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言情与反特双重叙事表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热爱》是苏州福纳公司最近推出的又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新丈人电视剧,题旨体现出了国家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同时将人文与娱乐并重,在内容的表达上,擅长用商业化的娱乐形式进行叙事。《热爱》一剧就采用了言情与反特双重叙事结构的表达方式,做到了好看、有趣味性,而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关键词 《热爱》 言情 反特 叙事结构
  
  以倡导和拍摄新文人电视剧而著名的苏州福纳公司,继《红粉》、《风月·恶之花》之后,近期又推出一部27集新文人电视剧《热爱》。从题旨上看,《热爱》同前两部剧一样,仍然将人文与娱乐并重,贯穿深厚而鲜明的主旋律意识《红粉》讲叙的是“改造妓女”的故事。突出革命军人对妓女的改造线索,描写了改造过程的艰辛,使人们看到了新中国一项真正的丰功伟绩。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革命军人老韩等,接受了改造妓女的任务,也就开始了身份和人性的交搏。从鄙夷、不理解妓女到真诚帮助妓女,全片宣扬一种正气。歌颂我党在建国初期涤荡尘埃的震撼气魄,凸现出一种意识形态的正义性。其主题正像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对白所显示的那样——“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风月·恶之花》则以一个江南大家族为背景,在一个传奇般的关于“爱”的家族兴灭的故事中,描写甄好等年轻生命沉沦、新生、抗争,经受磨难洗礼而日渐成熟,在对旧我、旧家庭和旧世界双重的叛逆中觉醒,执著追求大爱的精神历程,表现了复杂的现代历史中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深入挖掘人性和正义正气精神。而《热爱》内里也是一部“红色剧作”,鲜明地体现出了国家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选择。
  《热爱》原名为《大镇反》,“大镇反”同于中共党史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开国大镇反》一书,该书通过对当年一些具体案件侦破的回顾和对群众运动场景的真实还原,再现了当年全国各地对待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声势浩大的斗争。而电视剧《热爱》虽然也讲述建国初期。人民群众与身藏暗处的特务展开的一场正邪较量,但其中贯穿的还有人们热情、人间真爱和大爱。导演范小天说:“我将用这部戏来纪念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和热情,纪念那段大起大落、无奈而又炽热澎湃的岁月。”看过该剧的人。也许都会深深地被剧中人物的“热爱”所感染。沈寒秋对新中国的热爱,苏明涛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对沈寒秋的热爱,李小圆对苏明涛的热爱……改名后的电视剧更加贴近该剧表现的主要内容,不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且也契合了主流话语表述,也迎合了当下的大众文化的欣赏趣味。这也正体现了编导们的良苦用心。
  《热爱》编导们基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将人文与娱乐并重,在内容的表达上,擅长用商业化的娱乐形式进行叙事。由此做到了好看、有趣味性,而这样往往能获得很好的收视效果。《热爱》一剧就采用了言情与反特双重叙事结构的表达方式。
  《热爱》情爱线主要围绕着沈寒秋和苏明涛、刘世昌间的爱恨情仇展开的。
  沈寒秋和苏明涛:一个单纯而有复杂背景的妓女和阳光灿烂的精神病患者间凄美的“热爱”。从烈士子孙到精神病患者,从玉女形象到风尘女子,苏有朋和韩雪在大型悬疑电视剧《热爱》中都突破原来形象,共同演绎了一段的凄美爱情。苏明涛原是一个阳光、健康的人,由于受到法西斯迫害和情感挫折而导致精神崩溃成为精神病患者,沈寒秋原是一个拥有幸福家庭和良好出身的富家女,由于“T55”的迫害被逼沦为寓妓,这样两个拥有不寻常经历的人注定了要走上一条艰辛的爱情之路。
  苏明涛对沈寒秋可谓“一见钟情”,为了沈寒秋,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拆除炸弹,失去了同志们的信任,丢掉了团支书的职务,甚至被开出了团籍,从技术员变成搬运工。可是这一腔热血的爱换来的却是沈寒秋的“冷眼”和“别恋”他人。所以,苏明涛疯了,选择性的忘记了他的最爱沈寒秋。沈寒秋对苏明涛的爱开始时是充满防备的,曾经的经历让她不敢奢望能拥有美丽的爱情,但是面对阳光灿烂的苏明涛,她不是没有心动过,只是“T55”不断的提醒着她要报仇,从而让这两个相爱的人一次次错过和伤害。直到苏明涛疯了后,看着沈寒秋对他的不离不弃和尽心尽力后,两人的爱才有了彻底的交集。就在认为爱情明朗,两人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时,一张妓女证让刚刚清醒的苏明涛走上了“爱的歧路”,而沈寒秋则选择了远走大西北。来躲避这段充满了遗憾的爱情。等到沈寒秋再次回到苏州,两人别后重逢。这份爱已经变成了“爱在心口难开”。而李小圆的牺牲和成全,才彻底解放了两个人,也给了这份爱注入了一点阳光。随着反特斗争的深入,两人的爱已经慢慢的升华为对国家和同志的“热爱”,小爱融到了大爱之中。
