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提高外墙在寒冬中的内表面温度,改善室内的气候环境,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外墙保温技术不断发展,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通过建筑物的外墙来实现采暖和保温目的。
  
  关键词:外墙保温材料选择 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房屋的建筑造价,达到了降低能源的作用。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外保温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一、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
   1.1保温材料对建筑的保温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务必要认真谨慎。常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挤密苯板,该材料密度大,导热系数非常小,与抗裂砂浆相比要相差30多倍;②聚苯板,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也极小,稍高于挤密苯板,因此,就抗裂能力来讲,要比挤密苯板高;③聚苯颗粒,该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胶粉料以及胶粉聚苯颗粒。胶粉材料通常采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等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其导热系数比前两者都要略高。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建筑性质合理选择保温材料。
  1.2增强网的选择
  增强网材料是保温层的抗裂保护材料,在保温层外侧可以保护保温层不会出现开裂,这种材料在外墙保温技术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力学分析角度看,一方面增强网可以使受力面积增大,有效分散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拉伸强度,使得原本会开裂的地方形成许多细小裂纹,减少较宽裂缝的出现。
   1.3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水泥砂浆作为外墙施工材料具有强度高、干缩性大等特点,不能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表面,否则会出现开裂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提高砂浆的抗裂性,并在砂浆抹平后附加增强网或钢丝网片,并做好防腐处理。
  
  二、外墙保温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
  外墙外保温的具体施工工艺对保温墙体施工的要求:清理并找平基层、对控制线进行弹挂、找平并安装底端的托板檐、准备材料和工具、配粘结胶的浆料、进行苯板粘帖、检查校平、对板缝进行填塞、打磨找平、安装分格缝或装饰线条、钉锚固钉、粘网格布、涂抹面胶、修补空洞、最后是保温层的验收。保温层的施工要在基层墙体完成施工并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2.2外墙外保温的组成和结构
   粘结层:由粘结胶浆构成,可视需要附加锚钉,不符合要求的基面需要采用机械法固定;保温层:如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或挤塑板(XPS)等,厚度按设计要求选择;防护层:由抹面胶浆和玻璃纤维网格布组成;饰面层:可选用防开裂、抗水透气和耐候性好的外墙涂料。
  2.3施工要求
  保护层的铺设方法一般是“一布二浆”,其在施工时要先进行翻包网格布与加强网格布的铺设,并且在需要加强的部位的铺设方法为“两布三浆”,最后再进行墙面标准网的铺设施工。
  2.4施工要点
  施工现场的温度与墙体表面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的24小时之内不能小于5℃,施工时风力不能超过5级,基层的墙面一定要保持干燥,在阴雨天气中不能施工,在进行外墙施工时不能有交叉作业等。
  
   三、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
  (1)做好外墙体平整工作,保证墙体平整度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2)做好外墙体上门窗、落水管、各种进户管线、消防梯、防盗窗预埋件的安装,防止在后期施工破坏保温层。(3)做好门窗和墙体连接处的预留工作,根据设计要求,一般留有30mm左右的保温厚度,并在缝隙中嵌填密封材料。(4)做好墙体与梁柱间的连接处理,一般可以利用钢丝网进行连接,减小裂缝的出现。(5)在施工前需要关注施工时的天气情况,保证环境温度≤5℃,风力≥5级不得施工,下雨天也不得进行施工。(6)做好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工作,施工常用的机械设备有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械、水平运输车、手提搅拌器、射钉枪等,并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施工中不会出现问题。(7)做好各级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并做好质量检验标准管理,落实材料进场计划、材料堆放布置、制定施工计划等工作。
  3.2外墙外保温
  是在外墙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系统,使外墙外保温对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该方法是在墙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体系,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受到的温差作用小温度变形程度也小,能够对墙体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冷(热)桥进行有效的阻断。
  3.3内外混合保温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对建筑物的保温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可以使用外保温施工作业的部位就使用外保温。从操作方面来说混合的保温措施能够让施工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对外墙内保温无法保护到的部位进行有效的防护进而让建筑整体都处于保温中。内外混合保温法的缺点就是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害。长时间的温差结构会让建筑物出现裂缝,会让建筑结构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环境中,它的危害程度要比外墙内保温的大。
  3.4整体保温
  由于不完全外保温会使部分构件出现裂缝,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裂缝,我们应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保温。保温材料与外装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易产生外墙外保温开裂,因此可以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等,使材料产生逐层渐变,释放应力,以此来预防开裂。
  
