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不折不扣的富商的儿子,却频频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伸出盗窃的“黑手”。这件事情的背后,折射着怎样的心理阴影呢?
“黑手”是他,事情出乎意料
当他们父子俩一前一后走进心理咨询室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前面的父亲西装革履,英俊潇洒,身后的儿子也是一身名牌,青春张扬。还没等我具体询问,这位姓陈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语气中带着七分愤怒与三分惊疑。
事情发生在他的儿子陈凯身上。陈凯今年13岁,正上初二,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是组织班内各项活动的“小头目”。可是,在最近陈凯组织的几次同学生日聚会中,都出现了物品丢失的意外情况,而且丢失的物品还价值不菲,诸如手机、MP4等。尤其是最后一次,事态最为严重,生日小主人刚刚收到的昂贵礼物——一台苹果电脑不翼而飞了。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报案。民警没费过多周折,就查出了案件的真凶,就是坐在我面前的男孩陈凯。消息一出,顿时惊爆了整个校园。一方面,这与陈凯平时为人处世出入太大,他向来对同学十分热心,无论是捐款活动还是同学交往,他总是很大方;另一方面,陈凯优越的家庭条件整个学校都是人人知道的:父亲是一位身家过千万的房地产老总,母亲是一位留美博士。因此,陈凯事件一出,整个学校就炸开了锅,大家一时议论纷纷,学校也只好让陈凯暂时休学。
听陈凯的父亲情绪激动地叙述完,我便把目光转向了一直埋着头的陈凯,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恶劣性,紧紧地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你真的很需要这些东西吗?”我试探着问道。陈凯很快就坚决地摇了摇头。“那又是为何呢?”我也露出了不解的神色。沉默,整个房间死一般的寂静,约摸过了四五分钟,陈凯正想回答,可看了一眼黑着脸的父亲,马上欲言又止了。看来,他们父子同时在场是很难解开其中的症结的,我便支走了陈凯的父亲,把陈凯单独留下。
揭秘原因,也在情理之中
父亲刚走到门外,陈凯就长吁了一口气,看来心里的包袱要放下了。没等我说话,这个男孩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看来,你现在非常后悔,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对吗?”我的一句话直击陈凯痛处,泣不成声的他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倾诉了起来。
早在三年前,陈凯的母亲就出国进修了,父亲工作繁忙,应酬颇多,对陈凯的学习生活很少过问。自从他上了初中后,就主动提出住校。这下与父亲的交流更少了,能让陈凯记起的仅仅是每月银行卡上多出的数字。
尽管如此,陈凯还是极其乐观坚强的,再加上自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因此人缘颇好,每月都能参加几场同学聚会,其中,最为频繁的也就数生日派对了。他清晰地记得,那是七个月前“铁哥们儿”王晨过生日,陈凯又是精心挑选礼物,又是创意节目演出,忙得不亦乐乎。就在生日聚会接近尾声时,王晨的爸妈特别为儿子设置了“成长寄语”环节。当王晨的父母真诚地献上寄语,并一家三口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陈凯落泪了,他想起了远方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心底仿佛被什么蜇了一下似的,生疼生疼的。
说到这里,陈凯的情绪异常激动,拳头攥得紧紧的。他说,那一刻自己甚至有大闹现场的冲动,可他怕,怕自己美好的形象在同学心中一落千丈。恰巧,他的目光扫到了桌边上的MP4,当时大家都在说说笑笑,自然无人注意,他只用一个细微的动作,便顺利得手了。
第二天,当陈凯看到眼睛红肿的王晨时,心里倒产生了一丝快感。就这样,陈凯每参加生日聚会,遇到令他伤感失落的情景时,他都以同样的方式来报复,没想到这次露馅儿了。
在诉说的同时,陈凯再三强调,每次做了这些事情后,他也十分后悔,十分不安,对这些“来历特殊”的物品他从来没动过,在案发第二天都原数归还了。
听到这些,我已经把两个明显带有色彩的字眼“偷盗”与陈凯划清了界限,他的行为仅仅是报复心理的驱使,与物质利益毫无关联。而事情一出,他却在全校师生面前蒙受“小偷”的罪名,这对于一个13岁的男孩来说,要背负着多大的思想压力啊!
