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天山地区宽频带地震动模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强震动观测记录数据库有了大幅扩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对宽频带地震动输入的迫切需求。然而,对于地震频发、强震动观测记录少的地区,宽频带地震动的数值模拟仍是确定合理地震动输入的重要途径。北天山地区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现有强震动观测记录难以满足该区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需求。研究构建考虑北天山地区震源机制、地质构造以及场地特征的宽频带地震动模拟方法对于高地震风险的北天山地区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宽频带地震动模拟方法由具有强区域特征的高频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及基于求解无限域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2—5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2018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来自各省地震局、直属单位、研究所和高校等37个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图1)。江西省地震局柴劲松副局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张衡一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江帆研究员等出席会议。
一次地震预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其依据的可靠性,依据的可靠性有赖于预报指标体系的建立。预报指标体系大致由以下内容组成:(1)可靠和完备的观测资料;(2)稳定的算法;(3)定量的判据;(4)可操作的预测规则;(5)超过自然概率的预报效能。地磁日变化由太阳风在电离层产生的环形变化电流以及该电流在地壳内感应生成的反向环形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高空电流分布和地壳电性结构分布,并主要反映在地磁日变化
本文对发展我国地震预测具有优势的形变监测手段,以及加强前兆机理研究、地震前兆识别判据、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