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h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在中考成绩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初中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会对他们的中考总成绩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三进行好初中课堂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升学造成众多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初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改善这些问题,提升初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三数学;问题;对策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课堂教学仍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各部分知识的讲解来获取知识,通过各类习题对自身所学习知识进行巩固,达到能够熟练使用数学知识的目的。初三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数学又是中考的重点科目,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提升自身数学水平,保证自己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可是目前,初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让课堂教学无法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对学生学习以及成绩造成影响,初三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奠定基础。
  一、 初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老化
  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目前的初三数学课堂上,这一点没有很好地体现,或者说被初三数学教师人为地忽略。这些数学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想将整个课堂利用起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多见一些新题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会使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很多知识灌输给学生,抛弃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会显得十分吃力。在一节时间为45分钟的课程中,学生每一分钟都需要思考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其中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有成效的,但是实际上,学生没有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反而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逐渐降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教师主观意识过强
  很多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习题时容易站在“上帝视角”,即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对于经过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数学教师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对于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初三学生来说却是十分困难了。很多初三数学教师主观意识过强,不注重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数学习题、讲解数学习题,在数学水平上,学生与教师的差距是巨大的,如果教师重复这样的行为,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无法通过教学获取更多的知识。很多教师对学生抱有过高的期望,可是如果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他们就会由期望转为失望,会批评学生,学生很容易因此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很多教师还会讲授超出课本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 教学方法错误
  “学习数学应该靠做题,学习好数学应该多做题”,這是被很多初中教师推崇的教学方法,即题海战术。熟能生巧,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才能够掌握,数学思维也会因此而成型,这也是题海战术受到众多数学教师认可的原因,可是如果学生将精力集中于习题上,他们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检查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不是依靠大量习题,而是需要掌握与此相关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从这一方面入手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成绩无法依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因为习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初三数学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每一种习题的解题方法才能够让初三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作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二、 初三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一) 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者,带领学生去探究知识、分析知识。初三数学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拥有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了解到相关问题的本质,在一道习题中能够寻找到与之相关的解题思路,这样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数学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积极性。
  (二)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想要学生在初三阶段体现出良好的数学水平,教师就应该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一过程应集中在第一轮复习中。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熟练,那么即使学生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也是无济于事,基础知识是学习好数学的基础,在初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检验每一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础能力,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初三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够拉开差距的地方就是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对这一点保持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三) 以质量代替数量
  题海战术中数量庞杂的习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解题过程中沉闷、压抑的气氛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由此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给学生升学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应该改变自身教学方法,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转变目前错误的教学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分析,用质量代替数量,保证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成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让学生能够在中考考场上有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5-16.
  [2] 徐剑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0-91.
  [3] 王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78-79.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积累知识的阶段,在初中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其之后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不会提问题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学会提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其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形成。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与学困生接触。职校大多数班级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生由于基础掌握不过关,课堂思维反应慢,综合理解能力差,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问题,给我们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那么我们如何开展教学,让学困生树立信心,健康成长,学到知识,提高素质。  关键词:创造转差的环境;增强自信心;师生关系  一、 分析原因,创造转差的环境  先通过调查,摸清形成学困生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
摘 要: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进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创设出新颖的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给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创造性;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在
摘 要: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出发,初中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民族意识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教学实际;渗透  前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道
摘 要:小学数学高年级(4-6年级)属于小学生成长经历中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小学生能力、心理以及身体上都具备了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是,同时小学生在年龄上进入了叛逆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也有所波动。因此,巩固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并且对于小学生能力的积累和兴趣的培养都有着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培
摘 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学好数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很重要。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有了这种认识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把握要义,勤于摸索,敢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开展适切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就数学学科而言,笔者这样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应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主要表现。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这绝不是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