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培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利用历史史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历史有真实感,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有教育价值的历史史料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合理使用历史故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听取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向往和热爱,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历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例如,利用鸦片战争的历史史料和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在《京杭大运河》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等),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感到好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就会有效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创造历史、创造财富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灵活地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我国文明发展的教育,从而达到很好的德育渗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改革下,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地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改革历史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形式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合格的教师课堂模式应是优秀教师启智课堂,卓越教师演绎、唤醒学生灵魂的致合课堂。对于新教师而言就是要熟悉适合自己的经典模式,就像是习字一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字帖,通过临帖而后出模。只有掌握课堂的结构要素,才能站稳讲台,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有的教师从事一辈子教育工作,上了几十年的课,也未必能够上出建模课堂。也有的教师一辈子也只停留在建模层面,也只是合格教师而已。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素养,还要有灵活的教学素养和深厚的育人素养,所以课堂才能超越模式,闪耀智慧的光芒。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学科本体知识、人文大视野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条件性知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卓越教师必须有着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有着娴熟的教学技能,有着科学的理性思维,有着人文的大视野,有着人类乃至宇宙大爱的终极关怀,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致合境界。
  三、利用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德育渗透
  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新课程实施后,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和教育性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历史教学的“专题”教育内容和活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专题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某一方面强化德育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和素质。例如,关于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学生对民国时期我国京剧的发展和戏剧广告的效果,都缺乏认识,通过利用历史史料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我国文化发展的民族文化教育。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三维目标之首。近年来,唐河县教研室积极倡导“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推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草根方法,用风格显特色,用人格育品
虎门销烟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来都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很多教材和考试试题都以此为素材而展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更是以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是历史教育的必备环节。清朝中后期,鸦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  由于篇幅的限制,中学教材对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者内部对禁烟态度的分歧都避
微课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载体,视频内容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
随着2013年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思想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发挥情境课堂的魅力,将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努力践行情境课堂无疑是提高历史课堂魅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要素,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
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我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顺利开展,贵在找到了适合农村高中教学特点的课改新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的点滴感悟,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理念,以生为本是学好新课程的先导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而现在的新课程教学主张师生平等协商,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本文笔者将从另一方面试就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的一些举措作一探讨。  一、对对手角色判断失误  1839年3月24日,林则徐下令断绝广州的中外通商并封锁洋人聚
在历史教学论的书籍中和历史老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较常看到的导入方法主要有复习导入、经验导入、故事导入和设疑导入。2016年5月,我有幸聆听了南京十三中胡老师的公开课《罗斯福新政》,学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导入方法,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罗斯福新政。  (PPT1展示图片: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师:1933年3月4号,美国迎来了一位新的总统,历史往往是巧合的,189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的作用不仅仅是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还是对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导向作用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内容决定了高中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考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考会决定高中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正是因为如此,任何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都会不可避免地要讨论它对高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作用;反过来通过探讨高考试题对高中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也是准确把握教学趋势,不断提升教
近几年的高考上海地理试题大多是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合、挖掘、引申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社会素材而命制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越来越关注能力考查,贯彻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念。  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转变死记硬背的地理教学方式,转变题海战术的复习模式。那么,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复习呢?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科的重点环节,它在教育领域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包括领会大意、分析内容、提取信息、判断解释、发散思维等几个方面。然而据调查发现,初中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出现了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英文文本能力较弱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联系生活,最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本文