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教学的三重境界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课堂中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产生学习动机,但面对目前情境教学所出现的重气氛、轻效果,重表演、轻目的,重课外、轻文本现象,教师应该把握好文本之境、课堂之境和思维之境这三种境界。
  关键词:课堂情境 文本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57-01
  
  在大语文环境下,与其说教授学生知识,不如说是把学生引领进语文的世界中来,“授之以渔”。所谓“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更提倡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境教学主张的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
  课堂的情境创设,不可简单的理解为课堂气氛的创设,也不能等同于煽情做作。成功的情境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之境、还应该包括文本之境以及思维之境。
  
  一、文本之境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文本,离不开作家文字之下独特的情感。文本是语文的立足之地,也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因此课堂的情境教学的基调应该有文本基调决定,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应该最大限度的还原文本的原意。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精心准备。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还原作者意义呢?那就要求教师做到准确、深刻、细腻探索文本。
  1、准确,是要求对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把握,若是南辕北辙,那么解读出来章的主旨与作者本意背道而驰,就又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2、深刻,是要求把握住文章最核心的东西,要知人论世,不能浮于文章表相,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还应该深入挖掘文章之外的故事。
  3、细腻,便要求我们抓住细节,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中,往往饱含了作者匠心独具的深情和生活的真实。“最微小的花朵对我,也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这是华兹华斯对细微事物的最深刻的理解,于是品味细节便成了我们开启文章情感之门的钥匙。
  另外,真正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最大限度的尊重文本和文体的特点。遇到古文,就不能缺乏古典的味道;教杂文就不能忽视犀利讽刺的风格。若能将课堂之境很好的与文本之境联系在一起,达到高度的统一,就更能走进文本,叩响学生的心灵,催生阅读的情感。
  
  二、课堂之境
  
  如何创设课堂之境才能成功的将学生引领进语文的世界中来呢?白居易有言:“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这段话说得是文学作品诞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情动于中而形诸文字,是为文章,也就是说“言为心声”。那么就有可能,以文章中蕴藏的情感为纽带,把读者和作者的心联结起来。
  1、借助音乐、画面渲染情景
  音乐是心灵和情感的倾诉,也只有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拨动人的心弦。如果把音乐与文学巧妙融合,那么教学中就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授《安塞腰鼓》时,我先播放了一段雄浑的腰鼓声,并用多媒体展示黄土地、奔腾的黄河、黑黝黝的后生画面,磅礴、雄浑、激昂的气势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为课文奠定了鉴赏的基调,营造了探究的氛围。
  2、借助教师语言,感受作家之情
  言为心声,作为语文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明人吴曾言:“文章之妙,语快令人舞,语悲令人泣,语幽令人冷,语怜令人惜,语险令人危,语慎令人密,语怒令人按剑,语激令人投笔,语高令人入云,语低令人下石。是谓骇目动心,不在修辞琢句。”所谓神,情绪也情感也。针对寄寓了不同情感的文章,分别用饱含不同情感、具有不同节奏、匹配不同抑扬顿挫语调的语言去讲析、去引导学生,会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情境各异、情趣无穷的语文世界中。
  教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外在行为,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也不能单单的理解为课堂上的创设,更应该延续到课前与课后。
  
  三、思维之境
  
  所谓入境之后的最高的境界便是“悟道”。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思考能力和解读文本能力的展现是思维之境最根本的任务。要创设良好的思维之境,教师就要避免不合理的问题情境设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同样要避免霸权倾向,让整堂课在展现作者意义之外,又能展现不同个体的读者意义。华而不实,各种花架子等都容易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认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带来消极的影响。
  情境教学的提倡和流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教师若能把握好文本、课堂、思维这三重境界,便能让情境教学真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体悟,适度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行为,可以增添课堂情趣。一堂成功的阅读课,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将这三重境界有效结合,为每堂阅读教学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50-01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它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育活动中的审美自古已然。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美育就受到高度重视。柏拉图曾说过:“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53-01     数学并不是枯燥、琐碎的。只要你赋予它生命力,它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爱上数学课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愿,也是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祈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55-01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就会越强烈积极主动地学,好学乐学和坚持学。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54-01    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用尊重、理解、关怀去影响学生,时时刻刻爱我们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讲究诚信,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表扬、激励的作用。并且利用形式多样的表扬栏来量化着学生的成长的足迹
供应商家能否对营销渠道实现了控制,是企业产品能否顺利进入消费终端的关键所在,营销渠道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本身具有很大的变数。营销渠道说白了,就是企业的产品从出厂到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路径。这个过程包含了企业的销售部门及经销商、用户等等。如何建立起一个一个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体系,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起稳定而高效的营销渠道,方能保证企业产品营销的成功。本论文通过对营销
众所周知,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管道的施工作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基础功能的高低.一旦建筑缺少较为完善的给排水管道,必然会影响到广大用户的水资源供应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