抚顺读书人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刘书宏,并不是很熟,可是一看介绍,发现竟然读过他的两本书,一本是《烦恼都是自找的》还有一本《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两本书可谓风牛马不相及,可是却竟然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这就是刘书宏。
其实中国从汉朝传入佛教以后,在民间佛教是日常的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个村那个镇都有自己的小庙,都有出家的和尚,老百姓和和尚也经常打交道,就好像有算命的,有买菜的,也有出家的,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经历了文革,几乎所有的庙都被当四旧破了,所有的和尚都还俗了。直到现在才一点一点恢复,所以当我们再看到和尚的时候,都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感觉好像是不可理解,甚至比老外更像外星生命。
其实佛教能够扎根中国这么多年,说明佛教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完全陷入了金钱拜物教中,亲情,友情,爱情都纷纷沦丧,这时候就更显得佛教的珍贵,就好像是一片净土一样。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佛教的负面新闻,那么庞大,那么松散的一个组织,肯定会有个别的特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佛教就整体而言,还是远离名利,清心寡欲,互相帮助,行善积德,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好事。
很多年来,也没少看关于佛教的书,也没少去各种寺院,也接触了一些和尚,从开始的神秘,到后来的理解,感觉距离一点一点的在拉近,走进寺院就有一种亲切感,虽然还是弄不清楚佛教的经书,但是却觉得佛教并不是很遥远,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真的看破红尘,步入佛门,但是佛教的存在,就一直在提醒着我们,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人可以有不同的活法,那么反思一下,当下的你,活得快乐吗?
当年看《小和尚讲的故事》,让我了解了寺院中的生活,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和出家人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我们都差不多,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得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了。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个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享清闲去了。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类探索体能上的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责任编辑 张家瑜
作者:刘书宏
读书笔记:抚顺读书人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刘书宏,并不是很熟,可是一看介绍,发现竟然读过他的两本书,一本是《烦恼都是自找的》还有一本《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两本书可谓风牛马不相及,可是却竟然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这就是刘书宏。
其实中国从汉朝传入佛教以后,在民间佛教是日常的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个村那个镇都有自己的小庙,都有出家的和尚,老百姓和和尚也经常打交道,就好像有算命的,有买菜的,也有出家的,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经历了文革,几乎所有的庙都被当四旧破了,所有的和尚都还俗了。直到现在才一点一点恢复,所以当我们再看到和尚的时候,都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感觉好像是不可理解,甚至比老外更像外星生命。
其实佛教能够扎根中国这么多年,说明佛教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完全陷入了金钱拜物教中,亲情,友情,爱情都纷纷沦丧,这时候就更显得佛教的珍贵,就好像是一片净土一样。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佛教的负面新闻,那么庞大,那么松散的一个组织,肯定会有个别的特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佛教就整体而言,还是远离名利,清心寡欲,互相帮助,行善积德,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好事。
很多年来,也没少看关于佛教的书,也没少去各种寺院,也接触了一些和尚,从开始的神秘,到后来的理解,感觉距离一点一点的在拉近,走进寺院就有一种亲切感,虽然还是弄不清楚佛教的经书,但是却觉得佛教并不是很遥远,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真的看破红尘,步入佛门,但是佛教的存在,就一直在提醒着我们,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人可以有不同的活法,那么反思一下,当下的你,活得快乐吗?
当年看《小和尚讲的故事》,让我了解了寺院中的生活,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和出家人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我们都差不多,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得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月你就七岁了。虽然暂时可能还理解不了出家这种比较深刻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读到它也许会对你有点益处。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问,那你的孩子怎么办?作为你的父亲,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的选择和我对父亲的意义的理解有关系,我认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儿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亲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我想你一时还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在你成长的日子里,可能会听到种种的说法。在这里,我先帮你解释一下,有人会说,你老爸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出家。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的家庭有点矛盾,但没到解决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这个没关系;还有人会说,你老爸在世间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这是不对的。我的出家跟这也没关系;还有人可能会说你老爸是为了逃避,这个说法就更外行了。还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会说,你老爸躲到庙里白吃白住地享清闲去了。这些说法都很不靠谱。
我出家是很久以来的选择和考虑。
你是个男孩子,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想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种工作,有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他们不断挑战人类体质的极限,为人类探索体能上的可能;我选择出家修学,跟这类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战心灵的极限,在心灵世界里去追求尽可能地高、尽可能地远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个心灵的运动员去了。
从理论上讲,这个心灵的运动员和一个好木匠、一个好铁匠、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的钳工,以及社会上种种为大家服务的职业一样,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心灵的运动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思。
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