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成效现状
1.学生在岗率不高,流失现象严重
以2010-2017年全国丰田班顶岗实习数据为例,每年1000余名丰田班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就业留用率约为53.5%,近46.5%的学生在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流失。
2.毕业成材率较低,岗位能力不足
以近年全国丰田班学生丰田技能等级申请证书数据为例,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半年时间以上,由所在经销店推荐考取丰田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近年数据显示,证书申请率(证书申请率=证书申请人数/参加顶岗实习人数*100%)不足30%。该证书需要毕业生所在企业服务经理推荐,方才具有申请资格,鉴于申请时间点及其要求,可以反映出其是否符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是否获得了企业长期用人的认可。
3.实习补贴待遇低,校企人文关怀欠缺,学生满意度不高
以2015年全国丰田班学生就业流失数据为例,流失总体原因分为个人原因、经销店原因,各占比均约为50%;其中经销店原因中“待遇低”占比为79.5%,为该分项中最高;个人原因中“寻求更好发展”占比为27%,为该分项中最高。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学习目标达成制约因素分析
为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服務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并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的文件),从顶岗实习教学要求、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各方主要职责、顶岗实习工作程序、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多方面对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了规定。
但由于行业现状、实习渠道分散、中职生年龄结构、学校管理成本等因素,当前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明显问题,距离精益管理、精准指导仍是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1.顶岗实习企业多而散,学校管理成本较大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的销售、维修、配件等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售后服务的经营模式主要有:4S店、养护快修连锁店、综合性维修厂、专修店、汽配城等,因其规模及形式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场所十分分散。
2.企业与校园文化有差异,学生融入难度加大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都具有导向、激励、约束、辐射等作用,但二者在本质上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重实践,而校园文化重研讨;企业文化重经营、校园文化重教育;企业文化为非程序文化,具有速效性和灵活性,而校园文化为程序文化,具有计划性和连续性;企业文化为责任文化,校园文化为使命文化。这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顶岗实习企业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后续实习中也缺乏实习工作任务的连续性与职业能力成长的阶段性。
3.实习生年龄与阅历受限,步入社会易产生心理障碍
中职类实习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就业准备不到位,自我定位不准确。生产旺季劳累的工作,闲时无所事事而又无法突破的学习困境,渴望成为技术大咖的理想与日常接触都是常见维护与修理工作的现实矛盾,企业生产中个别投机取巧的做法与自我观念的冲突等,都会使实习生产生紧张、焦虑、失望和苦恼等心理障碍。
4.学校与企业对实习生粗放型管理,缺乏及时必要人文关怀
学校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多以远程定期跟踪与实地走访,学生定期书写实习报告、分段集中上交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实习指导教师到店走访管理为例,本市内每天可走访4~5家企业,外市每天可走访3~4家企业,每专业配备2~3名实习指导教师,很难全面有效、适时疏导教育。
经销店对实习生的管理多为班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班组中一般并无专门化的师徒配对亦无相应的奖励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的管理多为入职教育、转正考核的实习阶段两头管理。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学习目标达成提升教育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因为要满足三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即学生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求,这三个需求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职场的需求。
(一)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降低顶岗实习学习焦虑
鉴于企业生产营利的性质,在学生顶岗实习初期,企业很难有专门化的培训后再上岗,多为安排学生跟岗学习。在此期间,若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即使跟岗观摩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也无法得到师傅的及时解答。
通过企业实习生访谈,归纳得出顶岗实习期间应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包含:基本技能(拆卸与装配、工具与量具的使用)、维修手册的使用、电路图的使用与识读、GTS的基本应用、常见维修工作(汽车定期维护、PDS、空调维护与修理、驱动轴防尘套的更换、车轮定位)、作业单据的识读填写、保修与保险的基本知识、事故车处理基本流程等。
(二)开展职业能力规划教育,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根据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当工作环境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时,个人会感到“内在满意”;而当个人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时,个人能够达到“外在满意”,即令自己的雇主、同事感到满意。当个人能够同时达到内在和外在满意时,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协调,个人工作满意度会较高,在该工作领域也能持久发展。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成效现状
