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励”。激励是指人的需要和动机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进而产生行为动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下面谈谈我在学校管理中应用激励手段的一些心得。
一、目标激励
目标实际是一种诱因,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研究表明,最有效的目标是那些只有50%成功可能性的目标,那种不可能达到的或肯定能达到的目标,是没有激励性的。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对自己指挥和激励的能力坚信不疑,还必须能传达他们的高期望,这样才能使普通人创造出超常的成绩。
作为校长,首先要明确提出自己所领导的学校的发展目标。2002年4月,我受命在原柳铁三小校址组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我分析了当时学校的师资、生源等方面的状况,提出了“人为本,高起点,办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使师生前进有方向,努力有目标,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学校在第一个三年发展中态势良好,2005年学校首届中考向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答卷,2006年中考上省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率上升4.36个百分点。
作为校长,还应帮助教师提出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近三年来,我校从全国各地招聘了近三十名新教师。我要求教龄不满3年的教师要拜师学艺,把苦练教学基本功作为重点,确立“一年过关,两年胜任,三年成为校级骨干”的个人三年发展目标,缩短教师成才周期。新教师围绕目标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结果有不少当时教龄刚满一年或不满一年的老师在全区教学比赛和论文竞赛中获奖。
二、权责激励
我校成立之初正是柳州市初中进入第一轮课改之时。对于我们这所新生的学校来说,新一轮课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让全体教师真心实意地接受课改,毫无怨言地参与课改,如何让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在新一轮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学校领导我们采取了责任激励的方式——赋予教师相应的责任与权力。
为了顺利推进课改,我校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力:一是充分使用资料的权力。为了满足教师学习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学校每学期都为教职工订阅足够数量的期刊,每个备课组有一份专业刊物和一份大型报刊,各级骨干教师人手一份相关专业刊物。图书室全天对全校师生开放,教师可随时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也可随时复印资料。骨干教师根据研究需要每年可以报销100元的书报费。二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权力。我们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办兴趣班,开选修课。根据学校综合评估,赋予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目前我校已比较成功地开设了篆刻、形体、体育选项、德育电视大课、科技、机器人、信息学等校本课程。三是自主开展教科研的权力。每学期初,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问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发挥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学期均有校本教研课题。近三年来,学校和各学科备课组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立项课题14个,一项被批准为省级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四项通过结题,一项荣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四是备课组长负责制。学校成立备课组,并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发挥备课组长“领头雁”的作用。同时制订《责任包保奖惩试行条例》,强调责任到人,实行整体式或团队式评估。
由于采取责任激励,落实权利,确保了课改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我校被评为柳州市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单位、柳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成功的激励应满足被激励对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通过把管理目标与激励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目标。
(一)物质激励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制订和实施了《鼓励创新、鼓励冒尖奖金发放试行条例》、《各级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宣传报道奖励制度》、《责任包保奖惩试行条例》。如我校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给予每人每年200~600元不等的培训研究经费;各类教学赛荣获一等奖的教师每次奖励100元,荣获团体一等奖的每次奖励1000元;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除在学习考察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待遇外,并按照《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每月发放岗位津贴;每年的6月6日是我校的校庆日,我校采取大面积评奖的方式,从服务育人线、管理线、教学线、德育线、科研线等各方面进行年级组、备课组和个人评奖,有效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校实行的还是“按量取酬”,随着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要逐步过渡到以“高绩效、高奖励”为标杆的“按质取酬”。
(二)精神激励
教育事业需要一群有“痴迷”情结的教师去完成,但是教师的“痴迷”靠什么去维系,教师“痴迷”教育事业的动力是什么?这种动力就是教师的“成就感”、“成功感”。当教师的劳动成为学校进步的一种组成成分时,这就是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就是教师的努力被别人所肯定与尊重。校长有责任去引领教师的精神生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而有之,精神上的迷惘与前进中的消怠时有发生,有校长的精神支持,教师发展之路才是顺畅的。
1 活动激励法。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只要这种精神面貌成为一种传统,就能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我校开展岗位练兵,教科室和教导处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全校教师上好“八”课:①人人上组内公开课;②新教师上亮相课;③高级教师上示范课;④青年教师上汇报课;⑤骨干教师上优质课;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送教课;⑦实验教师上研究课;⑧人人上课改开放课。通过实践、观摩、讨论、互评,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上课活动,起到了锻炼一批人,带动一批人的作用。
2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领导注重以自身的思想和作风给教师树立榜样,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四个“必须”是:必须定期主持课改论坛;必须参加“新课程研讨课”活动;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必须成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是: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通过这些校领导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3 情感激励法。情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校长应注重唤起教师努力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①给教师以归属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程度越高,其积极性越高。从这一原理出发,学校在制定规划、目标以及各种制度时,应充分听取、采纳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献计献策;并通过工会、教代会等多种途径让教师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②给教师以成就感。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成就能增强人的信心,能鼓舞人的斗志。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使用教师时要了解清楚其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促其成功。我校近年来参加信息学、机器人、科技创新竞赛连获佳绩,这与指导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也是与校领导的善识人、会用人分不开的。
③给教师以成长空间感。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将各级部门举办的赛教课计划事先公布,让教师自由报名参赛,凡自愿参赛并准备充分的教师,学校都给予鼓励和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对比赛取得一等奖的教师学校奖励。因此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赛事,我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再如,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对外开放日活动,很多新教师都积极大胆露脸,通过一次公开课,踏上一个新台阶。
