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库,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库,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数据管理的规范化都亟待提高,临床科研意识亦有待加强。因此,基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的数据库建设,如何开展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中国结直肠外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SIPS)治疗重度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至1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5例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3岁,年龄范围为18~55岁。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SIPS。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一般情况,包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48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79例、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3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一方面,由于缺少特异性标志物、早期症状不明显,胰腺癌的治疗窗口期较小,一经确诊通常已发展至晚期。另一方面,胰腺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肿瘤复发率高,手术治疗仅适于少数早期患者。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包括基质丰富、缺氧、血供不足和高度免疫抑制等,传统放化疗很难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针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极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笔者就胰腺癌肿瘤微环境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术中残端疝囊处理方式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28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TAPP,术中疝囊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设为试验组;患者行TAPP,术中疝囊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游离于腹腔,设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消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51例;年龄为(69±9)岁,年龄范围为39~85岁。121例患者中,112例行开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全腹腔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后黄疸消
近年来,手术后加速康复(ERAS)受到外科领域的关注。ERAS是患者围术期处理的新模式,其更加关注患者自身对医疗的感受,而不同于以往完全由医疗实施者主导的医疗模式。因此,ERAS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ERAS通过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循证医学手段优化围术期管理,促进患者康复,并伴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系统回顾ERAS的发展历史,对ERAS的由来和历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追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正在由"surgery first"过渡至多学科团队模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交界可切除及具有高复发风险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率并改善患者预后。笔者述评目前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存在的争议并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提高临床外科医师对该热点问题的认知水平。
肝癌未来数十年仍将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随着肝癌早诊早治、精准肝切除以及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进步,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如此,由于肝癌的高度异质性,同一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对治疗应答及预后仍存在很大差异,迫切需要新分期、分型指标以助力肝癌精准诊断与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多组学技术、单细胞技术、肿瘤分子可视化技术及医学人工智能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肝癌分子分型正
胆囊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是改善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微创设备的更新及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手术在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胆囊癌治疗的应用中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缺乏改善生存预后的可靠证据。腹腔镜手术可以使部分早期胆囊癌患者围术期及生存获益。对于进展期胆囊癌患者,尽管对切除范围仍未达成共识,但通过分期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