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路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对不同质的人群,使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手段。思政课教学主要针对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融合传统文化是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文化;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提出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使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一个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这样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而实现民族化,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空谈。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的思政课教学,空洞的语言,单纯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厌倦和不能接受的,不仅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反而上少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上课抬头率不高,不能入耳,又如何能够入脑入心呢?又如何能够在他们的生活中起指导作用呢?又如何能够参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呢?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毛泽东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把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为实际生活里的马克思主义 ”。思政课理论教学和这个很类似。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是一套逻辑严密的抽象真理体系。但是如果不为学生所接受,那就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同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基本特征相违背的。
  融合传统文化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由青年学生的特质所决定的。
  1.融合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特征要求,理论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和出发点。这是从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一直在强调的。他们认为某些具体的论断一定是会过时的,要求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自己创立的理论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时,马克思、恩格斯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恩格斯就曾经多次批评移居美国的德国社会主义者们,把马克思主义“强加”给工人的做法,认为他们一点都不懂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成推动美国群众运动的杠杆。恩格斯指出:“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只作为一种舶来品强行移植到美国,那绝对不可能在美国生根。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作用如果要想在美国的工人运动中发挥出来,就得把自己变成 ‘彻底美国化的工人阶级政党’,用当地‘通用的语言’ ( 英语) 讲述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和欧洲多年来阶级斗争取得的经验在美国实现本土化、民族化,以有利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所了解和掌握 。”在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必须要有各国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那怎么才能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呢?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可见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特征之一。所以想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寻求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点。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2.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过去我们产生了令世界瞩目的璀璨的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就是我们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这种悠久的历史是不需要考古来证明的。我们的文字和思想传承是世界上保留最完善和最悠久的国家的。我们打开书,就可以和两千年前的古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把传统割裂,而是更好的融合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此习近平做过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从历史的角度看,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不能抛弃的,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造传统文化,有了显著成果。比如说从“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到“八荣八耻”的践行。中国从周公、孔子以来就开创了一个注重德行的观念传统,中华民族也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打开历史的长卷,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数的仁人志士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文化还要求我们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传统文化也是民族复兴的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之一,这就是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传统文化主张不断更新的。陈来教授在《孔子与当代中国》一书中指出“无论如何,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但传统不是完美的传统是延续的,但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既要经过接受,也要经过修改发展、变化、转化充满了传统传延的过程。而且传统的传延更依赖于阐释,而阐释总是反映着时代的新的变化,包含着新的发展。”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碰撞也是传统文化的焕发生命的方式。比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个理念的重新阐释与说明,就让这个词具有了深刻的哲学道理。邓小平“小康社会”江泽民的“与时俱进”都是如此。更好的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决发展中新问题,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利用。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
  3.融合传统文化,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质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思维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不同脱离实际,不能脱离传统。必须积极开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和传统文化融合的部分,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让他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的讨论中,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用生动事例来讲述道理,而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提高对学生的感染力,增强他们对理论的认同。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的例子可以用,既能印证基本原理又能够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榜样的激励。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实现这个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是我们必须要的事情。而融合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即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5.《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 25 日。
  6.《人民日报》2014 年 10 月 14 日。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51页。
  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5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75 页。
  7《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 25 日。
  8《人民日报》2014 年 10 月 14 日。
  9《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 25 日。
  作者信息:王志偉,男(1983.10-),汉族,籍贯:河北唐山,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工业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路编号:2016SZ0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方面来说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根本保证。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伟大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储尿期症状)及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排尿期症状)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段,而对于房颤的预防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
期刊
摘要:结合平菇栽培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大棚温室进行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了菇菜间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及相互影响,菇菜均可在各自适宜条件下良好生长,综合效益提高3~4倍,并且技术简单,实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棚温室;蔬菜;平菇;间作  平菇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的特点。利用大棚温室进行菇菜
高血糖的发生与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密切相关,但高血糖发生在转录水平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γ共同作用因子-1(PGC-1)是一种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γ及其核受体家族基因转录的共同作用因子[1]。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葡萄采后生物保险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特别高,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科学的制定工作计划,并严格的按照计划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使得生物保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特点,提升葡萄采后保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真正有效的改善传统保鲜技术当中存在的不足,使得葡萄销售过程中葡萄保存工作能够高效的落实。本文主要是针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许多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预防的可能性,如独居、不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疾病因素、药物、视力差、肌肉力量弱、反应时间长、平衡损伤、步态损伤、鞋、环境危险因素等。
期刊
摘要:森林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指引下,要加强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管护。植树造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不同的植树造林目标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性。森林经营管理中,也要实施管护措施,全面保护森林资源。  关键词: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护措施;  一、植树造林技术  当前我国植树造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完成了阶段化任务成就,而植树造林技术方面已然相对完善。目前
老年变性型痴呆(AD)患者神经元内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老年斑(SP)的形成及神经元的丢失为其主要病理学改变.NFT的核心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我们于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年采用离体培养海马片,经用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处理后,观察tau蛋白磷酸化的改变及其相关酶的变化,以期寻找一种适于研究的体外AD模型。
期刊
患者男性,65岁.因胸骨后闷痛20 h就诊.患者于2005年1月11日下午3时30分打字时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性、不剧烈,于深吸气时加重,同时伴发热,自测体温38.1℃.22时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未诊治.但夜间翻身或者深吸气时均可诱发上述症状发作.于1月12日上午门诊就诊行心电图检查,V1导联呈rS型或QS型,V2、V3导联呈QR型,STV1~V6抬高约0.05~0.30 mV,TV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