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程序正义警务模式及启示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程序正义警务模式是一种基于规范主义视角下的警务创新模式,它强调主观程序正义,重点关注警民接触过程.其核心工作要素是发言权、中立、人际尊重与可信动机.程序正义警务模式还强调关注警察组织内部(警警接触)的程序正义,认为它是实现警察外部(警民接触)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程序正义警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罗尔斯的程序正义观,马修的尊严理论,萨默斯和贝勒斯的程序价值理论,蒂博、沃克尔以及李文萨尔的程序正义理论.中国应加强基于规范主义视角的警务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积极关注公安执法中的警民接触,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过程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循证警务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犯罪预防控制与警务行动模式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警务模式。循证警务体现为警察与社会关系重构下警务目标转型的现代性话语及理论建构,体现为犯罪控制主导下的警察专业化向后现代风险防控主导下的“知识-权力-技术”共治的警务改革演进脉络和话语转向。循证警务在中国警务改革实践中的本土性知识构建与应用,需要将循证警务的哲学、理念、技术与决策逻辑嵌入到中国的社会治安治理与风险防控体系之中,并经由循证警务机制实现治安治理的力量、资源、政策、技术等要素的整合,推进治安警务机制的完善、结构优化、资
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以来,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完善鉴定制度、推动控辩平等对抗、强化质证权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却远低于预期,运行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功能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构建阶段,相关法律规定较为概括,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厘清。虽然2018年实施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对该制度运行的程序进行了一些细化,但诸如刑事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权利义务
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困扰着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各国日益重视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赔偿及修复工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和司法对策文献的学科、国家、机构及作者分布特征,以及文献的共被引等信息可视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一些机构持续引领研究热潮,无论是空气颗粒污染、土壤或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等均受到重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相关研究自21世纪初开始迅速崛起,近年发布的一系列针对环境损害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