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面表达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书面表达题作为要求考生输出所学知识的测试题,较之语法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项目等更能直接考查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呢?
一、积累词汇,促进写作
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如果我们的学生拿起一篇英语文章,有一半的词不认识,那么怎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呢?如果要写一个句子,有几个单词写不出或拼写错误,又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科学筛选的,是中学生学好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为达到大纲要求,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坚持每周用二课时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汉语解释,写出词的拼写形式、词类、音标。从最基本的初中第一册开始,逐册默写,然后又从头开始,不断反复,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时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学生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二、书写规范,促进写作
每年高考中,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好的书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考场上才能水到渠成,书写自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入门阶段的书写、抄写、拼写到听写等等,坚持从书写字母的基本功抓起。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写好匀笔斜体行书,注意连写,以及文面美观。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加英语书法评比,从而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一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故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
1)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并全批全改。
2)遣词造句能力。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学生联系简单句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子就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句型。
另外,还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与此同时,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记下来。尽管现在各种辅导教材很多,上面同一语言点的例句比比皆是,但我仍要求学生在作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造句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
3)朗读和背诵能力。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坚持让学生背诵部份课文,从高一年级起,均要求学生背诵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然后当堂抽背,每课结束,凡要求背诵的课文,均抽其中一段默写,收上来批阅,避免抽背时有的学生未抽到,力求人人过关。
4)自由表达能力。我们要学好中文,尚需多做写的练习,那么要学好英语更需大量的写的练习,故高中学生,应该要求用英语写日记,可以每周写一篇。
四、结合高三复习,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尽管平时已注意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写作训练,但学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必须结合高三总复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以简单句为线索,训练写作。这一次的复习句型,不仅仅是像平时那样,看到一个动词,将它简单地对号入座,用对句型即可,而且是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和归纳性。以主+系+表”句型为例,这一次复习必须进一步给学生归纳出所学过的能用于此种句型的是动词,如常用的系动词是be,它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get,become,turn,它们表示状态的变化,look tase,smell,sound,这类动词表示主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有一种被动的含义,后边表语要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副词。如:The bread tastes good,不能说The bread tastes well。feel 表示句子主语作为感觉主体的感受。
2.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近年高考试题包容量大,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三开始,便定期作限时短文训练。具体做法是,每周可以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边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每周平均批改每个学生一篇短文,摘抄出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放到投影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到目前为止练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做这类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
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住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组织成文。
(3)围绕中心,连句成篇
根据所给的条件、提示将事情发展过程合理排列成文,运用平时积累下来的有把握的符合习惯表达的句型。要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表示时间顺序、方位关系、因果关系等逻辑概念的过渡词语,将句子按英文习惯连贯成篇。切忌按中文意思,随意排列组句。尽量避免单一句型的重复使用,正确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
(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写完后要仔细检查一遍,再参照提示要求,看体裁、格式是否对,内容是否全。同时注意语法应用是否正确,其中包括易由疏忽而出错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称谓一致、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并估计一下字数,如已经超过了规定范围,则应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删掉,如果字数不足,则应围绕题材中心要点做适当的增写。
总之,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一、积累词汇,促进写作
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如果我们的学生拿起一篇英语文章,有一半的词不认识,那么怎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呢?如果要写一个句子,有几个单词写不出或拼写错误,又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科学筛选的,是中学生学好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为达到大纲要求,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坚持每周用二课时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汉语解释,写出词的拼写形式、词类、音标。从最基本的初中第一册开始,逐册默写,然后又从头开始,不断反复,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时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学生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二、书写规范,促进写作
每年高考中,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好的书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考场上才能水到渠成,书写自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入门阶段的书写、抄写、拼写到听写等等,坚持从书写字母的基本功抓起。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写好匀笔斜体行书,注意连写,以及文面美观。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加英语书法评比,从而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一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故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
1)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并全批全改。
2)遣词造句能力。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学生联系简单句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子就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句型。
另外,还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与此同时,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记下来。尽管现在各种辅导教材很多,上面同一语言点的例句比比皆是,但我仍要求学生在作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造句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
3)朗读和背诵能力。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我们学汉语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坚持让学生背诵部份课文,从高一年级起,均要求学生背诵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然后当堂抽背,每课结束,凡要求背诵的课文,均抽其中一段默写,收上来批阅,避免抽背时有的学生未抽到,力求人人过关。
4)自由表达能力。我们要学好中文,尚需多做写的练习,那么要学好英语更需大量的写的练习,故高中学生,应该要求用英语写日记,可以每周写一篇。
四、结合高三复习,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尽管平时已注意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写作训练,但学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必须结合高三总复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以简单句为线索,训练写作。这一次的复习句型,不仅仅是像平时那样,看到一个动词,将它简单地对号入座,用对句型即可,而且是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和归纳性。以主+系+表”句型为例,这一次复习必须进一步给学生归纳出所学过的能用于此种句型的是动词,如常用的系动词是be,它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get,become,turn,它们表示状态的变化,look tase,smell,sound,这类动词表示主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有一种被动的含义,后边表语要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副词。如:The bread tastes good,不能说The bread tastes well。feel 表示句子主语作为感觉主体的感受。
2.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近年高考试题包容量大,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三开始,便定期作限时短文训练。具体做法是,每周可以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边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每周平均批改每个学生一篇短文,摘抄出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放到投影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到目前为止练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做这类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
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住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组织成文。
(3)围绕中心,连句成篇
根据所给的条件、提示将事情发展过程合理排列成文,运用平时积累下来的有把握的符合习惯表达的句型。要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表示时间顺序、方位关系、因果关系等逻辑概念的过渡词语,将句子按英文习惯连贯成篇。切忌按中文意思,随意排列组句。尽量避免单一句型的重复使用,正确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
(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写完后要仔细检查一遍,再参照提示要求,看体裁、格式是否对,内容是否全。同时注意语法应用是否正确,其中包括易由疏忽而出错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称谓一致、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并估计一下字数,如已经超过了规定范围,则应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删掉,如果字数不足,则应围绕题材中心要点做适当的增写。
总之,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