  沈寒秋和刘世昌:一个身负家仇的美丽女子和一个具有反社会性人格强迫症的特务问“畸形的爱”。严格来说,沈寒秋和刘世昌之间并没有“爱”,就算有,也是刘世昌单方面在扭曲心理作用下产生的。“三轮车夫”刘世昌对沈寒秋也是一见钟情,只是区别与苏明涛的阳光健康,他的出言不逊,换来了年少的沈寒秋的斥责和鄙视。而他内心的自恋、敏感不允许他被人轻视,易怒和反社会性人格让他做出了惨无人道的决定——杀了沈寒秋全家,逼迫她沦为寓妓,为的只是要她心甘情愿的臣服。“征服感”是刘世昌一直要获得的。那仅有的一点点爱意也再沈寒秋一次次的拒绝后彻底变为仇恨,甚至牵连到苏明涛身上。而他对程雅如的所作所为更加印证了他扭曲的人格和畸形的爱情。至于。沈寒秋,她一直寻找着灭门的仇人“T55”,对于刘世昌,她并没有太多的印象。而两人之间一次次的交锋,也是以对立面展开的,所以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男人对她抱有的态度和爱恋,也更谈不上回应了。唯一的一次“投怀送抱”也只是为了拯救苏明涛的无奈之举,而这次是刘世昌放弃了。同时也就注定了两个人越走越远,斗争也越来越险恶了。
  《热爱》中的情爱线索复杂。也可谓丰富多彩。剧中除了沈寒秋和苏明涛之间“执着而曲折的爱”之外,还有周思学“保护的爱”,许军“懦弱的爱”,还有程雅如对刘世昌“盲目的爱”。李小圆对苏明涛“错位的爱”。还有沈思行对沈寒秋“压抑的父女之爱”,吴妈对李小圆“隐藏的母女之爱”。此外还有许军和苏明涛之间充满火药味的“兄弟之爱”,许军和沈寒秋之间变幻的“姐弟之爱”,沈寒秋和改造场女犯人间的“姐妹之爱”等。情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刻地烛照出人性的斑斓。
  《热爱》中反特的主线是围绕着追查“T55”来展开的。神秘的“T55”到底是谁呢?是谜一般的女主人公沈寒秋?是混进公安局的余士群?是那个阳光乐观的团支书苏明涛?是儒雅的“叛徒”副市长周思学?还是参加过一向会的奇怪门房李水根?……
  反特剧和悬疑剧的情节既要简洁又要精细,既要紧凑又要有舒缓之处,容人思索回味。这种张与弛、收与放、舒与缓的美学要 求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氛的营造、情节的设置。《热爱》的开头就注意营造气氛并设下悬念。黑白色调和古旧风格,青灰色的古城,倚河而立的旧式小楼里,神情忧郁的白衣女人沈寒秋拿出一张写有“T55”的字条,在另一张纸上却写着“我的自首”,紧张、神秘的氛围就渐渐形成,加之她手臂、身上的瘀伤,更让人疑惑。之后土匪袭击区政府,导致区长惨死。沈寒秋成了暗藏特务的最大嫌疑。此后市区出现的爆炸案与纺织厂区出现的敌特电台信号。而在公安人员追查时,画面上出现的一双白色的女士皮鞋和依稀可见的白裙,沈寒秋在浴室独自静坐等,这一切都把特务的嫌疑指向了她。然而,在审问时沈寒秋那清澈的眼神和行为又让人很难把她和特务牵扯到一起。所以,影片进行到这里时,已经疑团重重了。沈寒秋到底有怎么样的过去?她是不是“T55”?如果不是,那谁是“T55”。
  在余世群的拷打迫害下,沈寒秋为了自保,只好默认是“T55”。而刘厂长一次又一次的推波助澜,让“T55”俨然就成了沈寒秋的代名词。他们是何用意?他们和“T55”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仇视“T55”,确切说仇视沈寒秋,甚至不惜置她于死地……疑团越来越多,人物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苏明涛因为喜欢沈寒秋,所以相信她的清白,无条件地支持着沈寒秋。无论是明还是暗,他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沈寒秋。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他成了“T55”的服中钉,对他施加压力,对他进行打压,从而把他从一个党内的先进分子污蔑成了特务分子。李小圆的单纯被刘世昌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来对付沈寒秋。但是她自己丝毫不察,还一心以为自己是为国除害,这不禁让人到捏一把冷汗,因为她间接成了“T55”混淆视线的工具。许军的亦正亦邪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在他内心,是善良的,是喜欢沈寒秋的:但是因为有“把柄”在刘世昌的手里,他又不得不参与陷害沈寒秋和苏明涛的队伍里。
  一切的疑团在特务分子余世群被捕后。有了些眉目。虽然幕后黑手仍逍遥法外。但刘世昌的反常举止和别有用心已开始让人生疑。他胁迫许军,让他的嫌疑逐渐变大。就在人们认为“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时,刘世昌这个卑鄙小人再次破坏。揭穿了沈寒秋隐瞒已久的身世,受了刺激的苏明涛另娶李小圆,而沈寒秋选择了远走大西北。“T55”也好像人间蒸发一样。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故事的高潮在沈寒秋再次回到苏州后开始了。此时的人们在刘世昌的教唆、挑拨下,更加的盲目,“T55”成了打击自己对手的工具。原来单纯、正直的李小圆变得更加盲从和愚忠。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刘世昌打死李小圆后,其真面目也暴露无遗。醒悟的人们开始站出来和他抗争。此时的刘世昌如同丧家之犬,反社会的本性暴露无疑,害人又害己。最终他在公安和群众的追捕下像老鼠一样躲在窖井里……真正的“T55”原型毕露,而以失败告终。
  该剧使用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即一方面爱情的发展曲折进行,同时反特线逐层推进,基本上做到了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结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其他文献
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启示》是其鼎盛时期的一部作品,显示了奥康纳作品的典型特点:暴力突然降临与暴力后获得新生。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特平太太实际上是以《圣
《长尾理论》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新商业理论。尽可能地运用案例来阐释关于利基市场的观点、解释热门和冷门,对互联网的作用加以强调。并给出了一种“挑战寡头”的未来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