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龙王王玉玺不仅让舞龙世界记录回归龙的故乡,还使之保留在了龙的故乡。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龙的故乡……然而,英国总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上记载创下舞龙世界纪录的,从首次到第15次,始终不是中国。直到1995年7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上,舞龙世界纪录才由中国取代了荷兰。2000千禧年,中国再次打破五年前自己创下的舞龙世界纪录。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让舞龙世界纪录回归龙的故乡、并使之保留在龙的故乡的人,是中国龙王王玉玺。
独树一帜的龙舞艺术
说到舞龙,如果说您没有在年节或庆典活动中欣赏过龙舞,那么您一定看过《狮王争霸》、《南北少林》、《王者之风》、《新方世玉》、《隋炀帝传奇》等影视作品中的舞龙场面。那么我告诉您,您从几十部影视剧中看到的龙舞,全是王玉玺的作品。
除了参与这些影视剧的拍摄外,国家庆典、社团组织、各地市政府组织的活动也都来找他。彭丽媛、屠洪刚、阎维文、张明敏、成龙等歌坛名人录制与龙有关的音乐电视片也都来找他。
王玉玺和杨华编创的中国龙狮舞,既保留了传统的、民间民俗的特色,又融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融汇扩张了民间花会形式,是传统的民间花会和舞龙狮舞的有机结合体。他们的龙集中体现了中国龙的神姿神貌神韵。神龙见首不见尾,首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舞龙长1692米,重3038千克,由610人舞动。而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的中华巨龙则已长达3048米,重达14460千克,龙身直径1.20米,龙头就长4.49米,舞动的人数达5000人,动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2884、88615部队和北京武警总队三家部队和1500名海外华人青年领袖。王玉玺、杨华设计的舞龙还有造型上的丰富性。每次活动都有其特有的风格,体现了因事因势因时因地制宜的特点,庄严雄宏中力求变化。在表演上,既体现了技术性、技巧性,又易于掌握,成百人上千人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动作张驰有度。龙不会因巨而呆痴,也不会因绵长而滞板。王玉玺、杨华龙舞是典型的广场表演艺术,既体现了传统的继承性,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性。在万紫千红的大千中华龙舞世界中独树一帜。
将中华龙舞遍世界
王玉玺是中国龙舞、中国龙文化的传播者,是让中国龙舞、龙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在世界五大洲,他传播中国龙舞、龙文化的范围已达118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的春节,王玉玺是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度过的。他受邀去塔林讲学,传授辅导中国龙舞。仅十几天的时间,造型、出场、跑圆场、跑之字、跑八步、里外翻花、大小滚龙等12个套路就全都掌握了。那场演出是由爱沙尼亚国家电视台实况直播的,塔林市市长看完表演,紧紧地拥抱着王玉玺,十分感谢他把这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了过来,并帮助他们组建了第一个中国龙舞团。
2006年9月,他受邀赴美国威腾伯格大学、歌伦布艺术学院、苏蓝梅竹坊艺术学院、俄亥俄州少林武术学院、春田市雪坡小学讲学,除了教授中国龙舞、狮舞、鼓舞、扇舞和中国秧歌,也在当地培训出中国龙舞表演团,为传播中国民间艺术作出了贡献。
在多次出访演出中,让王玉玺和夫人杨华难忘的是,2001年率北京民间艺术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戏剧艺术节和莫斯科北京文化节,为中国申办奥运做宣传演出。
更难忘的是2004年春节期间赴法国首都参加中法文化年。在莫斯科,有30多个国家参加的长达2.5公里的盛装游行队伍由中国彩车和龙狮舞压阵。在巴黎,凯旋门前的香榭丽舍大街只长一二公里,却是一条色彩浓郁绚烂、令人终身难忘的艺术之河、音乐之河。从不对国外开放的这条大街为中国、为北京开放了,中法文化周上的中国北京盛装游行大放异彩,王玉玺、杨华带去了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那双龙舞豪放与庄重相协,粗放与柔美相济,是聚是绕是盘是卷是腾是跃是曲是伸是交合是呼应是张是驰步步精彩迷人震撼人心。这次演出还产生了意外的收获:韩国汉城市很快发来邀请,要求来自北京的舞龙团参加汉城5月举办的“你好,汉城节”和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在之后的韩国之行是一部精彩的传奇,以中国龙舞为媒介宣传了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国形象。
中国龙王的忧患
