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轻重”问题及对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一】重范文指导,轻生活感悟
  
  不少老师从理论上讲起作文的选材、主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可谓头头是道,但到底该如何选材,怎样才能主题鲜明、结构巧妙也只能依靠课本或作文书中的范文说说而已。范文虽好,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范文走向生活,才能摆脱作文的干枯与虚假现象。
  写作的成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生活,而在于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实际上,单纯的观察对写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一份自己的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生活中有所收获。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看到了什么,取决于你想看到什么。也就是说,不仅要观察,更要用心去感悟生活。
  
  对策:回归本源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去积累,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不错,即使是同一时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学生一旦走进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生活自然会将它最真实、最有趣、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他们。
  不可否认,因人的感悟力不同,文学底蕴和精神底蕴的不同,在面对相同事物的时候,有人会受到震撼,有人却熟视无睹。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所以,除了向“生活”“要”素材,我们一定不要忘了让学生向阅读“要”语言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自古以来的许多事例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问题二】重批改,轻指导
  
  批改作文是一项辛苦而繁重的工作,许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学生斟字酌句地批改着作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陷在高耗低效的“泥沼”中难以自拔。过程决定着结果,重视对结果的批改远不如对写作的全程作指导来得有效,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能”修改作文。
  
  对策:全程指导
  最有效的指导是贯穿写作全程的指导,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准备写作素材和培养构思能力。如组织学生对题目或题材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对平日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产生写作欲望。
  写中指导是遭到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指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巡视进行随机指导。这种指导益处多多,它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写作时的困难之处进行疏通、点拨,写得好的当堂推广,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交流、辅导,如果是普遍现象则可以面对全体,进行讨论、指导,避免成文后再推翻重来的“悲剧”。
  写后指导主要指组织学生进行“自能修改”,让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首先,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草稿,教师只做评点和指导,对优点充分肯定,鼓励表扬,指出不足,写出期待鼓励式的评语,及时发给学生进行修改。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典型意义的学生作文在班上作修改示范,在共同修改中让学生学会修改方法,用来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默读,看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明确;让学生轻声朗读,品味用词遣句是否精当,是否有错字、漏字;指导学生互读,读自己的文章给别人听,求教于他人,读别人的文章,取其长补己短。最后,将修改好的作文交给老师,老师评出等第后不要忙着发给学生,等放过几天后再次发给学生进行第二轮修改,经过几天的“冷处理”后,学生再见到自己的作文后定然还会产生更成熟的想法,有新的收获。
  
  【问题三】重长文,轻片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生活素材,应该让学生多写。但那种动辄就写整篇作文的做法不太科学,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能导致学生厌倦写作。生活由一个个“细节”串联而成,应让学生学会及时记录点滴的“细节”,文不在长,真实、有思想更重要,提倡写小片段,累积成素材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从里面选取材料加工成文。
  
  对策:重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个管理人员成功的工作经验,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写作指导。文章的亮点往往都在细节上闪现出来。
  “细节”的练习,可以来源于课本。如,对课文可以想象的地方进行补白式练笔,对文章段落的精彩之处进行仿写,对文章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续写,甚至对文章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阅读批注……这些都是可以抓住的“细节”。
  “细节”的练习,可以来源于生活。生活由一个个细节串连而成,只要有心,“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与亲戚朋友、同学老师之间的故事等等都该成为学生笔下的精彩片段,成为素材库中的“有用之材”。
  “细节”的练习,还可以来源于灵感。让学生明白,当自己的脑中灵光一现,都应抢记下来,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和地点。因为,灵感具有发散性、闪现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只要稍作加工,小片段一样成就大文章。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基于边界元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计算速调管输出系统波导加载腔的谐振频率、场分布的方法。计算了一种矩形波导加载矩形谐振腔的常见结构。利用主模TE10波激励,在波导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云南,在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品牌创新的战略实施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趋利弊害、加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大力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相关制度。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公司法》,这是针对1993《公司法》的局限性进行的
器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器乐学习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是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眼睛视谱,耳闻琴声,心唱曲调,促进了学生器官的协调性发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变通性的思维。通过器乐进课堂,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音准感、协调感,对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起到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