真情补救,男孩走出迷途
三天后,陈凯父子又与我见面了。首先,陈凯的父亲做了深刻的检讨,承认了自己的失职。趁机,我委婉地说道:“爱孩子,就是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内心需求,你要了解孩子心底的想法——生日里,父母的一声祝福,价值抵万金。而且,你们一家三口长时间分离,亲情的缺失导致孩子的心理严重失衡,再加上生日会中某些特定情景的刺激,孩子就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懑,其实他并未考虑过这类事情本身的严重性,因此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相反,在这个关键时期,你作为父亲,要学会维护儿子的尊严。正在成长的孩子中,没有什么过错是不可饶恕的。”
我的话音刚落,陈凯父子相互一望,笑了,我的心里也感到一阵轻松。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让陈凯顺利回归班级和学校了。正思虑间,陈凯的父亲眼前一亮,说:“儿子的14岁生日就要到了,我准备请陈凯所有的好朋友都参加,也让陈凯给大家郑重道个歉。”我把目光转向陈凯,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时,陈凯的母亲也发来短信:儿子的14岁生日,我一定赶回家,我要为儿子的成长将功补过。看到短信的陈凯,兴奋得一跃而起。末了,我还是忍不住又嘱咐了几句:“陈凯,既然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接受同学的批评乃至指责,当然也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解释,敞开心扉,露出真实的自己。相信凭着你以往的好人缘,会顺利跨过这道坎的。”
陈凯默默地听着,一旁的父亲用力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父子两人顺势拥抱在了一起。我坚信,那是父爱力量最温暖的传递。
【编辑:潘金瑞】
“黑手”是他,事情出乎意料
当他们父子俩一前一后走进心理咨询室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前面的父亲西装革履,英俊潇洒,身后的儿子也是一身名牌,青春张扬。还没等我具体询问,这位姓陈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语气中带着七分愤怒与三分惊疑。
事情发生在他的儿子陈凯身上。陈凯今年13岁,正上初二,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是组织班内各项活动的“小头目”。可是,在最近陈凯组织的几次同学生日聚会中,都出现了物品丢失的意外情况,而且丢失的物品还价值不菲,诸如手机、MP4等。尤其是最后一次,事态最为严重,生日小主人刚刚收到的昂贵礼物——一台苹果电脑不翼而飞了。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报案。民警没费过多周折,就查出了案件的真凶,就是坐在我面前的男孩陈凯。消息一出,顿时惊爆了整个校园。一方面,这与陈凯平时为人处世出入太大,他向来对同学十分热心,无论是捐款活动还是同学交往,他总是很大方;另一方面,陈凯优越的家庭条件整个学校都是人人知道的:父亲是一位身家过千万的房地产老总,母亲是一位留美博士。因此,陈凯事件一出,整个学校就炸开了锅,大家一时议论纷纷,学校也只好让陈凯暂时休学。
听陈凯的父亲情绪激动地叙述完,我便把目光转向了一直埋着头的陈凯,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恶劣性,紧紧地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你真的很需要这些东西吗?”我试探着问道。陈凯很快就坚决地摇了摇头。“那又是为何呢?”我也露出了不解的神色。沉默,整个房间死一般的寂静,约摸过了四五分钟,陈凯正想回答,可看了一眼黑着脸的父亲,马上欲言又止了。看来,他们父子同时在场是很难解开其中的症结的,我便支走了陈凯的父亲,把陈凯单独留下。
揭秘原因,也在情理之中
父亲刚走到门外,陈凯就长吁了一口气,看来心里的包袱要放下了。没等我说话,这个男孩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看来,你现在非常后悔,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对吗?”我的一句话直击陈凯痛处,泣不成声的他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倾诉了起来。
早在三年前,陈凯的母亲就出国进修了,父亲工作繁忙,应酬颇多,对陈凯的学习生活很少过问。自从他上了初中后,就主动提出住校。这下与父亲的交流更少了,能让陈凯记起的仅仅是每月银行卡上多出的数字。
尽管如此,陈凯还是极其乐观坚强的,再加上自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因此人缘颇好,每月都能参加几场同学聚会,其中,最为频繁的也就数生日派对了。他清晰地记得,那是七个月前“铁哥们儿”王晨过生日,陈凯又是精心挑选礼物,又是创意节目演出,忙得不亦乐乎。就在生日聚会接近尾声时,王晨的爸妈特别为儿子设置了“成长寄语”环节。当王晨的父母真诚地献上寄语,并一家三口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陈凯落泪了,他想起了远方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心底仿佛被什么蜇了一下似的,生疼生疼的。
说到这里,陈凯的情绪异常激动,拳头攥得紧紧的。他说,那一刻自己甚至有大闹现场的冲动,可他怕,怕自己美好的形象在同学心中一落千丈。恰巧,他的目光扫到了桌边上的MP4,当时大家都在说说笑笑,自然无人注意,他只用一个细微的动作,便顺利得手了。
第二天,当陈凯看到眼睛红肿的王晨时,心里倒产生了一丝快感。就这样,陈凯每参加生日聚会,遇到令他伤感失落的情景时,他都以同样的方式来报复,没想到这次露馅儿了。
在诉说的同时,陈凯再三强调,每次做了这些事情后,他也十分后悔,十分不安,对这些“来历特殊”的物品他从来没动过,在案发第二天都原数归还了。
听到这些,我已经把两个明显带有色彩的字眼“偷盗”与陈凯划清了界限,他的行为仅仅是报复心理的驱使,与物质利益毫无关联。而事情一出,他却在全校师生面前蒙受“小偷”的罪名,这对于一个13岁的男孩来说,要背负着多大的思想压力啊!
真情补救,男孩走出迷途
三天后,陈凯父子又与我见面了。首先,陈凯的父亲做了深刻的检讨,承认了自己的失职。趁机,我委婉地说道:“爱孩子,就是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内心需求,你要了解孩子心底的想法——生日里,父母的一声祝福,价值抵万金。而且,你们一家三口长时间分离,亲情的缺失导致孩子的心理严重失衡,再加上生日会中某些特定情景的刺激,孩子就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懑,其实他并未考虑过这类事情本身的严重性,因此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相反,在这个关键时期,你作为父亲,要学会维护儿子的尊严。正在成长的孩子中,没有什么过错是不可饶恕的。”
我的话音刚落,陈凯父子相互一望,笑了,我的心里也感到一阵轻松。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让陈凯顺利回归班级和学校了。正思虑间,陈凯的父亲眼前一亮,说:“儿子的14岁生日就要到了,我准备请陈凯所有的好朋友都参加,也让陈凯给大家郑重道个歉。”我把目光转向陈凯,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时,陈凯的母亲也发来短信:儿子的14岁生日,我一定赶回家,我要为儿子的成长将功补过。看到短信的陈凯,兴奋得一跃而起。末了,我还是忍不住又嘱咐了几句:“陈凯,既然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接受同学的批评乃至指责,当然也要学会心平气和地解释,敞开心扉,露出真实的自己。相信凭着你以往的好人缘,会顺利跨过这道坎的。”
陈凯默默地听着,一旁的父亲用力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父子两人顺势拥抱在了一起。我坚信,那是父爱力量最温暖的传递。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