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8-139-01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都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1]这种教育应该是德、智、美育的统一。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突出体现这一点。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这其实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教育与培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而且,这种情感的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灵与高尚人格的形成。
  
  “通情”才能 “达理”
  
  “思想情感内容在语文中不具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因此,很多人认为读懂文章就是理清文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只要能从文字中归纳出观点来,文中道理也就不言而喻,其实这种看法是肤浅的。文章蕴含的道理还取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学习时,特别是学习那些文质优美、人文气息很浓的文章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仔细品味其中饱含的情感,就很难达到与文本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如在教学当代作家唐敏的《心中的鹰》时。当初读时,很容易想到环境问题,呼吁人们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仔细品读,我才感悟到文章有着极其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其主题也就挖掘得更深。为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以人文情怀去体察“鹰”。⑴鹰是辽阔天空中灵动的音符,它给沉寂的天空带来生机和活力。⑵鹰是极富人情味的。⑶鹰是能预知生死的动物。⑷鹰的生存很艰难。总之,展现给读者的是可亲、可敬、可爱的而又令人担忧的鹰的形象,着实让人发自内心地珍视这一生命。二、用人文情怀讲述“鹰之死”,文章多处描写极力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让人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一个鲜活生命转瞬即逝的极度悲哀。作者没有直接谴责小战士,其意在启迪人们不要为打翻牛奶瓶而永远哭泣,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洗礼。不仅散文教学如此,议论文、小说、文言文也要如此。如果不注意感情的培养,只能使语文教学变得僵化、呆板,还会助长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浅尝辄止,断章取义。
  
  “育情”才能“育人”
  
  “德薄者终学不成也”。[3]因为情感是人性的光环。教书必育人,而育人则必须从培养良好情操入手。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蕴含着很多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它们是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本质所在。利用教学中的情感陶冶,引领青少年进入一个超越功利思想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能从中“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论语十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读准字音,读出文意后,我将“大语文教学观”倡导者张国正老师提出的孔子治学的三种境界观点展示给孩子们后,又给他们讲了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孔子的治学思想,仁爱之心深刻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要表达自己感悟:只要调整好心态,加上不懈的努力,何愁没有灿烂的明天?这不正体现了新课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追求吗?
  初中生的情感正处在不完善阶段,需要广泛地吸取营养,需要老师精心地浇灌、滋润。他们在成长中只有人性充实,生命才会绽放活力和光彩。我坚信,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激情时,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必将是灿烂、光明的。他们就一定能充分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59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9
  [3]张载.经学理窟.义理[M].中华书局,1978:27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学活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知识过程的完整呈现,又要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保证教学质量;还应当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提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实现“高效低负”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力培养 智能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按照《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要求,在地理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地理思维的特性,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理思维的特性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31-01    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38-01    新课程,新教材,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一切都是新的,该如何面对这些“新”,应教学生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么多的“新”,显得十分的重要。  我在高中从事数学的教学工作,适逢遇上新课程改革,没有前车之鉴,从新开始一步步的摸索,在经历新课程教学的一年多的时间中,随着对新材料,新课程的了解,认识
摘 要:物理新课程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施,本文首先介绍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再结合物理考试介绍常规考试试题题型的优缺点,阐述物理试题的编写要体现新课程目标。论述物理试题的编写如何体现物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探究教学 试题编写 评价体系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30-01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架起桥梁。二十一世纪,我国要想跻身世界之林,更主要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学科基于它的特殊性,更要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一个都不能少    物理学是一门以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在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以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 直觉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32-02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所必须进行的数学思维培养中,不仅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还必须要注重非逻辑思维(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严谨耐心、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个性特征,从而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好坏不但与智力因素有关,与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关系。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调节和推动智力发展发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