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的新零售模式,影响着消费者消费趋向个性化,品牌化,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搭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购物场景,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一、新零售
(一)新零售的定义:
1.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新零售,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的核心在于借助大数据,实现线上渠道与现下渠道的深度融合。新零售可总结为"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二)零售行业的变化:
1.零售行业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重要性:零售行业由渠道导向型转型为消费者导向型,由原来的生产什么产品销售什么产品转变为消费者需要什么卖什么,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
2.新零售业态的门店辐射半径扩大:由于新零售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见先进技术使得线上与线下更好的融合,线上渠道的模式为线下门店增加了客流量,线上订单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也因此门店的辐射范围通过线上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
3.新零售业态由于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加上大数据运营使得线下有效地拦截再分配客流量:由于消费者数字资产一体化,加上全渠道营销,通过线上运营模式拦截一部分客流量,使得消费者在网上便可下单,实现网上购物。而在门店的客流量不变,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全渠道的模式可以对线下的客流量进行再分配。而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物的习惯,尤其是以年轻群体为主的消费者群体,预期在未来这种趋势将增强。
二、中国消费者趋势展望
(一)下线市场红利:
1.随着一二线市场的饱和,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在一二线市场得到长久立足,从而引发大量中小型企业甚至网络电商平台将目光转移至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并且随着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潜力增大,下线人口占总人口近七成左右,线下客流量大,线上网购消费金额比例较低,存在广泛的蓝海市场。
(二)消费升级还是降级:2019年正处于消费者升级的周期内。
主流电商平台的产品策略趋向品质化和消费者升级。具有代表性的电商案例:淘宝的平台定位:“移动生活社区”“淘!我喜欢”,这是产品质量的升级以及对于平台假冒伪劣形象的转变,天猫的平台定位“理想生活上天猫”,天猫平台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天猫平台很注重商品的品牌,提供高质量的,知名品牌的商品,这是品牌的升级。京东的定位:“只为品质生活”,京东平台最大的特点是物流配送服务快速高效,这是服务的升级。不论是商品质量升级,还是商品品牌的升级,亦或者是商品服务的升级,这都是响应了消费者升级,由于社会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过去几十年人们对于商品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但是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增强,也就渐渐不仅仅满足于有衣服穿有地方住,而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健康,服务的质量,甚至一些更高的精神需求,心理情感的需求,这也是消费者升级的表现。
(三)人口结构变化显著:60年代的人群已全面进入退休期,但由于前期的财富的积累,比较有经济实力,因而养老经济领域有望快速增长,而对于90后,进入了家庭生活,随着房贷车贷以及家庭支出增加,90后面临的压力增大。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以及离婚率,计划生育政策等带来的影响,家庭人口数减少。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是补货周期加快,日常采购模式由按周采购转向按日补货。也因此造成大型超市,卖场的压力增大,零售业态逐渐衰弱。
(四)个性化消费崛起:
1.追求个性化:90后95后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者群体,正是这群年轻的消费群体,更倾向于购买与众不同,独特,新奇的产品,90后95后的消费素养颇高,也更加追求高品质的产品,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感知整个消费过程从而为商家提供建议意见,以期待产品的不断完善。
2.包容性增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90后95后基于各种网络平台,网络主播的影响,对于小众品牌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偏好尝试小众品牌。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节奏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超过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仅仅因为包装的创新而去尝试新产品。
(五)品牌化傾向更加明显:
1.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品牌,不管是产品品牌还是企业的品牌,一个知名的品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品牌传递着好品质,优质产品的信号,90后95后消费群体更加愿意为了天然的成分多付钱,更愿意为高质量,绿色健康多付钱,也更愿意为了先进的技术多付钱。
2.品牌民主主义倾向持续提升:国货在性价比,品质,颜值等方面不断的提升,正逐步拉近与海外商品的差距。消费者对于国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两个原因使得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货。未来品牌民主主义更倾向于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保健品,高端国货产品。
(六)基于购物场景的体验需求增加:新零售强调的是更注重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在实体店进行体验,在网上平台进行下单的双渠道模式。在消费水平提升等多因素影响下,我们的非计划需求增加,而大量的非计划需求增加则要求通过购物场景的搭建,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这要求商家更为严格的搭建购物场景,营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零售”模式悄然诞生,消费者趋势也有了改变。消费者从产品的质量到更注重产品的品牌,以及产品品牌所传递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鸣,新零售的大数据以及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使得消费者对于线下的体验需求增加,从而对于购物环境购物场景的要求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2]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5).
[3]杨慧.新零售之圈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的新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02(6).