1.学生在岗率不高,流失现象严重
以2010-2017年全国丰田班顶岗实习数据为例,每年1000余名丰田班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就业留用率约为53.5%,近46.5%的学生在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流失。
2.毕业成材率较低,岗位能力不足
以近年全国丰田班学生丰田技能等级申请证书数据为例,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半年时间以上,由所在经销店推荐考取丰田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近年数据显示,证书申请率(证书申请率=证书申请人数/参加顶岗实习人数*100%)不足30%。该证书需要毕业生所在企业服务经理推荐,方才具有申请资格,鉴于申请时间点及其要求,可以反映出其是否符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是否获得了企业长期用人的认可。
3.实习补贴待遇低,校企人文关怀欠缺,学生满意度不高
以2015年全国丰田班学生就业流失数据为例,流失总体原因分为个人原因、经销店原因,各占比均约为50%;其中经销店原因中“待遇低”占比为79.5%,为该分项中最高;个人原因中“寻求更好发展”占比为27%,为该分项中最高。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学习目标达成制约因素分析
为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服務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并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的文件),从顶岗实习教学要求、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各方主要职责、顶岗实习工作程序、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多方面对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了规定。
但由于行业现状、实习渠道分散、中职生年龄结构、学校管理成本等因素,当前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明显问题,距离精益管理、精准指导仍是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
1.顶岗实习企业多而散,学校管理成本较大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的销售、维修、配件等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售后服务的经营模式主要有:4S店、养护快修连锁店、综合性维修厂、专修店、汽配城等,因其规模及形式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场所十分分散。
2.企业与校园文化有差异,学生融入难度加大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都具有导向、激励、约束、辐射等作用,但二者在本质上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重实践,而校园文化重研讨;企业文化重经营、校园文化重教育;企业文化为非程序文化,具有速效性和灵活性,而校园文化为程序文化,具有计划性和连续性;企业文化为责任文化,校园文化为使命文化。这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顶岗实习企业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后续实习中也缺乏实习工作任务的连续性与职业能力成长的阶段性。
3.实习生年龄与阅历受限,步入社会易产生心理障碍
中职类实习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就业准备不到位,自我定位不准确。生产旺季劳累的工作,闲时无所事事而又无法突破的学习困境,渴望成为技术大咖的理想与日常接触都是常见维护与修理工作的现实矛盾,企业生产中个别投机取巧的做法与自我观念的冲突等,都会使实习生产生紧张、焦虑、失望和苦恼等心理障碍。
4.学校与企业对实习生粗放型管理,缺乏及时必要人文关怀
学校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多以远程定期跟踪与实地走访,学生定期书写实习报告、分段集中上交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实习指导教师到店走访管理为例,本市内每天可走访4~5家企业,外市每天可走访3~4家企业,每专业配备2~3名实习指导教师,很难全面有效、适时疏导教育。
经销店对实习生的管理多为班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班组中一般并无专门化的师徒配对亦无相应的奖励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的管理多为入职教育、转正考核的实习阶段两头管理。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学习目标达成提升教育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因为要满足三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即学生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求,这三个需求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职场的需求。
(一)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降低顶岗实习学习焦虑
鉴于企业生产营利的性质,在学生顶岗实习初期,企业很难有专门化的培训后再上岗,多为安排学生跟岗学习。在此期间,若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即使跟岗观摩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也无法得到师傅的及时解答。
通过企业实习生访谈,归纳得出顶岗实习期间应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包含:基本技能(拆卸与装配、工具与量具的使用)、维修手册的使用、电路图的使用与识读、GTS的基本应用、常见维修工作(汽车定期维护、PDS、空调维护与修理、驱动轴防尘套的更换、车轮定位)、作业单据的识读填写、保修与保险的基本知识、事故车处理基本流程等。
(二)开展职业能力规划教育,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根据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当工作环境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时,个人会感到“内在满意”;而当个人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时,个人能够达到“外在满意”,即令自己的雇主、同事感到满意。当个人能够同时达到内在和外在满意时,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协调,个人工作满意度会较高,在该工作领域也能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