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逆的符号:胡适、鲁迅与中国现代诗及小说之发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史研究之二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符号是能动的文化符号。现代诗以胡适为起点,在文化“工具革命”的意义上通过否定传统诗的格律化,还原诗的自由表达功能,实现了“要须作诗如说话”的文化解构理想(文化上的“雅”、“俗”易位)。现代小说以鲁迅及其《狂人日记》为起点,在文学语言功能的建构上并非以采用白话为目的,而是以适于自我表达的口语化为目标:传统小说的“说”变成了现代小说的“写”。这表明,新、旧文学变革并非单纯文化上的“雅”“俗”易位问题。
其他文献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的灵感观念和模仿观念进行了反思,将孕育着无穷变化的“无”视为创作的源头,认为创作不是预定意义的实现过程,而是意义不断生成流变的开放过程。深受道家美学观
闻一多诗学探索路途中的种种变调表象说明,站在中西文化地平线上的闻一多其实一直在践履着这样一个自然原道:“风震于上而波动于下者也”——遵命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文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