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感悟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语文学习是影响人的一生、 贯穿人的一生、与人的生命相始终的。著名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学习母语,不是一般的技巧问题,母语是每个中国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然也赞成专家们所说的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语文教学以魅力,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务实求真
  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注重积累,理解和运用,而任何能力的获得多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就像吃饭与喝水是无人代替的一样,语文学习也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其次要科学的进行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学生怎么学老师就怎么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着想,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再次要真情地面对学生。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情的交流,使学生成为有理性的人,成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新的时代特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根本目的。语文是一门最具时代特色和创造活力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不断提升自己教学品味的追求,努力让自己的教学少一些陈规陋习,多一些新鲜创意。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时代,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教育的主体。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相关的知识,随时随地地学习语文。所以,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应该有一个大的革新。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之目的。
  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最能体现其美丽的就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就是审美的教育。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篇课文都蕴含着美,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如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人性美,这些美都是语言文字为信息载体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美,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记忆和想象,去感知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形象、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语言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表明探究性学习将是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表明探究性学习将是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应该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作为现成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扮演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质疑问难,主动活泼地探求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作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阅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都会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可以是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是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对教师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朗读,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读的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阅读上,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以说教师一定要让语文教学姓 “读”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重复、也是不可模拟的。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还要张扬个性,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展现语文教学的强大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互动是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的精髓,也是课堂教学不断延伸的动力。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已形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多维互动结构,本文着重谈谈这种多维互动的能效生性。  【关键词】网络 课堂教学 互动 能效性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网络为支撑、以多维互动为灵魂的教学模式。互动中传递着知识与技能、改变着教法与学法、创新着思维、更新着教学资源。  1、教师与学生
【摘要】新课程促使我尝试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让调皮学生亲身体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新课程促使我尝试让学生先确立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应该怎样学?为谁学?新课程促使我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满堂灌”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什么,怎样思考”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班级管理 确立目标 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学生。
【摘要】语文是高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门科目,其具备着非常奇特的人文特色,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教学手段也一直局限在以往传统的理念模式中,所以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兴趣,更不能顺利的实现教学课堂高效性。文章将会从语文教学改革所具备的必要性及其相关的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以此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产业界和广大公众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难题。学院路地区的《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选修课承载着科普的性质。提升学院路地区学生对食品安全概念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媒体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多媒体视频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在“民以食为天”的当今社会,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产业界和广大公众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难题。为此,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为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交互便利、音乐优美、感染力强等诸多优点,因而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增加课堂容量,有效地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