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F波监测对听神经瘤压力模型大鼠面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58例模型及对照组SD大鼠行面神经F波监测,记录其潜伏期、波幅及与M波比值(F/M);继而行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面神经逆行示踪,计数面神经核BDA阳性神经元标记率(BDA+-N%);光、电镜检查小脑脑桥角池段面神经;统计分析F/M与BDA+-N%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面神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与两对照组比较,小-大各肿瘤组F
【机 构】
: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解剖学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F波监测对听神经瘤压力模型大鼠面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58例模型及对照组SD大鼠行面神经F波监测,记录其潜伏期、波幅及与M波比值(F/M);继而行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面神经逆行示踪,计数面神经核BDA阳性神经元标记率(BDA+-N%);光、电镜检查小脑脑桥角池段面神经;统计分析F/M与BDA+-N%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面神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与两对照组比较,小-大各肿瘤组F波潜伏期延长或部分丢失,F/M依次为77.13%,48.91%和11.54%(P<0.001);BDA+-N%依次为77.28%,48.28%和11.55%(P<0.001).各组F/M与BDA+-N%呈线性正相关(r=0.996,P<0.001).面神经光、电镜观察显示病损随球囊体积增大逐渐加重.结论 面神经F波改变可以用于评估面神经功能完整性,反映其病损程度,应有助于术中面神经监测和术后功能预测。
其他文献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难治的主要原因在于穿刺部位难以准确达到三叉神经节,卵圆孔的精确定位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1],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采用数字化机械臂定向导航下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32例,定位准确,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使合并出血的患者,尤其是致死性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临床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的 探讨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的患者,采用组块设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区皮层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影像融合后,术中定位皮层运动区与锥体束,经神经电生理检查验证后,避开功能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 fMRI确定的功能区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复合体发生变异对ACoA动脉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观察60具胚胎复合体形态变异;回顾夹闭29例,栓塞49例ACo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大脑前动脉Al段(Al)成窗2例,发育不良15例,ACoA成窗12例,双支5例,胼胝体中央动脉4例,"Y"型4例,三支或以上1例,"H"型1例.复合体变异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胎龄无明显变化趋势.ACoA与Al变异无明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8年7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颅脑创伤3903例,并发低钠血症235例,占6.02%.男141例,女9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9例,脑挫裂伤1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2例,颅内血肿31例,合并颅底骨折112例,开颅手术71例.低钠血症出现24 h以内7例,1-3 d 62例,3-7 d115例,8-14 d 39例,14 d以后12例.
5月12日14点28分,甘肃省陇南地区山崩地裂,房屋损毁,交通、通迅、电力中断,顷刻间沦陷为重灾区.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时搭建"露天医院",收治由于地震导致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63例,对救治过程回顾性总结如下。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常称听神经瘤)的治疗目的已由早期的肿瘤切除、挽救生命,发展到肿瘤全切除,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河北开滦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05年10月存档的33例脑膜瘤石蜡标本,年龄15~81岁,平均48岁.脑膜瘤组织病理学类型按1999年WHO制定的神经系统标准分类:良性组27例,恶性组6例。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儿童脑积水的主要方法,分流术后分流管断裂是分流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南京儿童医院共进行了327例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5例分流管断裂,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