[4]梁莹莹.基于“新零售之轮”理论的中国“新零售”产生与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9):6-11.
一、新零售
(一)新零售的定义:
1.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新零售,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的核心在于借助大数据,实现线上渠道与现下渠道的深度融合。新零售可总结为"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二)零售行业的变化:
1.零售行业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重要性:零售行业由渠道导向型转型为消费者导向型,由原来的生产什么产品销售什么产品转变为消费者需要什么卖什么,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
2.新零售业态的门店辐射半径扩大:由于新零售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见先进技术使得线上与线下更好的融合,线上渠道的模式为线下门店增加了客流量,线上订单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也因此门店的辐射范围通过线上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
3.新零售业态由于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加上大数据运营使得线下有效地拦截再分配客流量:由于消费者数字资产一体化,加上全渠道营销,通过线上运营模式拦截一部分客流量,使得消费者在网上便可下单,实现网上购物。而在门店的客流量不变,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全渠道的模式可以对线下的客流量进行再分配。而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物的习惯,尤其是以年轻群体为主的消费者群体,预期在未来这种趋势将增强。
二、中国消费者趋势展望
(一)下线市场红利:
1.随着一二线市场的饱和,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在一二线市场得到长久立足,从而引发大量中小型企业甚至网络电商平台将目光转移至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并且随着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潜力增大,下线人口占总人口近七成左右,线下客流量大,线上网购消费金额比例较低,存在广泛的蓝海市场。
(二)消费升级还是降级:2019年正处于消费者升级的周期内。
主流电商平台的产品策略趋向品质化和消费者升级。具有代表性的电商案例:淘宝的平台定位:“移动生活社区”“淘!我喜欢”,这是产品质量的升级以及对于平台假冒伪劣形象的转变,天猫的平台定位“理想生活上天猫”,天猫平台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天猫平台很注重商品的品牌,提供高质量的,知名品牌的商品,这是品牌的升级。京东的定位:“只为品质生活”,京东平台最大的特点是物流配送服务快速高效,这是服务的升级。不论是商品质量升级,还是商品品牌的升级,亦或者是商品服务的升级,这都是响应了消费者升级,由于社会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过去几十年人们对于商品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但是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增强,也就渐渐不仅仅满足于有衣服穿有地方住,而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健康,服务的质量,甚至一些更高的精神需求,心理情感的需求,这也是消费者升级的表现。
(三)人口结构变化显著:60年代的人群已全面进入退休期,但由于前期的财富的积累,比较有经济实力,因而养老经济领域有望快速增长,而对于90后,进入了家庭生活,随着房贷车贷以及家庭支出增加,90后面临的压力增大。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以及离婚率,计划生育政策等带来的影响,家庭人口数减少。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是补货周期加快,日常采购模式由按周采购转向按日补货。也因此造成大型超市,卖场的压力增大,零售业态逐渐衰弱。
(四)个性化消费崛起:
1.追求个性化:90后95后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者群体,正是这群年轻的消费群体,更倾向于购买与众不同,独特,新奇的产品,90后95后的消费素养颇高,也更加追求高品质的产品,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感知整个消费过程从而为商家提供建议意见,以期待产品的不断完善。
2.包容性增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90后95后基于各种网络平台,网络主播的影响,对于小众品牌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偏好尝试小众品牌。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节奏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超过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仅仅因为包装的创新而去尝试新产品。
(五)品牌化傾向更加明显:
1.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品牌,不管是产品品牌还是企业的品牌,一个知名的品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品牌传递着好品质,优质产品的信号,90后95后消费群体更加愿意为了天然的成分多付钱,更愿意为高质量,绿色健康多付钱,也更愿意为了先进的技术多付钱。
2.品牌民主主义倾向持续提升:国货在性价比,品质,颜值等方面不断的提升,正逐步拉近与海外商品的差距。消费者对于国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两个原因使得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货。未来品牌民主主义更倾向于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保健品,高端国货产品。
(六)基于购物场景的体验需求增加:新零售强调的是更注重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在实体店进行体验,在网上平台进行下单的双渠道模式。在消费水平提升等多因素影响下,我们的非计划需求增加,而大量的非计划需求增加则要求通过购物场景的搭建,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这要求商家更为严格的搭建购物场景,营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零售”模式悄然诞生,消费者趋势也有了改变。消费者从产品的质量到更注重产品的品牌,以及产品品牌所传递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鸣,新零售的大数据以及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使得消费者对于线下的体验需求增加,从而对于购物环境购物场景的要求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2]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5).
[3]杨慧.新零售之圈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的新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02(6).
[4]梁莹莹.基于“新零售之轮”理论的中国“新零售”产生与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