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末“神仙考题”引热议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20日,黄河科技学院大二年级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试卷中出现了4道开放性试题: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吃饭;杜丽娘游园,帮杜丽娘发“朋友圈”;杨玉环、李香君任选其一,如果生活在今天,你认为她适合什么职业,并简要说明原因。
  12月21日,有人将这些题目冠以“神仙考题”之名发到了网络上,随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样的题目既有意义又很有趣,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比传统考题好得多。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题目太过天马行空,没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此,命题老师张彩丽表示:“考试题如果出得太严肃,不仅千篇一律,而且呆板乏味,学生就提不起兴趣;如果要求写论文,不少学生为了省事,就会从网上抄袭,没有任何考查意义。因此我就想了几个与正常考试不一样的题目。”
  有创意更要顾实际
  “神仙考题”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鲜之余,也有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了担忧:这样的考题是否太过天马行空,没办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题沒有标准答案,老师批改试卷时是否会有失公允;如果这样的考题过多,是否会让学生更少地在书本知识上下功夫……虽然近些年来,很多学校都曾爆出这种“奇葩考题”,但似乎这样的考题并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
  现如今,我国的大部分考试制度虽然不断地在激发考生创意和想象力上下功夫,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依旧挥之不去。毕竟,当前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上,盲目的教育改革只会欲速不达。
  作为高校的老师,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探索更创新的学习方法,这恰恰表现出了一些高校老师的创新追求,他们既保持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敬畏,又不乏教学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拿黄河科技学院的“神仙考题”来说,如果老师希望在期末考试中以这样的方式考学生,那么在平时的课堂中也要带领学生做类似的思维训练,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试题,又能保证考试不失公允。另外,“神仙试题”也不能太过天马行空,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依旧是考试的主要目的。
  教育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操之过急。考试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不能孤立存在,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日常教学等实际情况,才能让考试不落俗套又不失现实意义。
  “神仙考题”更能考出真实水平
  在一般性的考试中,古代文学课考题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这些题型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为主,几乎都有标准答案。虽然论述题,学生可以有所发挥,但一般情况下也不能脱离教材提出的观点。这样的考题的确便于教师把握评分标准,但也容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即使不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能考出高分,这样的考试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吗?
  什么是古代文学课的真实水平?记住教材中古代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对文学作品评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由此观之,黄河科技学院的这些所谓“神仙考题”,非但不“奇葩”,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并且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
  首先,这些考题倒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原著。其次,这些考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再次,这类考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至于有网友担心这类考题判卷时标准不好把握,有失公允,其实,既然是开放性的题目,大可不必制定一个严苛、统一的评分标准。只要教师在评卷时着眼于以上三个方面,并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学生的真实水平自然不难判断。
其他文献
自记事起,我家就一直住在老城區,出门后右手边是一条老巷,还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桂花树。  老巷不长,有二三十米,却恰好能容下一些欢喜、一些阒然的日子。几排夹杂着苍苔的青石板,两溜儿斑驳的白墙,头顶的流云深深浅浅地浮动着,墙角的狗尾草在晚风中窸窸窣窣地摇晃着,哼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谣,在四季的轮转里点缀着老巷的葱郁。  小时候,我是归曾祖母管的,淘气得很,整天和邻居家的小哥哥在老巷里疯玩———手持长竹竿去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直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时,都能根据运算规则正确计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却会出现问题。例如,二三年级学生参加演出,男同学有140人,女同
2019年6月13日,有网友发布微博并配上一对父子乘坐地铁的照片称:'早上坐地铁上班时,看到一对父子超暖心的一幕:孩子爸爸在地铁上睡着了,一只手还薅着儿子的大腿,小男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