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扁平化组织模式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要素,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全新变化,管理扁平化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扁平化组织模式开始取代科层制管理模式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企业管理;组织模式;扁平化
  
   1.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点
  扁平化组织模式,就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高效的优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这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典型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组建组织结构;二是纵向管理层次简化;三是企业资源和权力侧重于基层;四是顾客需求驱动。因此,不难预言,扁平化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独具特色的组织创新。
   2.扁平化组织的产生和意义
  扁平化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组织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知识流动大大加速。市场的瞬息万变,机遇的转瞬即逝,时间的效率倍增,这些压力使企业组织做出快速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竟争力,而传统的多层次,,职能性,金字塔式的等级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正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文件在网上的传输也更为快捷。因此,原有组织内大量的,臃肿的富余的,中间管理层级不得不被删除,管理层的减少,组织的扁平化无疑增强了企业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组织因而变得更加柔性化,反应也更加敏捷了。组织扁平化的直接结果是企业富余人员的精简,管理成本的下降,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改善,企业效率的提高。
  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将呈指数增加,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范围。当一个组织的人数确定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的是一个金字塔的组织结构。最高决策层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层层上报,最终上达最高决策者。不但传递速度极其缓慢,而且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非常严重。顶层管理者的意图传达到底层时也会走样。而有原来的,垂直的职能部门组织结构转变为横向的,以流程为基础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了管理者向下传递信息的失真,减少了底层向上层传递信息的失真,减少了市场与客户信息的失真,更能便于管理者准确地把握市场,及时了解操作层的各种工作情况;减少了时间资源的巨大浪费,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层次的金字塔型科层组织已显得笨重,迟缓而缺乏灵活性和人情味。而扁平化组织是组织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它意味着管理重心的下移,权力的向下倾斜,管理者与员工的更加贴近,管理者与市场甚至与客户的更加贴近。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冗余人员而建立企业的纵横向都比较紧凑的扁平化结构,使得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快速,高效,从而使得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快速,高效,从而使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层次决定了管理幅度,若一个组织的总人数不变,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就少;反之,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就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的管理手段决定管理幅度的大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管理结构。一种是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多的高长式组织结构;另一种是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两种结构可以相比较。高长式组织结构,每一个管理人员下属人数少。其特点是:直接上级可以进行更加严密的监督和控制;直接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便利;容易促进直接上下级之间的个人感情。其缺点是:直接上下级之间容易形成企业难以控制的小团体;层次多,决策层和执行层相隔太远,信息传递慢,且容易失真,企业高层的监督和控制能力反而弱化;上级容易越级指挥;容员增多,管理费用高。扁平式组织结构,主管人员管理幅度宽,层次少。其优点:容易发挥下级作用;信息传达快,不容易失真;有利于决策层的控制;管理层次少,管理人员少,管理费用低,其缺点是:直接上级负担重,照顾不过来;企业有失控的危险;对管理人员要求非常高。一个企业应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根据控制能力决定,使管理跨度和层次达到平衡,以便于最底的成本去完成企业的目标。虽然各有千秋,但从用人数量,实操人员占比重和人力成本考虑。扁平式的优越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3.扁平化组织结构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扁平化组织结构本身的特征和演变过程,本质上要求其必须对传统工业企业的组织模式进行变革。近年来,适应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而出现的扁平化趋势,不仅使金字塔形的傳统组织模式正在失去效力,而且,使企业的组织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使企业管理在发生着深刻地变革。一是企业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更强调系统观念。组织结构扁平化,旨在让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系统和协作观念是贯穿扁平化组织和运作的核心概念。二是减少了中间层。面对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唯有增加管理层次才能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知识的共享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得以完成。沟通的顺畅直接导致原先承担上传下达任务的中间管理层人员人数的大大减少,带来了中层革命。三是知识的影响力并非完全来自职权,知识 ,信息,人格魅力等有时往往超越职权的影响范围,在决策和日常运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灵活指挥,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统一指挥原则经常无法实现,而灵活指挥成为企业控制过程的灵魂。五是分权,与扁平化相辅相成,分权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六是加大了控制幅度,信息化,计算机化带来的间接控制与指挥使控制幅度加大,从而也使中层革命和扁平化成为一种现实。近年来,企业管理的一大趋势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管理幅度加大,富余人员精减,人员素质提升,业务流程优化,管理重心下移,信息传递快捷,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成本下降,交易费用节约,企业效率提高。也只有这样的组织结构框架下,企业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4.进行网络化管理
