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艺术的马力欧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个不拘谨的人,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聆听意见、改变习惯。曾经一度不习惯见面握手,也自我训练小段时间后已经能够主动先伸出手,拥抱的场合逐渐增多,我也应剧情所需慢慢地不再畏惧。除了一件事例外:贴脸拥抱,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是一个有肌肤相亲恐惧症的人。所幸机灵的我悟出心得,只要感应到对方有贴脸之仪的习惯时,我总加速加力作出深深拥抱的热情,除了给了相对响应,也可顺势错过脸颊交会之不自然。
  这招还算有效,一直到遇见马力欧Mario Cristiani,却让他第一次过手就给破招了。他是一位热情过度的意大利人,每次与他见面,握手、拥抱、贴脸一个也不能少,一点都不含糊。
  马力欧应该是我至今认识的朋友之中最热情且有活力的人,他的情感在与人寒暄上就已表露无遗。当然他给我的感染不只这些,熟识他是在一趟意大利之旅中。我去了他的家乡,也去了他所创长青画廊发迹的圣吉米那诺San Gimignano,这座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中部的一个千年小城,是一座风光秀美、具有浓郁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小镇。小镇以其独具特色的76个古塔而闻名全世界。长青画廊在大教堂前小广场的不远处,由一间旧戏院改装,里头不定期地展览观念性很强的当代艺术。
  马力欧大学就读于政治专业,二十六七岁时就对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经常出入博物馆、画廊,阅读艺术杂志报纸,于是与他另外两位发小兄弟合作,决定从家乡出发,经营最艰辛的当代艺术产业。当纽约、伦敦名牌画廊正忙碌于各种奢华晚宴、招呼时尚媒体和借机出镜的名人明星时,马力欧却在跨洲的飞机上,抵达天涯海角的一座城市与一座城市里的美术馆或博览会,为艺术家的理念做说明。当名牌艺术家吹捧着藏家坐私人飞机去伦敦,以惊人的金额买下自己展览中的作品时,马力欧正努力地说服某个小镇人民与政府拨出一点文化预算,并说服艺术家在低酬劳下花很长的时间亲自在当地创作,让非本国籍的艺术家于公共区域留下一件作品。当大陆与台湾很多文化官僚拨出大预算做个人业绩,日后却只见丑陋的遗迹时,我看到马力欧出生的小镇,在火车月台上、超市门口、小广场的饮水机边,伫立了八座铸铁人物雕塑,是当今最知名的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多年前受邀在此居住,见过二千多位镇民后所创作出来的立体素描。在安东尼一座雕塑近百万欧元的今日,小镇居民共同拥有了八座与自己相关的艺术品,精神上的意义绝对超越了金钱上的定义。
  在马力欧十多年的艺术工作中,有太多让我感动的努力。认识得越深越发现这位习惯大力拥抱的意大利中年人是如此的迷人。那回他领我去托斯卡纳一个年轻人口外移、只剩不到百人而且都是老人的偏僻小村庄,却在快废弃的小教堂看到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作品泛着红光,看得我眼泛泪光。他又带我越过几座山头冒着忽然而至的暴风雨到达一座酒庄,领我在阴冷黑暗的大酒窖里,看到了至今想起仍感动的中国艺术家陈箴的作品:玻璃内脏。在幽暗的酒窖里,安静的葡萄酒汁与沉静的艺术品,两者在时间的面前正诠释着关于生命的无常与永恒,一切都只能意会,却是如此表现淋漓。艺术家也在创作此作品后不久与世长辞。
  平时谈起艺术总会兴奋与滔滔不绝说话的马力欧,每回领我到艺术品前忽然就像个隐形人消失,直到回过神找他时,他总会在不远处安静地等待。于是这几年我一次又一次透过马力欧的引导,然后用自己的感知重新去认识了当代艺术。
  每隔几个月我们总会在一些艺术场合见面,我也早已习惯与他贴脸问候。偶尔他会从地球某一地方发来接近肉麻的短信,诉说他的想念。心里总是一阵温暖,就像此刻写着这篇文字时,察觉原来自己也是如此地想念,虽然一个月前我们才在新加坡见过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