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A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Child-Pugh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ALT和TBiL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2组术前Child-Pugh分级、术前血清ALT和TBiL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第1天Child-Pugh分级恶化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0.01);A组术后1、3、7天血清ALT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3.065、3.403、5.663,P值均<0.01); A组术后血清ALT和TBiL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 8.508,P值均<0.01); A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B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rank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值=0.918,P<0.01)。

结论

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骨肉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4月经规范化综合治疗的60例ⅡB期骨肉瘤患者的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瘤旁正常骨组织中的IGF1R表达率,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IGF1R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48/60),瘤旁正常骨组织中的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及AD所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液中视锥样蛋白-1(VILIP-1)水平,并探究其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在AD早期诊断、检测疾病进展的中的意义。方法共入组58例研究对象,AD组20例,AD所致MCI组19例,对照组19例。通过ELI-SA法测定所有样本血液中VILIP-1水平。结果AD组血液中VILIP-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AD所致MCI组[(9.0±2
目的了解并分析不同病程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现况。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1~5年组39例和5年及以上组55例),采用自制调查表和口腔评估精神科护理指南(OAG-PC)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牙缺失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均较差;1~5年组和5年以上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牙缺失人数(χ2=7.68,P<0.05)和人均失牙数比较(F=9.20,P<0.05),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情况、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11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3例中转改为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其中5例出现阴囊气肿,均在术中用针头刺入皮下放气后气肿消失。手术时间30~125(46±18)min,术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引导3D立体导丝定位技术和大体定位法在乳房触诊阴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80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乳腺异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体定位组(A组)40例,采用摄轴位+标准侧位X线片判断病灶的大体位置,指导临床进行手术活检;3D立体定位组(B组)40例,采用3D立体导丝定位法标记病灶的大体位
目的探讨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黏膜下注射媒介的应用进展。方法在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ESD"、"黏膜下注射"为关键词,查阅2008年1月—2014年1月国内外有关不同物质材料作为ESD黏膜下注射媒介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传统黏膜下注射媒介中,生理盐水容易被组织快速吸收,行ESD治疗时需要反复多次的黏膜下注射;高渗性溶液对组织有明确的损伤
期刊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在难治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5~75岁,病程7~10 d。发生鼻出血次数3~8次,每次出血量10~200 mL。均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探查及电凝止血术治疗。术中先找到出血点并电凝之,黏膜糜烂处用纳吸棉填压。结果本组24例患
期刊
目的探讨DSA成像血管测量参数在预测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DSA肺动脉造影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1 mmHg=0.133 kPa);无肺动脉栓塞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PASP<25 mmHg。在DSA图像上测量主肺动脉、升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