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代化金融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金融专业的人才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实践能力也是非常注重。然而纵观当前高校金融教学的模式仍是沿用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味地注重教学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金融专业的课程安排上也欠缺实践教学课程,因而高校应该加强教学上改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金融专业中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引言:金融行业的从事者不但需要掌握过硬的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原理,也需要掌握金融专业的实践技能,同时也需要教学的职业素养。因而在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中不但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课的教学,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现代金融行业发展下对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需要竞争力较强的金融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也趋向全球化,进入了国际金融这个大环境之中,随之国外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在国内展开业务,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实行了跨国的业务,当前金融行业的竞争是日益激烈,而竞争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既要精通金融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同时也要熟识国际金融运行的规则和特点,这样才能满足我国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金融市场化发展趋势下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的金融人才
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过往金融数据和资料的研究与分析,而且最近几年,对金融行业的研究也从理论研究转向了市场研究,而且通过金融市场的研究,为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金融行业的分析研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因此,对于金融人才在分析和观察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能够在熟练地运用在对金融市场观察与分析之中,提高自己对金融市场变动的敏锐度。
(三)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下需要综合型金融人才
信息化也是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较为明显的一个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运行方式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传统的交易方式,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在运行环境上,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的运用带来了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在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对金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校在金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高校在开设金融实践课程的时候没有依照金融实践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在课程的设置的形式上比较简单,内容上也比较单一。在金融实践教学中,应该将金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高校的金融实践课,无论是从课程教学的内容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不能真正实现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规划与管理,更加没有教学的评价机制,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完全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学的内容上也完全依附在金融理论的课程上。
(二)缺乏健全的实践教学设施
虽然大多的高校建立了金融实践课的实训室,但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以及教学经费的欠缺,实训室内相关的教学设备不健全,已有的一些设备也都破旧落后,根本跟不上现代金融的发展步伐,为了应付外界的检查,一些高校虽然购买了一些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但是不是整体的购买下来,因而教学设备根本不健全,也达不到金融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此外,学校也没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又由于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就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因而大多的金融机构不会给予相关的实习岗位给学生,因而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三)欠缺充足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中的授予者是老师,老师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也是极其重要的,不论是在金融理论课的教学中,还是金融实践教学中,都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然而大多高校的金融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因而没有相关的金融实践经验,虽然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有所欠缺的。
三、加强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传统的实践课程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完全是依附金融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将金融理论知识拓展到实际的生产和应用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而在金融实践教学当中,也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通过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们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在实践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国内金融案例和国际金融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能够体会到金融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他们金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分析软件或是模拟交易系统等来进行操作,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设想、解决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在复杂冗杂的金融数据中分析出关键而有用的信息,进而有助于他们金融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通过相应的教学软件,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仿真性金融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高校金融专业的应用性特征比较强,所以高校在开展金融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多加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教学工作要以金融机构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在进行金融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贷款公司等等。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内外的金融实训基地,按照金融机构的真实内部环境和设备,构建仿真的金融实训室,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办理窗口仿真环境、保险理赔室仿真环境以及证券交易仿真环境等等。通过这些仿真的环境,让学生如同置身在真实的金融机构当中,加强仿真实践教学的成效,让学生接受跟实际金融工作一样流程培训,比如在保险理赔仿真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理赔的一般流程以及流程中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这样在对金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知道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毕竟在金融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不管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待人接客上,都要有一定的素养,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综合实力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是主要的授予者,面对当前金融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对金融人才有着更高要求的同时,对金融老师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老师不但需要过硬的金融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有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金融老师专业的培训,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以及激励机制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金融老师到金融机构去实训,加强对金融机构工作流程的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金融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最后,学校也要经常聘请金融机构中的一些专家或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金融讲座或是参与实践教学指导,从而提高学校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着金融现代化的大力发展,高校要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是是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要有所创新,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文峰. 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5)
[2] 王利华,王晓蕾. 地方院校应加强实验 实践教学的管理[J]. 山东纺织经济. 2011(07)
