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认识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基础及其特征是继承和发扬我军革命传统的基本前提。我军革命传统是长期积累、不断创新发展的产物,具有坚实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我军革命传统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为感召性、变革性、实践性和斗争性等方面。
【关键词】军队革命传统 基础 特征
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主要基础
建军80多年来,我军革命传统经历了不断积累创造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基础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优秀军事文化成果的吸收是我军革命传统赖以形成的文化基础。美国著名传统研究学者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①传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任何传统都是在既有基础上的继承和革新。传统和文化关系密切,任何传统都集成了现有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些具有想象力的文化传统积淀。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精神、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文化以及以《战争论》为代表的近现代西方军事文化、五四以来的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都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重要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规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一个革命军人个体必备的现代意识的基本内容,对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军革命传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军事文化的融合。如何把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塑造成具有现代革命传统的新型武装力量,主要还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贯之以现代民主及科学精神,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理论基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我军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军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观念都有它创新产生的现实基础或客观条件,同时又有它得以形成的思想渊源。梁启超认为,只有强大的军魂才能铸就強大的国魂,军魂销尽国魂空,1899年他曾撰文指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②军队革命传统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国特殊时代背景及战争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道德伦理规范以及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过程。
艰苦卓绝的严酷战争环境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实践基础。自我军成立以来,人民革命战争面对的敌人都是异常残酷凶狠的,军事斗争实践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进攻。异常残酷的斗争环境,使军事斗争多次面临严重失败和挫折,我军革命传统也不断升华。从井冈山到长征,从延安到西柏坡,我军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其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练就的。当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我军革命传统和党的革命传统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这主要是由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处的地位和任务决定的。
我军革命传统的鲜明特征
我军革命传统从总体上看是我军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有着不同的内涵侧重点。以革命精神为例,井冈山时期是我军初创时期,其传统精神主要体现为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而长征时期主要体现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一幅震撼世界人民心灵的英勇画卷;延安时期则以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诗昭示后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公而忘私精神等等绵延至今,历久不衰。而我军革命道德传统则集中体现在它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结合等方面。这些革命传统的内容虽然形态各异,但就其所体现的本质价值内核是相同的,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系统和文化形态。
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既体现了一般军队所应具有的基本精神品格要求,又因指导理论以及军事斗争环境的不同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军革命传统又有着其恒定的价值内核,从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精神特质,折射出其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凡的感召性。我军革命传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体现出超凡的感召力量,是我军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载体,也是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础。我军的革命传统,从最高领导人、革命指导理论、政策、制度都具有其特有的带有时代特征的超凡的感召力。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个人品格、超群卓越的军事才能,济世救人的宽阔胸怀,感召了多少人甘愿出生入死地追随他们,追随他们的济世理想和济世理论。而领导人所具有的这种特质既是后来和平时期导致个人崇拜的种子,也是团结带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克敌制胜、战胜困难形成党和军队特有的革命传统的根基。
我军革命传统的感召性特质还表现在其理论对实践指导的真理性与科学性。权威的形成主要源于对真理的信仰。传统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行为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主要因为其真理性和权威性,具有理性的说服力,契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与道德需求。我军革命传统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保证我军革命传统的创新发展能够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紧紧把握军事斗争及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对崇高理想和真理的渴求。革命传统的理论科学性保证了我军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巨大的变革性。创新是我军革命传统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一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适应现代战争需求,能够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军队,是一支没有任何私利的人民军队。 鲜明的实践性。胡锦涛指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包含着我军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包含着我军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是我军70多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军的传家法宝。”我军革命传统蕴含着军事斗争必须具有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体现于具体的原则和规章制度中,其隐含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逻辑方法具有历史传承的同一性,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军革命传统不仅是一种精神传统,更主要的是体现为在上述基础上的鲜明实践作用,特别是部队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通过革命传统决定了军队的性质宗旨,在此前提下,如何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管理,则通过革命传统的传播得到彰显。“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是决定人民军队性质本色的‘红色基因’”③,它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继承和发扬我军革命传统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实践性也是我军革命传统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所在。
頑强的斗争性。我军革命传统体现了我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具有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革命英雄气概,敢于并勇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传统,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是在科学性认识实践基础上的重要精神品格,也是我军卓立于世界强军之列的标志性精神品格。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战争到历次自卫反击作战,我军都是以其顽强的斗争精神战胜了敌人。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来自于顽强的纪律性,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拥有强大力量基础的斗争性,这种顽强的斗争性也是建立于科学精神之上的、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斗争性,因而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才能够所向披靡,历久不衰。
小结
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基础决定了我军革命传统的鲜明特征,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军革命传统面临着如何适应使命任务变化促进战斗力提升的问题。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科学分析我军革命传统基础的变化,保持革命传统的鲜明特点,应是军队革命传统不断创新发展、焕发出无穷战斗力的重要思考视角。
(作者为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博士研究生、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训练基地讲师)
注释
①[美]E·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页。