(责编 王学军)
一、目标激励
目标实际是一种诱因,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研究表明,最有效的目标是那些只有50%成功可能性的目标,那种不可能达到的或肯定能达到的目标,是没有激励性的。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对自己指挥和激励的能力坚信不疑,还必须能传达他们的高期望,这样才能使普通人创造出超常的成绩。
作为校长,首先要明确提出自己所领导的学校的发展目标。2002年4月,我受命在原柳铁三小校址组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我分析了当时学校的师资、生源等方面的状况,提出了“人为本,高起点,办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使师生前进有方向,努力有目标,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学校在第一个三年发展中态势良好,2005年学校首届中考向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答卷,2006年中考上省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率上升4.36个百分点。
作为校长,还应帮助教师提出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近三年来,我校从全国各地招聘了近三十名新教师。我要求教龄不满3年的教师要拜师学艺,把苦练教学基本功作为重点,确立“一年过关,两年胜任,三年成为校级骨干”的个人三年发展目标,缩短教师成才周期。新教师围绕目标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结果有不少当时教龄刚满一年或不满一年的老师在全区教学比赛和论文竞赛中获奖。
二、权责激励
我校成立之初正是柳州市初中进入第一轮课改之时。对于我们这所新生的学校来说,新一轮课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让全体教师真心实意地接受课改,毫无怨言地参与课改,如何让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在新一轮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学校领导我们采取了责任激励的方式——赋予教师相应的责任与权力。
为了顺利推进课改,我校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力:一是充分使用资料的权力。为了满足教师学习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学校每学期都为教职工订阅足够数量的期刊,每个备课组有一份专业刊物和一份大型报刊,各级骨干教师人手一份相关专业刊物。图书室全天对全校师生开放,教师可随时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也可随时复印资料。骨干教师根据研究需要每年可以报销100元的书报费。二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权力。我们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办兴趣班,开选修课。根据学校综合评估,赋予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目前我校已比较成功地开设了篆刻、形体、体育选项、德育电视大课、科技、机器人、信息学等校本课程。三是自主开展教科研的权力。每学期初,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问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发挥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每学期均有校本教研课题。近三年来,学校和各学科备课组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立项课题14个,一项被批准为省级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四项通过结题,一项荣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四是备课组长负责制。学校成立备课组,并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发挥备课组长“领头雁”的作用。同时制订《责任包保奖惩试行条例》,强调责任到人,实行整体式或团队式评估。
由于采取责任激励,落实权利,确保了课改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我校被评为柳州市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单位、柳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成功的激励应满足被激励对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通过把管理目标与激励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目标。
(一)物质激励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制订和实施了《鼓励创新、鼓励冒尖奖金发放试行条例》、《各级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宣传报道奖励制度》、《责任包保奖惩试行条例》。如我校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给予每人每年200~600元不等的培训研究经费;各类教学赛荣获一等奖的教师每次奖励100元,荣获团体一等奖的每次奖励1000元;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除在学习考察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待遇外,并按照《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每月发放岗位津贴;每年的6月6日是我校的校庆日,我校采取大面积评奖的方式,从服务育人线、管理线、教学线、德育线、科研线等各方面进行年级组、备课组和个人评奖,有效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校实行的还是“按量取酬”,随着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要逐步过渡到以“高绩效、高奖励”为标杆的“按质取酬”。
(二)精神激励
教育事业需要一群有“痴迷”情结的教师去完成,但是教师的“痴迷”靠什么去维系,教师“痴迷”教育事业的动力是什么?这种动力就是教师的“成就感”、“成功感”。当教师的劳动成为学校进步的一种组成成分时,这就是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就是教师的努力被别人所肯定与尊重。校长有责任去引领教师的精神生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而有之,精神上的迷惘与前进中的消怠时有发生,有校长的精神支持,教师发展之路才是顺畅的。
1 活动激励法。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只要这种精神面貌成为一种传统,就能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我校开展岗位练兵,教科室和教导处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全校教师上好“八”课:①人人上组内公开课;②新教师上亮相课;③高级教师上示范课;④青年教师上汇报课;⑤骨干教师上优质课;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送教课;⑦实验教师上研究课;⑧人人上课改开放课。通过实践、观摩、讨论、互评,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上课活动,起到了锻炼一批人,带动一批人的作用。
2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领导注重以自身的思想和作风给教师树立榜样,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四个“必须”是:必须定期主持课改论坛;必须参加“新课程研讨课”活动;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必须成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是: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通过这些校领导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3 情感激励法。情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校长应注重唤起教师努力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①给教师以归属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程度越高,其积极性越高。从这一原理出发,学校在制定规划、目标以及各种制度时,应充分听取、采纳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献计献策;并通过工会、教代会等多种途径让教师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以此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②给教师以成就感。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成就能增强人的信心,能鼓舞人的斗志。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使用教师时要了解清楚其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促其成功。我校近年来参加信息学、机器人、科技创新竞赛连获佳绩,这与指导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也是与校领导的善识人、会用人分不开的。
③给教师以成长空间感。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将各级部门举办的赛教课计划事先公布,让教师自由报名参赛,凡自愿参赛并准备充分的教师,学校都给予鼓励和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对比赛取得一等奖的教师学校奖励。因此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赛事,我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再如,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对外开放日活动,很多新教师都积极大胆露脸,通过一次公开课,踏上一个新台阶。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