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培养“小老师”实践途径探索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小老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培养群体筛选、培养计划设计、培养程序优化、培养经验总结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以全面提升地理学科教学品质,形成集团优势,在整个班级形成学习地理的良好风气,这对全面提升学科教学成绩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老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87-02
  一、精选培养群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一)群体选择多元化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大多具有表现欲,这是教师最需要掌控的教学资源。教师圈定“小老师”群体,并展开重点培养,自然能够给全体学生都带来积极影响。被选上的学生会感到无上荣光,没有被选中的也会暗暗努力,争取后面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荐或者他荐,这对学生来说是难得的表现机会。选拔学科“小老师”形式多元化,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有效激活学习竞争机制,形成更多正能量迸发点[1]。
  教师挑选培养对象时,不妨利用观察法,通过课堂表现进行筛选。对地理问题有较强敏感性,地理思维具有独到性,这样的学生无疑是最佳培养对象。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雄踞东方的大洲》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地球仪来进行解读。有学生提出问题:“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会有东半球和西半球之分呢?因为我们向东走和向西走,都可以达到地球的另一边,这东西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教师针对学生设问给出了专业回答,更对这个学生有了特别关注。因为这个学生思维独特,自然是“小老师”的培养目标。
  (二)宣传发动趣味化
  教师在宣传发动时,需要针对学生兴趣特点展开操作。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小老师”的工作职责,让学生明白做“小老师”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成为“小老师”的基本条件,既需要有充裕的热心和耐心,学习成绩也要有所考量[2]。最后是让学生明确成为“小老师”还能够获得哪些有利的成长,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调动学生参与“小老师”的选拔热情,教师在宣传上用了很多心思。首先是制作“小老师”标牌,在地理课堂上,这些“小老师”需要佩挂“助教”胸牌。這让学生产生敬慕感。其次是举行竞选活动,让学生主动自荐,并作自荐演说。学生在演说中要表决心,还要制订“执教”计划。再次是举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通过考试形式进行选拔,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认知,还能够在全班形成学习地理热潮。最后是设计试用期,即让这些培养对象为同学提供学习服务。教师通过多重宣传手段,对这些“小老师”进行考查锻炼,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地理教学人气,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二、设定培养计划,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设计周全的培养计划,是培养“小老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对计划作精细化处理,做好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以提升培养效率。
  (一)计划设计精细化
  教师培养学科“小老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自然需要有完善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在计划设计时,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展开全面的学情调查,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培养计划,以提升培养效率。“小老师”群体选定后,由于成员的学力基础、兴趣特长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需要给出不同培养策略。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强化其理论学习;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实践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存在逻辑短板,教师需要作更精细化的计划分析,这样才能矫正培养方向。
  培养“小老师”并不是目的,教师要通过系列操作,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在班级内形成良好学习风尚。在“小老师”进入角色之后,教师要通过具体训练任务的执行,提升“小老师”的整体素质。如教学《东南亚》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一道训练题目:列举出东南亚之最。任务下达后,“小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快速展开集中行动,即“小老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工,由专人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处理,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在执行任务中,可以历练“小老师”的组织能力,也能够理顺课堂的学习秩序。
  (二)环境创设个性化
  培养学科“小老师”不仅需要完善的计划,还需要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要从几个方面做好考量:第一,让学生感到能够成为“小老师”是一种荣耀,增强学生向心力。第二,教师对“小老师”有特别关照,如参加多种培训活动,布设特殊学习任务,在学习检测中帮助教师批阅试卷。第三,成为“小老师”后,可以时常为教师献计献策,一旦被采纳,可以获得表彰机会。学生都有争胜心,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多种发动,势必能够在班级内营造良好氛围,为“小老师”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教师圈定培养对象之后,还需要对这个群体展开系列训练,给其布设一些额外的地理作业,如可以发动这些学生展开信息搜集、实地观察、社会调查,促使学生接受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以提升其地理学科的感知能力。如教学《中东》时,教师为培养群体学生布设了一个思考性任务:中东石油是支柱产业,假如你是中东石油公司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哪些地方呢?会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呢?很显然,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综合思维进行考查。经过一番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认知,教师可以对学生展示的观点给出具体评价。
  三、优化培养程序,提升实践操作品质
  (一)程序执行最优化
  培养学科“小老师”时,教师需要对执行程序进行最优化处理,以提升培养效率。培养“小老师”一般要经历选拔、培训、试用、矫正、深造等几个环节,如果每一个“小老师”都要经历这些过程,势必要增加成长时间。因此,教师不妨对培养对象进行个性分析,找到最佳培养路线,让其尽快进入角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让学生边做边学,教师跟踪指导,可以大大缩短培养路程。
其他文献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强化实践、培养数学情感等方面入手,落
针对目前采油工程领域、航天航空工程领域以及核工程领域中,深孔零件的加工存在着加工方式比较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数控深孔钻床,能在一台数控深孔钻床上
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做好材料投放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从区域材料的投放方式研究着手,结合教学研究,首先概述诸多
本文从光学镜头领域的技术特点出发,介绍了在该领域的专利审查中与创造性和充分公开有关的争议情况,并尝试对这两个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审查标准建议。对于创造性而言,应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