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十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好的导入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情景导入”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景”导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初二Photoshop中用工具箱中的绘图工具制作《青山碧水》作品时,我先从网上搜集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展示给学生看,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导入,看到祖国的美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总之,讲授新课前,巧设“导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探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很顺利的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启发探究,设置疑问,发展思维。
  教师启发诱导,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难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对一幅完整的作品,经常精心分解一些小任务,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在作“青山碧水”作品时,我先把总任务划分为几个小任务,1、子任务①:天空是什么颜色?呈现什么变化?用什么工具绘制?--引入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及渐变工具的使用。2、子任务②:山峦是什么形状?用什么颜色?用什么工具绘制?--引入套索工具的使用,及颜色的设置。3、子任务③:湖水边的小草、小草中的蝴蝶、湖水中的鸭子、及天空中大雁用什么工具绘制?--引入画笔工具的使用。
  让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避免学生无从下手、畏难的现象,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三、探索创新,自由创作,扩展知识面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我在讲解Photoshop 中的“使用仿制图章工具 ”, 以前教信息技术课时, 我都是先做示范, 然后学生操作, 在这节课时, 我让学生先自学 , 然后互相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 ,得出了结论:它能够按涂抹的范围复制全部或者部分到一个新的图像中,比如一朵花可以仿制出两朵,或者三朵,我就引导学生,可以将一个图层的一部分仿制到另一个图层,结果,同学们做出了各种作品,比如,在一棵大树后面,出现了天安门城楼的图像,大森林里出现了一个好大的壁虎,猩猩的头上配戴了一朵好大的花,向日葵里出现了自己的笑脸,课堂上同学们特别活跃,同学们所做的作品让我惊叹!
  我觉得最成功之处是: 以前总觉得学生是在自己的“教”中在学,下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但这次似乎理解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含义,放手让学生去学,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也许他们的创造力是我们这些教师无法想象的。
  四、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上课时,我在每组挑选一个基础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
  六、适时表扬,及时评价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价。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過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作品真漂亮”,“王磊今天做的最出色”,“你做的真好”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布置上机操作题时,操作题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上机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机练习设计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一般上机操作题都要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题,这样的设计是针对那部分“吃不饱”的学生,让他们在顺利快速完成上机任务后,能够再深一层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一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基础。教学过程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他们渴望到微机室里和电脑打交道,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好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印象派是19世纪欧洲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863年的“落选者沙龙”到1883年马奈的辞世,印象派画家在现代派绘画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本文从他们的生存、生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使得国家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旨在
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益,如何做到有效地课堂提问呢?提问要直截了当,问在有疑之处,切忌拖泥带水;提问要贴近生活实际,难易适度,切忌云山雾罩;提问要激趣探究,富有启
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幽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能否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而数学概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本文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创新。
摘 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师生关系问卷随机抽取广东省全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在校学生481人,运用SPSS22.0软件统计得分并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师生关系的差异分析。结果 师生关系的总量表与冲突、理解、亲密与期待4个维度的得分均值依次为75.65分、3.25分、3.66分、2.73分和3.61分,师生关系在学校(P<0.05)与年级(Px?女=
梅子姐姐:  你好!这件事情真是伤到我了,我一直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是很通情达理,很尊重儿女的,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偷窥我的隐私!开始的时候是偷看我的日记本,发现事情的那个瞬间,我脑海里甚至闪过“卑鄙”这样的词语。我很失落,心痛,生气,不想和他们说话。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最近得寸进尺了,我发现他们连我的手机通话记录、短信、微信也偷看,实在太过分了!我觉得自己活在监视之中,没有秘密,没有自由,没有快乐。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购物、游玩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快速的知道算式的大概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
期刊
本文针对药理学内容繁杂、系统性差,药物种类较多,难以记忆等方面的难题,浅谈学好这门重要课程的多种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