  四、外墙外保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坏境要求
  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避免在阳光曝晒、寒冷及大风雨雪天施工,施工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
  4.2 施工前外墙保温对建筑物基层的要求
  ⑴外墙保温层与建筑墙体的粘结方法,主要有点边粘贴法和整面粘贴法二种,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均要求墙面有一定的干燥和清洁度(不能有污渍灰尘油污或脂肪类物质),以保证二种材料能可靠地粘结在一起。⑵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墙体表面应做到平整而毛糙,使粘结材料能牢固地附着在建筑物表面。墙体平整度要求≤1.0cm/2.0m(用直尺检查),墙体的强度是保温材料与墙体粘结的基础。
  ⑶门窗室外(门窗的)卷帘,特别是水平设置的盖板(窗台板、女儿墙盖顶板)等,都应在外保温体施工前完成,其它固定在外墙上的架体(固定管道、空调等)也应在外保温体施工前完成。⑷水平方向的構件(窗台、女儿墙盖板挑檐固定在外墙面构件用的支架等)施工时都应预留外保温体系所需要的施工厚度,并有滴水处理。
  4.3 外墙保温板的安装
  保温板的安装(粘贴)要求墙体平整干燥坚固,具有表面粘结能力如果墙体表面不符合保温板的安装要求(平整度大于1.0cm),可采取粘钉(或打膨胀钉)来固定保温板和纤维网,即采用点边粘贴法。平整度小于1.0cm时,可用面粘贴法。墙脚托架的固定:安装墙脚托架时,应先准确地标出托架的高度(根据设计),必须使脚托架保持水平固定时尽可能在端部第一个圆孔下钉,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在长度方向的变形;第二个钉可下在使托架在垂直方向可调的长孔中,这样便于托架在水平位置上作适当的调节;一般每米托架要求不少于三个钉的固定,最后一个下钉孔同第一个当墙平整度较差时,用垫片找平,不得随墙面安装托架。
  4.4保温板外防护层的施工
  防护层施工前,应对保温板的粘贴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有不足之处应当及时给予修补。使用的防护砂浆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调配,施工不能在大风环境或夏天阳光直射墙面时进行,以免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失水而产生毛细裂缝。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空气中相对温度较大时,也不宜进行防护层的施工。
  
  结束语:
  外保温技术有利于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又有利于住户节省开支,是大势所趋。根据建筑物特点,并按照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选择材料及施工方法,以达到保温、抗裂的目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和更新节能材料,节能材料的发展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日益成熟,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测绘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论文在分析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内涵和优势的基础上,详细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为居民用水提供了基础保障,也是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满足节能降耗要求的一个关键环节.面对如今给排水工程中日益突出的资源浪费问题,想要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运转有效性,必须对节能节水技术进行大力推广,着眼于建筑的长久应用,促进节能环保观念的落实.论文从分析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作用入手,结合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给排水工程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满足节能降耗战略要求,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更加健康及在途享用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当今社会对食品包装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人们并不愿因此而牺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愿意为更具可持续性的包装支付更多费用.rn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全球领先品牌的带动效应明显,纸基包装行业既迎来了市场需求激增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rn在我国2020年初新版“限塑令”的推动下,纸基包装行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纸基包装目前大多应用于牛奶、酸奶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