②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清议报》,第33期,光绪25年11月21日。
③空军工程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红旗文稿》,2011年第13期,第30页。
【关键词】军队革命传统 基础 特征
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主要基础
建军80多年来,我军革命传统经历了不断积累创造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基础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优秀军事文化成果的吸收是我军革命传统赖以形成的文化基础。美国著名传统研究学者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①传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任何传统都是在既有基础上的继承和革新。传统和文化关系密切,任何传统都集成了现有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些具有想象力的文化传统积淀。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精神、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文化以及以《战争论》为代表的近现代西方军事文化、五四以来的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都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重要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上规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一个革命军人个体必备的现代意识的基本内容,对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军革命传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军事文化的融合。如何把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塑造成具有现代革命传统的新型武装力量,主要还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贯之以现代民主及科学精神,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理论基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我军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军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观念都有它创新产生的现实基础或客观条件,同时又有它得以形成的思想渊源。梁启超认为,只有强大的军魂才能铸就強大的国魂,军魂销尽国魂空,1899年他曾撰文指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②军队革命传统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国特殊时代背景及战争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道德伦理规范以及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过程。
艰苦卓绝的严酷战争环境是我军革命传统形成的实践基础。自我军成立以来,人民革命战争面对的敌人都是异常残酷凶狠的,军事斗争实践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进攻。异常残酷的斗争环境,使军事斗争多次面临严重失败和挫折,我军革命传统也不断升华。从井冈山到长征,从延安到西柏坡,我军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其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练就的。当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我军革命传统和党的革命传统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这主要是由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处的地位和任务决定的。
我军革命传统的鲜明特征
我军革命传统从总体上看是我军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有着不同的内涵侧重点。以革命精神为例,井冈山时期是我军初创时期,其传统精神主要体现为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而长征时期主要体现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一幅震撼世界人民心灵的英勇画卷;延安时期则以实事求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诗昭示后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公而忘私精神等等绵延至今,历久不衰。而我军革命道德传统则集中体现在它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结合等方面。这些革命传统的内容虽然形态各异,但就其所体现的本质价值内核是相同的,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系统和文化形态。
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既体现了一般军队所应具有的基本精神品格要求,又因指导理论以及军事斗争环境的不同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军革命传统又有着其恒定的价值内核,从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精神特质,折射出其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凡的感召性。我军革命传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体现出超凡的感召力量,是我军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载体,也是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础。我军的革命传统,从最高领导人、革命指导理论、政策、制度都具有其特有的带有时代特征的超凡的感召力。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个人品格、超群卓越的军事才能,济世救人的宽阔胸怀,感召了多少人甘愿出生入死地追随他们,追随他们的济世理想和济世理论。而领导人所具有的这种特质既是后来和平时期导致个人崇拜的种子,也是团结带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克敌制胜、战胜困难形成党和军队特有的革命传统的根基。
我军革命传统的感召性特质还表现在其理论对实践指导的真理性与科学性。权威的形成主要源于对真理的信仰。传统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行为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主要因为其真理性和权威性,具有理性的说服力,契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与道德需求。我军革命传统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形成发展并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保证我军革命传统的创新发展能够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紧紧把握军事斗争及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对崇高理想和真理的渴求。革命传统的理论科学性保证了我军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巨大的变革性。创新是我军革命传统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一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适应现代战争需求,能够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军队,是一支没有任何私利的人民军队。 鲜明的实践性。胡锦涛指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包含着我军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包含着我军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是我军70多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军的传家法宝。”我军革命传统蕴含着军事斗争必须具有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体现于具体的原则和规章制度中,其隐含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逻辑方法具有历史传承的同一性,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军革命传统不仅是一种精神传统,更主要的是体现为在上述基础上的鲜明实践作用,特别是部队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通过革命传统决定了军队的性质宗旨,在此前提下,如何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管理,则通过革命传统的传播得到彰显。“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是决定人民军队性质本色的‘红色基因’”③,它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继承和发扬我军革命传统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实践性也是我军革命传统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所在。
頑强的斗争性。我军革命传统体现了我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具有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革命英雄气概,敢于并勇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传统,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是在科学性认识实践基础上的重要精神品格,也是我军卓立于世界强军之列的标志性精神品格。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战争到历次自卫反击作战,我军都是以其顽强的斗争精神战胜了敌人。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来自于顽强的纪律性,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拥有强大力量基础的斗争性,这种顽强的斗争性也是建立于科学精神之上的、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斗争性,因而这种顽强的斗争性才能够所向披靡,历久不衰。
小结
我军革命传统的形成基础决定了我军革命传统的鲜明特征,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军革命传统面临着如何适应使命任务变化促进战斗力提升的问题。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科学分析我军革命传统基础的变化,保持革命传统的鲜明特点,应是军队革命传统不断创新发展、焕发出无穷战斗力的重要思考视角。
(作者为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博士研究生、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训练基地讲师)
注释
①[美]E·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页。
②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清议报》,第33期,光绪25年11月21日。
③空军工程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红旗文稿》,2011年第13期,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