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中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切实有效的德育教育则对于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和多重作用。围绕于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生安全教育;中学安全工作
  对一所学校而言,学生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学校教育秩序的正常运转要求学生安全工作的落实到位和不断完善。然而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剧变,学校安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也已发生较大转变,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就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安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安全工作的成败。以下就是围绕于于此展开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首先要指明的是,中学生作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未臻成熟的一个群体,其本身相对于成人不但更易收到伤害(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其安全防护意识也薄弱得多。而其每天都在面对着现如今纷乱浮嚣的社会环境和受到各方面影响的校园环境时,这不能不说有很大隐忧。大致说来,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校内外环境特点,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有:
  1.自我爱护不足,健康状况堪忧。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或者由于忙于学习,或者由于不爱锻炼,或者由于沉迷电子游戏等多种因素,而忽视了身体锻炼,同时由于自制力相对较差,也面临饮食作息不规律带来的健康问题。
  2.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自暴自弃和钻牛角尖。当今社会中学生自杀事件已并不罕闻。或是由于早恋情感问题,或是由于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由于受到老师和或家长数落批评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起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情绪易于波动,承受能力差。
  3.文化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薄差,容易收到误导、欺骗甚至是操纵。中学生是富有青春气息的群体,大体上热情奔放,喜欢新鲜事物,但在这个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引诱和误导
  此外,中学生还普遍存在个人财产保护意识薄弱、预防电信和网络诈骗的能力薄差等问题。总而言之,主观上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外加客观环境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要改善和杜绝此种不良情况,德育教育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选项。
  二、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内在联系
  实践已经证明,开展德育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在很在程度上提升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水平,同时还可以丰富其管理方式,这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
  第一是两者具有共同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而且基本功能都是为校园师生提供服务保障,道德教育是提升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关键手段和有力保证,有助于中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关注重视和吸收遵守,安全教育工作则对德育教育提供了外在的保障措施,二者相辅相成。
  其次,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中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和行为选择是二者共同的价值追求,有所区别的是其两者的具体实施过程。大体而言,安全教育以道德教育更侧重通过教育感化潜移默化,安全教育则以相对直接单一的管理手段为主。
  最后,育人目标上二者也具有高度重合性。具体来看,在学习内容、教育侧重点及方法手段等方面二者有着较大不同,但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育人目标却是相通的,即为了促进、改善和保障学生的人身和心理安全,引导其心理和行为符合均符合规范,并最终从思想上改变自己。
  以上三点即为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内在联系,这也最终决定了德育教育对于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德育教育对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说到意义,其实已包含在上述的内在联系中。这里再总结言之,德育教育由于与安全教育教育理念相同,价值追求相同,育人目标相同,所以对其顺利展开和贯彻落实具有天然的推动力和辅助力,没有德育教育为基础,学生安全教育事倍功半,效果难以彰显,而若有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辅佐,则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1.引领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多重外界影因素的互动性影响,中学生“三观”取向存在着交大啊的不可确定性。而德育教育的引领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教育手段将中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既定要求上,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行为修养。
  2.调节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持续促进学生的自身心理调节、言行举止调节,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调节,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规范其言行举止,并努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融洽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激发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位于第一位的,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德育教育有助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参与校园安全工作的热情,获得校园安全工作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保障作用
  中学生各方面心智尚不成熟,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弱等问题,易成为社会不法分子的侵害目标。德育教育的教育的良好开展,不但能起到告诫中学生提高警惕的作用,更有助于其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为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5.维护作用
  这里所说的“维护”是指维护中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多重因素的误导和冲击。单一的日常安全教育手段对于正在青春期性格普遍带有的叛逆性的中学生群体不仅效果不明显,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而若融合德育教育相对柔和多样的教育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则大大有助于抵制不良思潮的,保障中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总结
  安全教育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切实有效的德育教育则对于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和多重作用。以上内容阐述了主要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德育教育对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观点仅为个人之见,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并引发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2018.
  [2] 王刚.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6.
其他文献
由颈段的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其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常常间断发作或持续存在,被称为颈性心律失常.作者自1998~2003年,先后收治颈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依据颈段组织损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配合金针撬拨法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的方法,在放射线监视、局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