[3] 刘波,曲春青.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9(18)
作者简介:金耀斌(1970.9-),男,河南封丘人,新乡学院后勤管理处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引言:金融行业的从事者不但需要掌握过硬的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原理,也需要掌握金融专业的实践技能,同时也需要教学的职业素养。因而在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中不但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课的教学,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一、现代金融行业发展下对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需要竞争力较强的金融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也趋向全球化,进入了国际金融这个大环境之中,随之国外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在国内展开业务,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实行了跨国的业务,当前金融行业的竞争是日益激烈,而竞争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既要精通金融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同时也要熟识国际金融运行的规则和特点,这样才能满足我国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金融市场化发展趋势下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的金融人才
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过往金融数据和资料的研究与分析,而且最近几年,对金融行业的研究也从理论研究转向了市场研究,而且通过金融市场的研究,为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金融行业的分析研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因此,对于金融人才在分析和观察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掌握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能够在熟练地运用在对金融市场观察与分析之中,提高自己对金融市场变动的敏锐度。
(三)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下需要综合型金融人才
信息化也是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较为明显的一个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运行方式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传统的交易方式,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在运行环境上,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的运用带来了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在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对金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校在金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高校在开设金融实践课程的时候没有依照金融实践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在课程的设置的形式上比较简单,内容上也比较单一。在金融实践教学中,应该将金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高校的金融实践课,无论是从课程教学的内容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不能真正实现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规划与管理,更加没有教学的评价机制,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完全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学的内容上也完全依附在金融理论的课程上。
(二)缺乏健全的实践教学设施
虽然大多的高校建立了金融实践课的实训室,但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以及教学经费的欠缺,实训室内相关的教学设备不健全,已有的一些设备也都破旧落后,根本跟不上现代金融的发展步伐,为了应付外界的检查,一些高校虽然购买了一些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但是不是整体的购买下来,因而教学设备根本不健全,也达不到金融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此外,学校也没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又由于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就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因而大多的金融机构不会给予相关的实习岗位给学生,因而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三)欠缺充足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中的授予者是老师,老师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也是极其重要的,不论是在金融理论课的教学中,还是金融实践教学中,都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然而大多高校的金融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因而没有相关的金融实践经验,虽然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有所欠缺的。
三、加强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传统的实践课程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完全是依附金融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将金融理论知识拓展到实际的生产和应用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而在金融实践教学当中,也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通过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们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在实践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国内金融案例和国际金融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能够体会到金融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他们金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分析软件或是模拟交易系统等来进行操作,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设想、解决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在复杂冗杂的金融数据中分析出关键而有用的信息,进而有助于他们金融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通过相应的教学软件,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仿真性金融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高校金融专业的应用性特征比较强,所以高校在开展金融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多加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教学工作要以金融机构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在进行金融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结合金融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贷款公司等等。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内外的金融实训基地,按照金融机构的真实内部环境和设备,构建仿真的金融实训室,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办理窗口仿真环境、保险理赔室仿真环境以及证券交易仿真环境等等。通过这些仿真的环境,让学生如同置身在真实的金融机构当中,加强仿真实践教学的成效,让学生接受跟实际金融工作一样流程培训,比如在保险理赔仿真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理赔的一般流程以及流程中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这样在对金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知道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毕竟在金融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与不同的客户打交道,不管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是待人接客上,都要有一定的素养,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师资队伍综合实力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是主要的授予者,面对当前金融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对金融人才有着更高要求的同时,对金融老师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老师不但需要过硬的金融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有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金融老师专业的培训,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以及激励机制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金融老师到金融机构去实训,加强对金融机构工作流程的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金融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最后,学校也要经常聘请金融机构中的一些专家或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金融讲座或是参与实践教学指导,从而提高学校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着金融现代化的大力发展,高校要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是是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要有所创新,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文峰. 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5)
[2] 王利华,王晓蕾. 地方院校应加强实验 实践教学的管理[J]. 山东纺织经济. 2011(07)
[3] 刘波,曲春青.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9(18)
作者简介:金耀斌(1970.9-),男,河南封丘人,新乡学院后勤管理处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