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生活,还是选择工作?

来源 :财会信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w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与生活之间如何平衡,是现代都市人的哈姆雷特之问,它可能是一个中学生也会厌倦的作文题目,但又可能是一个退休老人也无法给出答案的人生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倒也简单,我们谁不知道工作与生活应该平衡呢,但在现实的压力之下,更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说:臣妾做不到。
  选择像鸵鸟一样逃避问题,或者干脆随波逐流,是我们面对这种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当然,如果在微信或微博上偶然遇到一碗略有疗效的心灵鸡汤,我们十有八九还是会一口饮下,并以转发相告快速结束一个疗程。例如,Ted上就曾经有一个极其火爆的关于如何做好生活与工作平衡的演讲,它告诫说,虽然工作这种事儿本身会侵占你太多的时间,但毕竟没有工作就无法养活家人,所以呢,还是多多抓住身边的每个瞬间,从小事做起就好了。
  对于喝慣鸡汤的人而言,传奇企业家、通用电器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此问题的看法倒是既干脆又实在。他说,与其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如说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如果说平衡,则意味着人需要将工作和生活两者放在大致相等、各占一半的位置,但实际上这种对半分的情况多半都是假象。在现实之中,人更务实的决策应该是在认识并且愿意承担后果的基础上,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选择工作多一些,要么选择生活多一些。
  说得再直白或简单一点,由于价值观存在差异,现实世界的每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与看重程度其实不同。有人天生热爱事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甚至改造世界,他们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人生的乐趣。与之相对,有人则更愿意享受生活,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培养爱好或者陪伴家人上。这些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在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承担选择后果等方面,显然不尽相同,而我们相应也不能认为那些愿意把80%的时间放在工作上的人就是错误的、不正常的,也不能认为那些只愿意花20%工作的人有问题。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系其实是商业管理界一个长盛不衰的研究主题,有不少学者或管理者在此方面提出理论,献计献策。例如,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斯图尔特·弗里德曼就曾经提出“赢在四方”的全方位领导力理论。他指出,通过目标设置和联动,人其实可以很好地平衡工作、个人、家庭以及社区中的角色。他举例说,一个人通过花时间锻炼健身,既可以增强个人体质,也能够改进工作表现和在家庭中的表现。不过从个人角度而言,这种学术上的建议其实很难在现实中落地,反倒是杰克·韦尔奇这种尊重个人选择并要求个人承担后果的说法更符合实际,更具可行性。
  当然,韦尔奇同时也提出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对工作和生活做出的选择,必须是出自你个人的本心,符合个人的价值观。这样的选择既会让自己心安理得,也会让外界社会对你无法品头论足。在这一点上,韦尔奇和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不谋而合。
  当然,对于现实中的普通人而言,要做到遵从内心,其实一点也不比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选择要简单。比如我们这些受困于高昂房价以及高昂儿童教育费用的中产阶级,的确有不少是主动选择了工作,也愿意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然而,如果说我们做到了遵从内心,那恐怕又是在自欺欺人了。
  即便知易行难,杰克·韦尔奇对工作和生活的论述,仍足以让我们有些许释怀,毕竟这比那些时不时地逃离北上广,去大理丽江开客栈之类的文字,更加具有说服力。仅仅这一点,足以让那本由他和苏西·韦尔奇合著的《商业的本质》成为年度的最值得阅读的商业管理出版物之一。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把谁说的话当成真理了,但就像工作和生活的选择问题,韦尔奇至少可以给我们增加一些相关的思考角度。
  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在很多商业管理著作里,都被算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案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的确不全面。从家庭角度出发,人对工作与生活的抉择绝非个人问题,起码要考虑家人的感受以及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乔布斯在早年醉心事业,却忽略了自己的私生女儿,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反例。当然在人生的后半程,他反思这个问题,对工作和生活做出了新的抉择。
  另外,从企业的角度上看,雇主有义务帮助员工,让其在工作和生活的选择上有更多的自由,如此雇员才有更充分的精力为公司工作。从社会的角度看,国家福利制度其实也是降低工作与生活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笔者在今年去过挪威,那里的国民一年有三个星期的法定假日,因此也就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了更自由的选择余地。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中国目前的阶段,或许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可以稍微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大多数的上班族可能还需要继续在有限的选择中上下求索。
其他文献
最近,一高校毕业生李文星求职疑陷传销组织蹊跷死亡的事件让社会震惊,“985名校”“找工作”“传销”这几个关键词无疑是焦点。许多人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读过揭露传销术的文章,就会跟传销绝缘。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能坠入传销陷阱。在传销组织中,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有身居高位的银行行长、政府官员,更有阅历丰富的生意人、大学教师,在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组织中,公务员、律师、医生甚至警察……任何一个常见职业的
目的 加深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8例误诊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57岁.误诊时间少于1个月8例,1~3个月6例,超过3个月4例.误诊为:颈椎病2例,脑血栓形成2例,腰椎间盘膨出症1例,更年期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嗜铬细胞瘤1例,重症肌无力3例,骨关节炎2例,自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