中国龙舞界中国龙王的名号是中央电视台打出去的,《东方时空》、《农村文化巡礼》、《灿烂星空》等数十个栏目都做过他的专题报道。《农村文化巡礼》采访报道他的节目用的题目是《龙王玉玺》,《灿烂星空》则醒目地打出《中国龙王——王玉玺》。但这位龙王却说搞中国龙舞艺术并非他的主业,是偶然的机遇把他推上舞台的。
王玉玺出身于杂技世家,父亲在杂技界很有名望,他3岁就开始练功,6岁登台演杂技,文革中受到冲击,回乡当过农民也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却没有他报考的资格——出身不好。他一怒之下上了四所自修大学,过足了上大学的瘾。
经历的波折是不幸也是福端。在农村他熟练地掌握了民间花会,中国龙舞创新,形成自已的流派,不能不说与这段经历有关。
与龙舞相伴而来,王玉玺对中国龙舞的历史渊原、流派发展、现实状态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著的《中国龙舞艺术》是一部中国龙舞艺术的大观园,从中你可以知道全国各地各民族龙舞中有草龙、柴龙、纸龙、板龙、麻龙、布龙、纱龙、花龙、人龙等上百种。舞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一人舞一龙的,有几十人上百人舞一龙的,更有几十人舞数条龙的,一人舞双龙舞三龙的。龙的造型也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譬如流行于上海、江苏等地的断龙就是把全龙首尾身分成12段,段段分开,但舞时却要段段相连,节节配合。段龙在表演中又有调龙、滚地龙、一条线跪龙、八字龙等区别。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味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龙舞艺术发展到今天,王玉玺有些忧心忡忡。龙王忧心的是艺术趋同化的趋向。将如百龙、千龙、万龙一面,湖南龙不再姓湘,四川龙不再姓川,舞龙艺术的百花园变得单一,还能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吗?更让他忧虑的是舞龙艺术与竞技混为一谈。王玉玺认为推动舞龙进奥运项目是不科学的。大学生们,练一个月就能成为当地冠军,练三个月能拿省级冠军,用不了半年就是全国冠军,这能成为竞技吗?把竞技原则塞进龙舞评判标准中,难度加大,则会加大传承的难度,使之与大众性离得越来越远,消亡的速度也就日渐加快了。国传统民间艺术为什么让人喜欢?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就是好看、好玩、好学。观赏性强、娱乐性强而又简单易学的东西才能在民间扎根。中国的舞龙、舞狮,只有全面展开,广泛普及,才有它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龙王的忧患的确发人深省。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龙的故乡……然而,英国总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上记载创下舞龙世界纪录的,从首次到第15次,始终不是中国。直到1995年7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上,舞龙世界纪录才由中国取代了荷兰。2000千禧年,中国再次打破五年前自己创下的舞龙世界纪录。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让舞龙世界纪录回归龙的故乡、并使之保留在龙的故乡的人,是中国龙王王玉玺。
独树一帜的龙舞艺术
说到舞龙,如果说您没有在年节或庆典活动中欣赏过龙舞,那么您一定看过《狮王争霸》、《南北少林》、《王者之风》、《新方世玉》、《隋炀帝传奇》等影视作品中的舞龙场面。那么我告诉您,您从几十部影视剧中看到的龙舞,全是王玉玺的作品。
除了参与这些影视剧的拍摄外,国家庆典、社团组织、各地市政府组织的活动也都来找他。彭丽媛、屠洪刚、阎维文、张明敏、成龙等歌坛名人录制与龙有关的音乐电视片也都来找他。
王玉玺和杨华编创的中国龙狮舞,既保留了传统的、民间民俗的特色,又融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融汇扩张了民间花会形式,是传统的民间花会和舞龙狮舞的有机结合体。他们的龙集中体现了中国龙的神姿神貌神韵。神龙见首不见尾,首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舞龙长1692米,重3038千克,由610人舞动。而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的中华巨龙则已长达3048米,重达14460千克,龙身直径1.20米,龙头就长4.49米,舞动的人数达5000人,动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2884、88615部队和北京武警总队三家部队和1500名海外华人青年领袖。王玉玺、杨华设计的舞龙还有造型上的丰富性。每次活动都有其特有的风格,体现了因事因势因时因地制宜的特点,庄严雄宏中力求变化。在表演上,既体现了技术性、技巧性,又易于掌握,成百人上千人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动作张驰有度。龙不会因巨而呆痴,也不会因绵长而滞板。王玉玺、杨华龙舞是典型的广场表演艺术,既体现了传统的继承性,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性。在万紫千红的大千中华龙舞世界中独树一帜。