  建立网络化管理,对于扁平化组织结构管理至关重要。这样可以解放基层领导统计和汇总工作。大量基础数据,应该是从传输机,存储容器,测量仪器 等设备上连机传入网络。需要人判断的数据,也应该是随着工作进程随时进入电脑,有电脑软件自动累计,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统计时间。电脑网络还可以承担繁复的数据分析的任务,只要我们输入科学的公式,电脑会自动进行数据的处理,向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数据报告。有了统计,有了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下属单位,摆到一张表里进行分析,使我们的管理幅度可以有效的加大。
  在企业扁平化的过程中,最好建立预警系统,电脑可以进行忠实的和不间断的数据分析和运转。一旦管下企业出现不正常数据,电脑会自动预警,使企业处于安全的可控状态。其实,正常运作的管下企业单位,用不着做太多的个别工作,指手划脚多了,反而是一干扰。我们只要把那些特别出色和可能出现问题的企业挑出来,下足工夫,就可以推动全局的前进。电脑可以每天,每周,每月的自动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
其他文献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进行了论述。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arious professions in construction.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房屋建都式程的质量安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质量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笔者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施工,现结合施工中的一些框架结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解决措施。   1.设计要求梁、柱的混凝土采用不同强度等级处理  柱戴面在满足杆件稳定的条件下,用提高混凝土的等级来满足抗压强度,使施工时梁、柱、板混凝土的接交处等级低的混凝土不能进入等级高的区域。  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  1.1浇筑
人类生存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腐蚀,须首先针对结构的腐蚀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就结构本身的形式及构造采取具体处理措施,以增强构件的自身防腐能力。   1.介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  介质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是指对组成其构件的常用建筑材料——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水泥、钢筋的腐蚀。  腐蚀介质可分为酸、碱、盐三大类
砌块填充墙体裂缝虽然裂缝很小,但由于影响了墙面装饰的美观,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如何做好填充墙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是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裂缝原因分析  1.1材质问题  由于轻质砌块容重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时较红砖有较大优越性,但也有其缺点,一是收缩率比粘土砖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裂缝;二是砌块受潮后出现二次收缩,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会发
混凝土裂缝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特别是商品混凝土广泛应用以来,混凝土裂缝变得越来越普遍,且越加严重,这些裂缝的存在,常常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结构产生有害的影响,严重的裂缝将会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商品混凝土由于坍落度大,用水量多,水泥用量多,砂率大,外加剂品种多,凝结时间长等因素,极易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微观构造的不同以及所受外界影响不同,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较为复杂。应
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一个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实例中的弱点,详细阐述了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施工方、监理方作为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参与方,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各方对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项要素,即施工生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各项费用开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监督、调节和控制,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部首先以施工合同价款为依据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可预见因素、工期制约因素及风险因素、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结合计划期内准备采取的增产节约措施,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我国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行业标准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25℃。”多数转换梁的施工应按大
树虫藏在树缝之中,对树说:“能借你宝地安歇,全仰仗大人的威武。这世上的人,都说我小虫是害虫,其实真是天大的冤枉呀!我区区一只小虫子,怎么能伤及树大人您呢?树生虫子,是大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就像人类身上也有细菌,但却能和谐共存,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啄木鸟却打着白衣天使旗号,打着拯救树木的的旗号,为一己之私,伤害树枝树干。树大人您可不要再被欺骗啊!”树应允。  不日,啄木鸟飞来,对大树说:“您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