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农业高校设立创新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该校最早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学院之一。本文从该学院对创新班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选拔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29-02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通过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外部环境,争取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0年在全校范围内首个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创新班”),以此作为试点,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选拔方案、运行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目的在于通过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宽松、有利的环境,以期对全校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一、从人才培养理念正确理解什么是“创新人才”
  目前,教育界对“创新人才”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创新人才”应具有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特性。而对于是否是通过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这三个基本特性,可以不做重点考量。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创新人才并不是在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就能塑造成型。实际上,不同教育阶段,包括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从各个方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培养、教育学生具有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学生在日后的实践锻炼中最终成为本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二、科学定位,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社会实际需求与学科特色,不应该盲目效仿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划分,高校培养人才包括三种类型,即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教育要办出特色,必须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作为省属农业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坚持“教育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2013年成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创新班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主要从事与农业生物科学相关的理论研究、新技术开发工作,掌握较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与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和采取动态管理机制
  2010-2013年实行大类招生期间,学院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及其家长进行创新教育宣传,让学生对创新班的设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向全校本科生公布创新实验班的招生条件,学生自愿提出申请,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的综合成绩和面试的结果,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录取。创新班成员的管理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在每一新学年之初,根据上一年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综合测试情况进行5%~10%的末尾淘汰制,同时从普通班中补充相应人数加入创新班。
  四、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大学生去探究、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拥有创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很多教师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这种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结果导致学生创新意识淡薄。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学院出资鼓励教师去其他高等学校进修学习,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以教研室为单位,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尤其是那些从未涉及课堂教学实习的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践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培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五、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合与优化
  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了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必修课在学分钟的比重。减少大班上课的比重,增加了小班上课的比重。
  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实行“3 0.5 0.5”教学模式,即3年系统理论学习、半年校内实习和半年企业实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近些年来,计算机专业与生物学专业的结合,出现了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针对这种新的变化,学院及时进行课程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开设了生物信息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等课程,结合计算机上机实践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大数据的学习。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将选修课由改革之前的12门课拓展到29门课,扩大了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余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选择需要。
  七、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师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将教育环境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式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鼓励同学对现成的结论和传统的观点敢于提出大胆的质疑,减少单纯的知识传授环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将学生单纯的知识记忆学习变为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过程。
  八、改革学生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平时分占总评分的比重
  学生的总评分由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目前理论课的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为10%、20%和70%,实验课的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分别往10%、30%和60%。可以考虑将考勤成绩改为5%,平时成绩提升至40%~45%,期末成绩提降至50%~55%。通过上课问答、网络教学平台问答环节以及平时学生在本门课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在总评成绩上给予更多的肯定。   九、加强实践教育,完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生物学是实验和实践性学科,通过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将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统一的有效环节。为此,学院建立了“课堂—课外”、“校内—校外”和“科学—人文”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四层次的实践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实验实习—团队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技能训练—学术交流—研究创新”七环节的运行机制。在实验实践方面,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在实践环节中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这几年,学院增加了在实践教学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如:建立了植物标本室、动物标本室、食药用真菌标本室和组织细胞培养室。依托导师制和教师科研团队,充分利用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平台,确保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教师现有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开展创新科学研究,培养创新能力。另外,引导和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技术服务项目,教师评职称要求有在本专业领域的生产企业锻炼至少三个月的经历。从生产、科研第一线聘用总经理、企业主管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此外,还在山东省内以及青岛市周边城镇,与相关行业、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联合建立科研、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增加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
  十、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学院采取了以下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1.实验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集中优质办学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全程导师制,即学生进入创新班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本学院的教师科研研究方向,选择本学院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专业指导老师,教师负责学生的科研实践、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安排和指导工作。而普通班学生是从三年级实行“导师制”。
  2.学生申请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在名额指标方面给予创新班政策上的倾斜,让创新班学生有更多参加实践项目锻炼的机会。通过申报创新项目,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科研项目,增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在项目申报中应具备的文献查询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在校际本科“交换生”学习交流方面,每年派出创新班的一部分学生到国内“211”和“985”高校学习深造一年,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去看到外校的情况,回来后通过报告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交流。目前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经与国内四所“211”和“985”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换生”学习交流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1).
  [2]朱丽娜,陈仕贵,于晓英,蒋辉.推动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也要有新的适应性方法。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管理的主体,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与行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具有新的挑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班主任工作;方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
摘要:通过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做法,提出我国高校应在教师引进、教师挂职锻炼、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分类管理及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改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24-02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般是指基于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教学、实验实训和科研的综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自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全校6个院系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调查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生生活,对学生影响很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校园网络服务和校园网站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是高职院校学生所欠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文章主要介绍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以任务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职院校;任务导向;酒店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提高职业院校师生专业技能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文章对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基本要求及方法与途径等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及对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是近几年国家领导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更应充分发挥有利条件,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事业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一改以往只注重技能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从人类生存大局出发,努力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在九年级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放置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已经具有的政治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政治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九年级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提高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市烹饪职业中专6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保知识的渴望,实践中对环保做法的总结,烹饪方法和操作习惯的改变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同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课题的研究,学生在环保节约方面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及开展“绿色烹饪”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中职学校;环保节约;中餐烹饪课程;绿色烹饪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该文旨在探索当前MOOCs理念下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角色的转换、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力求在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同时结合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外教授课、网络实训,探索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职场英语教学。  关键词:MOOCs(慕课);网络实训;国际视野;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形式生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了一些中外建筑实例,以期为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构思时提供一些参考。文章结合中外建筑实例从功能、形式和细部等几方面的设计逻辑分析如何设计出好的建筑形式。  关键词:功能;形式;细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15-03   在现代高等院校设置的各类学科中,《建筑学》是一门比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