将中华龙舞遍世界
王玉玺是中国龙舞、中国龙文化的传播者,是让中国龙舞、龙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在世界五大洲,他传播中国龙舞、龙文化的范围已达118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的春节,王玉玺是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度过的。他受邀去塔林讲学,传授辅导中国龙舞。仅十几天的时间,造型、出场、跑圆场、跑之字、跑八步、里外翻花、大小滚龙等12个套路就全都掌握了。那场演出是由爱沙尼亚国家电视台实况直播的,塔林市市长看完表演,紧紧地拥抱着王玉玺,十分感谢他把这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了过来,并帮助他们组建了第一个中国龙舞团。
2006年9月,他受邀赴美国威腾伯格大学、歌伦布艺术学院、苏蓝梅竹坊艺术学院、俄亥俄州少林武术学院、春田市雪坡小学讲学,除了教授中国龙舞、狮舞、鼓舞、扇舞和中国秧歌,也在当地培训出中国龙舞表演团,为传播中国民间艺术作出了贡献。
在多次出访演出中,让王玉玺和夫人杨华难忘的是,2001年率北京民间艺术团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戏剧艺术节和莫斯科北京文化节,为中国申办奥运做宣传演出。
更难忘的是2004年春节期间赴法国首都参加中法文化年。在莫斯科,有30多个国家参加的长达2.5公里的盛装游行队伍由中国彩车和龙狮舞压阵。在巴黎,凯旋门前的香榭丽舍大街只长一二公里,却是一条色彩浓郁绚烂、令人终身难忘的艺术之河、音乐之河。从不对国外开放的这条大街为中国、为北京开放了,中法文化周上的中国北京盛装游行大放异彩,王玉玺、杨华带去了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那双龙舞豪放与庄重相协,粗放与柔美相济,是聚是绕是盘是卷是腾是跃是曲是伸是交合是呼应是张是驰步步精彩迷人震撼人心。这次演出还产生了意外的收获:韩国汉城市很快发来邀请,要求来自北京的舞龙团参加汉城5月举办的“你好,汉城节”和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在之后的韩国之行是一部精彩的传奇,以中国龙舞为媒介宣传了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国形象。
中国龙王的忧患
中国龙舞界中国龙王的名号是中央电视台打出去的,《东方时空》、《农村文化巡礼》、《灿烂星空》等数十个栏目都做过他的专题报道。《农村文化巡礼》采访报道他的节目用的题目是《龙王玉玺》,《灿烂星空》则醒目地打出《中国龙王——王玉玺》。但这位龙王却说搞中国龙舞艺术并非他的主业,是偶然的机遇把他推上舞台的。
王玉玺出身于杂技世家,父亲在杂技界很有名望,他3岁就开始练功,6岁登台演杂技,文革中受到冲击,回乡当过农民也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却没有他报考的资格——出身不好。他一怒之下上了四所自修大学,过足了上大学的瘾。
经历的波折是不幸也是福端。在农村他熟练地掌握了民间花会,中国龙舞创新,形成自已的流派,不能不说与这段经历有关。
与龙舞相伴而来,王玉玺对中国龙舞的历史渊原、流派发展、现实状态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著的《中国龙舞艺术》是一部中国龙舞艺术的大观园,从中你可以知道全国各地各民族龙舞中有草龙、柴龙、纸龙、板龙、麻龙、布龙、纱龙、花龙、人龙等上百种。舞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一人舞一龙的,有几十人上百人舞一龙的,更有几十人舞数条龙的,一人舞双龙舞三龙的。龙的造型也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譬如流行于上海、江苏等地的断龙就是把全龙首尾身分成12段,段段分开,但舞时却要段段相连,节节配合。段龙在表演中又有调龙、滚地龙、一条线跪龙、八字龙等区别。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味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龙舞艺术发展到今天,王玉玺有些忧心忡忡。龙王忧心的是艺术趋同化的趋向。将如百龙、千龙、万龙一面,湖南龙不再姓湘,四川龙不再姓川,舞龙艺术的百花园变得单一,还能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吗?更让他忧虑的是舞龙艺术与竞技混为一谈。王玉玺认为推动舞龙进奥运项目是不科学的。大学生们,练一个月就能成为当地冠军,练三个月能拿省级冠军,用不了半年就是全国冠军,这能成为竞技吗?把竞技原则塞进龙舞评判标准中,难度加大,则会加大传承的难度,使之与大众性离得越来越远,消亡的速度也就日渐加快了。国传统民间艺术为什么让人喜欢?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就是好看、好玩、好学。观赏性强、娱乐性强而又简单易学的东西才能在民间扎根。中国的舞龙、舞狮,只有全面展开,广泛普及,才有它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龙王的忧患的确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