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学习历史的过程相对来说很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增加学生学习乐趣,整合历史资源,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课堂。文章从整合案例、深化思维,整合时事、学以致用,整合影视、自主探究等方面,探讨运用微视频建构整合式历史课堂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微视频;整合式;历史课堂;历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6;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86-01
英国的雪莱曾经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现在,一些人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了历史的作用。因此,教师有责任给学生们讲好历史,整合历史资源,有效利用微视频增加课堂活跃度,使每个人参与其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做好历史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衔接,建构整合式历史课堂。
一、整合案例,深化思维
要想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合一些小案例再合适不过了。小案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单单讲课本上的内容太过于枯燥。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微视频整合一些案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赛金花一方面为中国军队筹集军粮,另一方面请求联军放过北京市民,确保了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这个案例能让学生们感受赛金花的思想品质。教师也可以插入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并在看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切实感受当时的一些真实的情况,深化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加速理解,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借助微视频进行整合案例,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也深化了他们的思维,使学习更加有效便利地进行,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历史。
二、整合时事,学以致用
时事是指国家近期发生的一些大事,与国家的政治方针、经济政策、文化措施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利用历史事实对时事进行解读、学习,并运用历史教训对时事进行分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想到了国家积极开展民生政策,注重养老金的发放,并且还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注重医疗保健。教师先让学生们思考国家重视民生的原因,然后问:那么,历史上的秦国是怎么实现大一统后稳定国家安定的呢?教师通过让学生们认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插入一段秦始皇一统天下大业的微视频,使学生们了解了秦始皇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在视频中,他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专心纳谏,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批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他听取郑国兴修郑国渠,为秦国积累了充足的物质财富;他礼遇军事家,在军事上受益匪浅;他重视法的运用,吸收外来人的传统。这样,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知道了一个国家要想平定安宁,就应该学习秦始皇的虚心纳谏,以人民为中心,重视法度,学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不同,尊重人民的主权。用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的史实来指导现在的统一,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学以致用,使历史课堂得到整合。这节课的讲解,使学生们既领略了秦始皇的伟大,又将秦始皇的措施引用到注重民生、以民为本、学以致用上。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整合式历史课堂得以实现。
三、整合影视,自主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授课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以及背景音乐的运用,能衬托出當时历史的场景,使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因此,将影视作品引进课堂,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就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在讲课之前,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们听完之后,教师问他们:听到这首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如果你生活在三国时代,你会帮忙辅佐谁呢?为什么呢?学完这一课,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曹操、刘备、项羽这三个历史人物。接着教师将影视资源与历史课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最后进行小组发言,教师总结。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都优劣共存,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是你更青睐哪一种人。教师还可以播放三国时期发生的“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了解曹操的一败一胜,并分析其原因。教师将影视资源整合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历史课堂多样化。这样,将歌曲、视频融入到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自我探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构建了整合式历史课堂。
四、结束语
总之,授课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微视频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使教师授课更加便利,也可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研究,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同时对于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也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钱建林.初中历史微课制作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2]费为群,丁爱国.基于微课的翻转学习探索与研究——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3]钱建林.班级授课制下初中历史微课资源利用的美育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7(07).
关键词:微视频;整合式;历史课堂;历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6;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86-01
英国的雪莱曾经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现在,一些人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了历史的作用。因此,教师有责任给学生们讲好历史,整合历史资源,有效利用微视频增加课堂活跃度,使每个人参与其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做好历史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衔接,建构整合式历史课堂。
一、整合案例,深化思维
要想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合一些小案例再合适不过了。小案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单单讲课本上的内容太过于枯燥。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微视频整合一些案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赛金花一方面为中国军队筹集军粮,另一方面请求联军放过北京市民,确保了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这个案例能让学生们感受赛金花的思想品质。教师也可以插入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并在看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切实感受当时的一些真实的情况,深化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加速理解,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借助微视频进行整合案例,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也深化了他们的思维,使学习更加有效便利地进行,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历史。
二、整合时事,学以致用
时事是指国家近期发生的一些大事,与国家的政治方针、经济政策、文化措施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利用历史事实对时事进行解读、学习,并运用历史教训对时事进行分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想到了国家积极开展民生政策,注重养老金的发放,并且还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注重医疗保健。教师先让学生们思考国家重视民生的原因,然后问:那么,历史上的秦国是怎么实现大一统后稳定国家安定的呢?教师通过让学生们认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插入一段秦始皇一统天下大业的微视频,使学生们了解了秦始皇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在视频中,他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专心纳谏,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批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他听取郑国兴修郑国渠,为秦国积累了充足的物质财富;他礼遇军事家,在军事上受益匪浅;他重视法的运用,吸收外来人的传统。这样,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知道了一个国家要想平定安宁,就应该学习秦始皇的虚心纳谏,以人民为中心,重视法度,学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不同,尊重人民的主权。用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的史实来指导现在的统一,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学以致用,使历史课堂得到整合。这节课的讲解,使学生们既领略了秦始皇的伟大,又将秦始皇的措施引用到注重民生、以民为本、学以致用上。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整合式历史课堂得以实现。
三、整合影视,自主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授课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以及背景音乐的运用,能衬托出當时历史的场景,使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因此,将影视作品引进课堂,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就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在讲课之前,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们听完之后,教师问他们:听到这首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如果你生活在三国时代,你会帮忙辅佐谁呢?为什么呢?学完这一课,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曹操、刘备、项羽这三个历史人物。接着教师将影视资源与历史课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最后进行小组发言,教师总结。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都优劣共存,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是你更青睐哪一种人。教师还可以播放三国时期发生的“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了解曹操的一败一胜,并分析其原因。教师将影视资源整合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历史课堂多样化。这样,将歌曲、视频融入到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自我探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构建了整合式历史课堂。
四、结束语
总之,授课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微视频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使教师授课更加便利,也可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研究,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同时对于构建整合式历史课堂也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钱建林.初中历史微课制作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2]费为群,丁爱国.基于微课的翻转学习探索与研究——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3]钱建林.班级授课制下初中历史微课资源利用的美育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