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A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Child-Pugh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ALT和TBiL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2组术前Child-Pugh分级、术前血清ALT和TBiL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第1天Child-Pugh分级恶化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0.01);A组术后1、3、7天血清ALT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3.065、3.403、5.663,P值均<0.01); A组术后血清ALT和TBiL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 8.508,P值均<0.01); A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B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rank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值=0.918,P<0.01)。
结论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